小時候如果去學校上課忘記帶課本或便當,就會去學校裡的公共電話投零錢打電話回家,請爸媽幫忙送到學校來。長大後跟同學約在校外,也會打公共電話確認對方到了沒,身上的電話卡、公車月票缺一不可,幾乎每個學校都有都市傳說,電話卡的扣款條如果用立可白塗白,就可以有無限額度,不過從來沒人成功過,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撇步。也有人說在用之前就要先用膠帶貼起來,小時候測試的結果也是一樣不能用,只好乖乖用完一張就去買一張新的。
▲光學式電話卡、IC電話卡都是當年皮夾必備,現在的公共電話也能用信用卡方便很多。
找人前先找公共電話 光學式電話卡運作原理
最早出現的公共電話是1947年的「局營公用電話」,直到1955年後公共電話才出現了可以投幣的幣孔,直到1984年可插卡的公共電話才被引進並裝設在台北市。一開始的公共電話因為只能投零錢,所以如果手上只有鈔票就必須要特地去換成零錢。雖然通話費率不算便宜,但是是當時很多阿兵哥聯絡感情的主要方式。早期公共電話不太好找,所以找到後可能都要排隊才能打得到,不過隨著捷運開通後,每個站都有公共電話可用,卻也因為手機普及使用率大幅降低。
最一開始的公共電話卡利用的是光學式價軌的運作方式,也是最早大家比較熟悉的公共電話卡,卡片上面印有白色價軌,稱為全圖像光學電話卡版本,也稱為舊卡,公共電話機器利用顯微印刷以熱感方式將痕跡留在卡片的價軌上,下一次插入電話卡時,機器就會辨識卡片上的痕跡,辨識剩下的餘額,所以要後來流傳塗立可白可以增加額度,但是實際操作可能要有十分高超的技術,而且如果住在很潮濕的地區,光學電話卡還會因為太久沒用價軌會變黑色。
▲以前街上隨處可見的光學式公共電話,但到了2007年已經全面撤掉,幾乎沒有再看過了。
光學電話卡的關鍵字:塗立可白
因為電話卡的通話費率其實不便宜,有時候稍微聊個天用會用掉一半以上,因此當同學說用立可白塗電話卡上的價軌可以增加額度時,引起很多人嘗試,也有人說用立可帶成功機率比較高,或是要用從頭用到尾的「一格」卡操作才會成功,也有人說要用特殊的膠帶黏,黏完後要噴透明漆等等各種都市傳說。不過實際上塗都會因為塗太厚,根本插不進電話機,後來又有同學用膠帶黏就成功了,機器會壓印黑線在膠帶上,之後再將膠帶撕掉就變成全新的電話卡,我也有樣學樣試試看,但一樣也是失敗,至今不知道到底是有什麼撇步可以讓電話卡無限使用。
▲電話卡無限額度的傳說和立可白脫不了關係,但是自己怎麼試都沒成功過。
電話卡皮夾必備 好看的圖案會收藏起來
雖然不少人在手機普及後都購入手機,但是還是因為顧忌電話費的關係,有時候會去公共電話翻著小小的電話本打電話給朋友,電話卡用完就要立刻去旁邊的便利商店買,有的便利商店店員還會拿出來讓人挑圖案,有的就直接隨機拿,還記得當時拿到一張企鵝照片的電話卡,直到前陣子整理房間時才發現一直收著,上面還有試圖要用立可白塗白的痕跡,但印象中塗了立可白好像因為塗太厚,插卡插不進去只好把立可白全部刮掉,結果導致整張卡直接報廢。
印象中以前住的那一區公共電話只有巷口的便利超商旁邊,還因為想要跟朋友聊天,才剛插進電話卡講了5分鐘,就被後面排隊的阿伯狂罵,後來換了IC電話卡之後反而很少用公共電話了,通訊變得更方便,很多人比較喜歡傳簡訊或用MSN,手機也有專屬的通訊軟體之後,就沒什麼機會再去用公共電話了。
▲好看的卡片用完還是想要繼續收著,但是隨著幾次搬家也都漸漸遺失了。
33 則回應
大約是2000年的事,後來這個bug就被解掉了
用雷射通過顯微列印的鋁光柵時的繞射來驗證真偽並讀取資料,用溫度破壞前述資料並印上記號標示餘額,所以如果膠帶剛好能隔絕寫入的溫度又不妨礙讀取,或許會有效
話說...那些IC卡能拿去退費嗎?上次使用是新訓時公所發的卡,裡面的餘額都還超過一半呢!因為浪費不下去,都打市話。
不然就用計算機打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用掛斷鍵撥號就可以讓錢不跳了
捏角捏線也會用到電話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