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級入耳式耳機老店顛覆性之作,多單體、金屬殼體、 T2 插針的 Etymotic EVO 動手玩

2021.11.11 05:10PM

若是近 5 年才開始接觸入耳式耳機的玩家恐怕對於 Etymotic 這個品牌相當陌生,畢竟相較近年在中國體系品牌大舉出現後,仍以不變應萬變、基本上等於沒有新品推出的 Etymotic 自然就很容易被這些有著絢麗外型、便宜價格與漂亮帳面數據規格的後起之秀淹沒,不過 Etymotic 在近期終於推出一款全新作品 Etymotic EVO ,也是 Etymotic 首款採用多單體配置與金屬殼體的產品。

照片中提到了EVO、featuring estron linum Bax T2™ detachable cable、ety m otE ic™,跟EVO銀行、比亞克英格爾斯集團有關,包含了音源 EVO ER-MULTI3、音源 EVO ER-MULTI3、Etymotic Research ER4 耳機、Etymotic Research ER2SE Studio 版入耳式耳機、Etymotic Research Etymotic MicroPro ER-4P(電源)

▲包裝變如此精緻的 EVO 有點令人不習慣...

回顧 Etymotic 品牌, Etymotic 可說是入耳式耳機開始風行時的元老級品牌,大約十年前與 UE 、 Shure 與 Westone 等可說是帶動發燒級入耳式耳機浪潮的先驅,但比起其他品牌後續的大風大浪或是往多單體技術發展, Etymotic 則始終以一單體耳機為主,本身與 Westone 同樣具備醫療產品技術背景,而且有趣的是最後二者的消費性產品線皆被 Lucid Audio 收購。

▲外紙底下為對開式硬紙盒

Etymotic 耳機過往的設計皆採用 L 型設計的管狀腔體搭配泡棉或是多節矽膠耳塞,無論是動圈或是平衡電樞耳機都是同樣的外型,作為品牌旗艦的 ER4 系列後續則因應市場趨勢提供可換線設計,但直至這次評測的 EVO 前都仍維持一單體配置,而且過往 Etymotic 的包裝也給人一種「樸實」感,相較新一代耳機產品給與豐富配件比起來相當陽春。

照片中提到了etymotic,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設計、產品、電腦硬件

▲盒裝分層

對老玩家而言, Etymotic 為他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著重高頻的乾淨音色,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畢竟 ER4 系列所使用的平衡電樞單體,本質上即是用於某品牌多單體耳機的高頻單體,若熟知平衡電樞單體特性,也不難理解為何直覺聽感會覺得低頻延展性較差,畢竟平衡電樞單體音域相較動圈窄,為中高頻設計的單體自然在低頻的延伸就很難理想。

照片中提到了etymotic、etymotic、FIL,包含了相機配件、產品、相機配件、產品設計、設計

▲配件包括外層金屬、內裡塑料的收納盒與收納袋,左下為耳塞組

▲耳塞提供三節、兩節與筒形泡棉耳塞

▲有一組備用的濾音塞與替換工具

作為新生 Etymotic 之作的 Etymotic EVO 可說是全新的開始,光從更有設計感的外包裝就可感受到 Lucid Audio 入主後帶來的變化;盒裝分為上下層,上層是以發泡海綿收納的 EVO 耳機主體與金屬收納盒的下盒,而上蓋則與其它配件放置在下層,並提供收納袋、雙節與三節式矽膠耳塞、桶狀海綿耳塞、收線帶、備用的濾音塞與替換工具。

▲ EVO 的設計跳脫 ER 系列的金屬管狀設計

外觀上, EVO 一改傳統的管狀造型,採用金屬構成的消光藍色人體工學外殼體,搭配三單體配置,同時採用雖然沒那麼主流但可靠性較高的 T2 端子,使得 EVO 幾乎跳脫 ER4 系列的設計,唯獨招牌的多節式耳塞仍在,其導管也維持偏細的特色,且比起同樣使用細導管的 Shure 或是 Westone 更長。

