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 Sony RX100 與 ZV-1 相機靈魂的拍照手機, Sony Xperia PRO-I 動手玩

2021.11.26 09:00AM
照片中提到了00:00:00:000,包含了相機配件、相機配件、相機

在發表前計畫幾乎保密到家的 Sony 超旗艦手機 Xperia PRO-I 是一款充滿話題的旗艦機,機背偌大的主鏡頭與蔡司標誌,象徵 Xperia PRO-I 是一款更著重影像技術的獨特產品,搭載 1 吋級感光元件更使 Xperia PRO-I 成為目前手機市場相當獨特的旗艦機,也呈現新世代 Xperia 作為展現 Sony 集團影音娛樂技術力的大方向。

照片中提到了XPERIA、PRO-I、XPERIA,包含了通訊設備、產品設計、設計、小工具、產品

▲ Xperia PRO-I 的包裝首度採用無塑料的環保設計

照片中包含了材料、東武里、紙、勝冬、文具

▲承載手機的底盒以往為薄型塑料,如今也改為非塑料纖維材質

照片中提到了SONY® E、AC adapter ( SXQZ-UC11-010-236-21、INPUTAIAD:100-240V 1.0A 50-60HZ,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電子產品、便宜的、大的

▲盒裝仍配有充電器

Sony 在 2020 年發表了一款定位獨特的手機產品 Xperia PRO ,以在近似 Xperia 1 III 的尺寸納入完整的 Sub-6GHz 與 mmWave 頻段,同時亦可作為 Sony 專業影音設備的存取與 5G 傳送中樞;今年底原本外界預期 Sony 不再有新手機規劃之際, Sony 閃電發表名為 Xperia PRO-I 的獨特機種,明確定位 PRO 系列將是 Sony 往後作為技術力展現的獨特產品線。

照片中提到了ZEISS、ZEISS、Tessar,跟了索尼、海灣工藝品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電子配件、功能手機、手機、蜂窩網絡

▲ Xperia PRO-I 有濃濃的 RX 相機元素

Xperia PRO-I 的設計令筆者想到 Sony 相機部門的緊湊型相機 RX100 系列, RX100 系列自第一代推出以來,皆已名片盒尺寸挑戰 1 吋感光元件、光學與機構的極限,而 Xperia PRO-I 亦在近似 Xperia 1 III 的尺寸搭載 1 吋級感光元件;無獨有偶的, Xperia PRO-I 的 1 吋元件也來自 RX100 VII ,也體現新生 Sony Xperia 以集合集團資源打造獨一無二產品的概念。

照片中提到了11:47、自77%、AIDA64 / 系統,包含了mi 9t aida64、小米米9T Pro、小米Pocophone F1、手機、小米

▲系統資訊

照片中提到了11:18 O 6 B A、68%、+ Benchmark Results,包含了網頁、網頁、在線廣告、屏幕截圖、字形

照片中提到了11:21 O 8 B B、1 67%、+ Benchmark Results,包含了屏幕截圖、三星Galaxy S20風扇版、三星、Geekbench 5、Exynos

照片中提到了11:21 O 8 B B、1 67%、+ Benchmark Results,包含了網頁、索尼Xperia 1 II、索尼Xperia 1、了索尼、網頁

▲ Geekbench 成績與 Xperia 1 III 相近

▲ PCMark 測試結果

照片中提到了8:50 * 0 8 B ·、0 100%、Wild Life,包含了紙、網頁、線、字形、紙

照片中提到了9:20 * 0 3 0 ·、A : 0 100%、Wild Life Extreme,包含了紙、網頁、線、字形、紙

▲ 3DMark 測試

Xperia PRO-I 在許多部分共享當前旗艦機 Xperia 1 III 的資源,扣除相機模組的差異以外,同樣搭載 6.5 吋 21:9 4K OLED HDR 120Hz 螢幕,高通 Snapdragon 888 平台,台灣上市版本將配有 12GB RAM 與 512GB 儲存,保有可擴充 microSD 卡的機能,與提供 Hi-Res 等級的 3.5mm 耳機孔與 Dynamic Vibration System 振動,比較大的差異大概就是因為考慮機身厚度與結構省卻無線充電。

照片中提到了4:12 中:日、: 0 52%、4:12 O O O .,跟伊藤恩、1492圖片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電話、蜂窩網絡

▲正面與 Xperia 1 III 相近

▲背面風格差異極大

照片中包含了功能手機、電子配件、功能手機、手機、蜂窩網絡

▲機身略厚於 Xperia 1 III

照片中包含了小工具、產品設計、角度、設計、小工具

▲ Xperia PRO-I 有著獨特的邊框設計

▲快門鍵相對大了不少,此外原本的 Google Assistant 改為多功能鍵並更靠近快門

照片中提到了XPER,跟梅賽德斯·奔馳有關,包含了手機、手機、蜂窩網絡、產品設計、移動電話

▲快門同樣可一鍵啟動相機功能

也因為採用與 Xperia 1 III 相同的螢幕, Xperia PRO-I 的正面與 Xperia 1 III 相當神似,然而邊框與機背設計澤顯著與 Xperia 1 III 不同;在邊框設計, Xperia PRO-I 採用半光澤黑色邊框,有著類似 RX0 II 小型堅固相機的專業型設備的橫條紋,同時快門鍵也更為大型化,並將原本的 Google Assistant 鍵取消,改為一顆可自定義功能的快速啟動鍵。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配件、電子配件、移動電話、產品設計、電子產品