照片中包含了鈷藍色、產品設計、鈷藍色、設計、產品

▲外殼體為金屬社出構成,採用三片結構

EVO 雖然殼體採用金屬材質,但並非主流的 CNC 切削,而是採用金屬射出技術構成,這是將金屬粉末與樹脂融合並灌注到金屬模具內,並透過加熱與加壓成形,可借助類似塑膠成形的方式構成 CNC 加工難以呈現的複雜造型,但又保有金屬比起塑膠強韌的特性,從外觀看起來, EVO 的殼體是由三片組件構成,以兩塊幾何形狀構成主腔體,外部再蓋上一片側板。

▲採人體工學設計

作為 Etymotic 第一款多單體耳機, EVO 採用訂製的三單體平衡電樞配置,並搭配二路分音設計,藉由一顆複合雙低頻單體搭配一顆中高頻單體組成,內部再由一個支架固定單體,畢竟分音線路設計須顧慮到多單體之間的協調性, EVO 採用二路分音也相對三路分音更容易調整單體的銜接音域,只是對熟悉 Etymotic 風格的老玩家,看到雙低頻單體不免會擔心是否會變成低音怪物。

照片中提到了4OP00,跟漢密爾頓學院有關,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產品

▲使用可靠但市面上較不主流的 T2 插針

照片中提到了etymotic,包含了電纜、頭戴式耳機、電子配件、電子產品、產品設計

▲分線器與 L 頭印有 Etymotic 商標

至於搭配的 T2 線材為 Estron 代工的 Linum BaX T2 ,雖然與 Westone 新世代 UM Pro X 系列相同,為 Estron 新一代金屬 T2 插針,搭配標有 ETY 字樣的分線器與 L 型插頭,表層以黑色外層包覆而 Estron 線材常見的透明包覆層,雖說 Estron 的線材強度本身有目共睹,只是偏細的線身搭配沉重的腔體還是會讓人有點擔心。

▲導管仍比其它細管耳機更長

Etymotic EVO 在這類模擬耳廓形狀的類客製耳機當中算是偏小型的,對一般使用者應該都是容易配戴的設計,不過招牌的三節矽膠耳塞的配戴感就因人而異,畢竟相較一般入耳式耳機,三節式耳塞相對更深入耳內,同時也由於導管較一般細管更長,雖然理論上可搭配其它細管型的耳塞使用,但對於聲音還有配戴的穩定性或多或少都有些影響。

▲配戴示意

Etymotic EVO 雖然採用多單體配置,不過其音色特質仍舊相當的 Etymotic ,對比同級三單體耳機, EVO 仍是那個清新秀麗、低頻相對少的風格,筆者感覺是融合 ER4S 與 ER4B 的優點於一體,然而多單體為 EVO 帶來比起 ER4 世代更出色的空間與層次感,分離度與空間感有顯著的提升,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EVO 縱使低頻少,但下淺與延深感則遠優於 ER4 。

照片中包含了產品設計、產品、設計

▲二節耳塞低頻較多、音場前靠,三節耳塞聲音更偏向中高頻、音場後退

照片中包含了身體飾品、首飾、身體穿甲首飾

▲左邊的二節耳套前端較不深入內耳,右方三節耳套則更深入耳內

兩種矽膠耳塞也帶來不同的聽感,以筆者的耳型配戴, L 號的雙節耳塞空間集中、低頻相對多一些,中頻也比較飽滿,筆者會想到類似原廠未改的 Sony MDR-M1ST 的類進場式監聽喇叭風格;而較大的三節耳塞則空間感覺為空曠、音場比較後退,同時聲音更為單薄、冰冷,相比之下筆者比較不偏好搭配三節耳塞,另外更深入的前端似乎也會稍微頂到筆者的耳內。

▲與同集團的 Pro X30 走向顯著不同, EVO 整體音場較為凝聚且著重中高頻

縱使 Etymotic EVO 整體設計改的再多,其內在仍承襲 Etymotic 一貫的調音特色,與同集團的 Westone Pro X30 雖同樣屬於三單體監聽耳機,甚至連線材也採用相同的 Estron Linum BaX T2 ,但不同於 Pro X30 較威潤、寬鬆的風格,  EVO 具備接近進場監聽揚聲器與更著重中高頻且更明亮的風格,可說是為不同監聽需求所開發的個性鮮明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