▲頂部帶有 3.5mm 耳機孔,不過若是要錄影搭配外接麥克風使用則建議使用 Vlog 螢幕上的耳機孔

照片中提到了SONY,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手機、電子產品、產品設計

▲左側的吊飾孔是為拍照考量的設計

Xperia PRO-I 位於快門反側的吊飾孔並非復古,而是以相機的使用理念使操作者能像使用隨身相機一樣搭配手環使用,也顯露出這款產品在設計理念比起一般智慧手機有更多的相機元素,並非只是徒有外形空喊手機相機的口號。

照片中提到了ZEISS、ZEISS、Tessar,跟卡爾蔡司公司有關,包含了鏡頭、手機、相機、多媒體、鏡頭

▲鏡頭群配置在機背中軸

機背設計則是 Xperia PRO-I 相當獨特的地方,由於採用比起 Xperia 1 III 更大的廣角感光元件,考慮到機構設計等因素, Xperia PRO-I 回歸第一世代 Xperia 1 將相機配置在中軸的設計,不過超大型的主鏡頭外環搭配上方的 16mm 超廣角與下方的 50mm 2 倍長焦,則構成相當具視覺衝擊的鏡頭編排。

照片中提到了ZEISS、ZEISS、Tessar,跟羅技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紅米8、電子配件、王區、小米

▲後方 Sony 字樣為醒目的白色字體

Xperia PRO-I 機背使用常見於 Sony 專業相機的漆黑色,不過機背材質仍為與 Xperia 1 III 相同的霧面玻璃,另外 Sony 字樣由與機身同色系的不明顯處理改為與 Sony 專業相機相同的白色字體,配合機身側邊硬派設計,更使 Xperia PRO-I 在視覺上有著迷你版 RX 相機的風範。

▲重度負載測試的衰退情況

照片中提到了10:02、A * 0 99%、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Test,包含了圖、線、字形、圖、產品

▲推估處理器溫度牆可能設定在 50 度

▲ 60Hz 模式、螢幕亮度約 80% 的結果

▲開啟 120Hz 後的電力消耗更快

照片中提到了11:46、77%、返回,跟庫柏斯學校有關,包含了小米、小米Mi MIX 3、小米米9T、小米Mi MIX 2、小米

照片中提到了11:47、77%、返回,包含了移動電話、索尼Xperia 10 II、華為nova 7i、華為P20、ROG Phone II

照片中提到了11:47 ¢、77%、返回,跟MIP米蘭理工大學、BHDR有關,包含了華碩MeMO Pad 7(ME572C)、華碩MeMO Pad 7(ME572C)、手機、三星Galaxy、摩托G

▲ GFX Benchmark

技術規格部分,由於 Xperia PRO-I 大致延續 Xperia 1 III ,包括 Snapdragon 888 處理器平台、 12GB RAM 與 4,500mAh 電池,故效能測試與模擬電力表現的結果大致上與 Xperia 1 III 相近,畢竟縱使換上 Snapdragon 888+ ,若機身散熱未有進一步的強化,雖然單次跑分可能分數會有些微提升,但連續使用之下則表現不會有顯著的提升。

照片中提到了T*、ZEISS、ZEISS,跟KTVU有關,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相機、鏡頭、手機

▲相較 Xperia 1 III ,長焦就未使用雙焦段潛望鏡頭模組

照片中包含了樹、葉、蕨類、花園、血管植物

▲長焦僅為 2 倍而非可變潛望長焦

相機技術是 Xperia PRO-I 的核心價值, Sony 也在先前就為何使用 1 吋元件但非使用完整面積進行解釋,此部分可見先前的採訪報導; Xperia PRO-I 的重點是放在如何在與 Xperia 1 III 相近的尺寸納入更出色的相機元件,故在長焦鏡頭並未採用 Xperia 1 III 與 Xperia 5 III 識別性的可變焦段潛望長焦,而是較為單純的 2 倍長焦。

 

這邊再次簡單介紹 Xperia PRO-I 的相機配置, Xperia PRO-I 具備 1/2.5” 吋的 16mm 超廣角, 1 吋 Exmor RS 的 24mm ,與 1/2.9” 吋的 50mm 長焦,三張元件實際輸出畫素皆設定在 12MP ,並與 Xperia 1 III 同樣具備 3D iToF 對焦輔助技術,其中 24mm 主鏡頭的光學設計獲得蔡司 Tessar 結構認證,具備非球面玻璃,並具備 F2.0 與 F4.0 的雙光圈設計。

以取捨的觀念, Xperia PRO-I 算是以潛望長焦加上無線充電還有稍微增加些許厚度,藉以換來更大的主相機元件,藉此維持手機的靈活度與保有 4,500mAh 的電池,否則若要加入可變光學潛望長焦機構,勢必得犧牲電池容量或使手機更大,最終 Sony 設計團隊仍在各種取捨之下把 Xperia PRO-1 重點放在保有輕巧設計並搭載 1 吋型元件主相機。

照片中提到了LLLLEE,包含了天空、燈光、路燈、晚、儀表

▲手持 P 模式之下會使用 ISO 6400 拍攝,畢竟受限元件尺寸細節與噪點較為明顯

照片中包含了天空、cloudM紐約Bowery、市郊、建築、鎮

▲自動模式下系統判斷使用夜景合成模式,背景乾淨且細節清晰不少

一般智慧手機採用大光圈的一個理由即是為了提升低光源的進光,畢竟光圈越大有助於在昏暗環境以較短的秒數拍攝,不過一般來說,在極大光圈下的影像品質往往不是最佳狀態,同時也容易造成各種光學成像的瑕疵,但畢竟智慧手機難以搭載完整的可變光圈結構,故在拍照的便利性以及可借助電子演算處理畫質問題的取捨之下,大光圈成為手機相機的主流配置。

照片中提到了ZEISS、ZEISS、Tessar,包含了了索尼、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字形

▲ f2.0 光圈

照片中提到了ZEISS、ZEISS、1,包含了索尼相信、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牌

▲ f4.0 光圈,可看到孔徑縮小不少

雖然 Xperia PRO-I 的雙光圈設計在智慧手機上並非首見,不過當時首發雙光圈技術的手機並未如專業相機有顯著的景深差異,導致後續就較少看到採用雙光圈技術的手機;然而 Xperia PRO-I 主鏡頭採用雙光圈設計卻是有其必要性的,若熟悉相機光學原理,就會知道縱使光圈相同,感光元件越大則散景的效果越為明顯。

照片中包含了長椅、沙發、貓、臥室、室內設計

▲ f2.0 景深效果

照片中包含了黑貓、貓、黑貓、小貓、哺乳動物

▲ f4.0 景深效果

▲ f2.0 景深

▲ f4.0 景深

縱使 Xperia PRO-I 並未用上 1 吋元件所有範圍,不過也比起主流手機的主元件面積更大,而在 F2.0 光圈之下進行短距離雖有更顯著的散景,但同時也會由於成像圈比起一般手機更大,導致背景模糊的情況更明顯,甚至有可能在拍攝多人照片時把鄰人一起散景,故藉由配置第二段的 F4.0 光圈,使 Xperia PRO-I 得以在縮光圈時取得更完整的景深與提升畫質。

Xperia PRO-I 繼承 Sony Mobile 高階機種的相機介面,已將原本 Photo Pro 融入相機 app 內,基本模式可說是 Android 標準像機介面的公版,至於專業模式採用類似新款 Alpha 相機的操作設計,同樣部分功能如夜景合成僅能在專業界面的 Auto模式中自動啟用,故若要捕捉夜景時也別忘了將模式切換到 Auto 模式,另外高速連拍也需要在專業模式底下才能使用。

照片中提到了全家 FamilyMart,包含了街、儀表、汽車、街、平方米

照片中提到了蔬、果、64,包含了天空、旅遊、市場、旅遊景點、街

照片中提到了文總,包含了邦卡青山寺、汽車、街、市場、路

照片中提到了場、佳味、肉酥,跟馬德里高原有關,包含了市場、街頭食品、市場、市場、街

照片中提到了富士、:3ני5:i、(特,包含了天然食品、天然食品、超級市場、蔬菜、市場

照片中提到了支持高華好店、萧至、飲食內用區,包含了街、公平、街、公共空間、市場

照片中提到了LeW L、UR S t、TFOTORE AFTE,包含了街、街、路、令人愉快的、公共空間

照片中提到了202、NGKAH、扇165,包含了邦卡青山寺、旅遊景點、邦卡青山寺、旅遊、休閒

照片中提到了CO. LTD,包含了油炸食物、三井美食M、煎炸

照片中包含了木、/ m / 083vt、木

照片中包含了樹、葉、蕨類、花園、血管植物

照片中提到了ART PHOTOGRAPHY,包含了晶須、大花貓、貓、哺乳動物、小貓

照片中包含了早餐、濃縮奶油、斑點雞巴、早餐、烘烤

照片中提到了名店、4040、塞,跟伯里·FC有關,包含了市區、市場、購物、聖誕彩燈、街

照片中包含了花瓶、花瓶、靜物、靜物攝影、陶瓷的

▲使用 Xperia PRO-I 專業模式拍攝的照片

▲偏軟的快門相當容易自半按快門變成觸發

上面是一些使用 Xperia PRO-I 以 Photo Pro 模式拍攝的照片,相較其它品牌的旗艦機種, Xperia PRO-I 的色彩相對清淡許多,不過憑藉大畫素點影像細節也有著壓倒性的優勢,另外雖然使用上仍仰賴系統判斷,不過合成夜景模式的照片確實比一般靠高 ISO 拍攝細緻不少;唯獨實體快門鍵阻尼是筆者稍微不習慣的地方,相較 Xperia 1 III 偏硬,則 Xperia PRO-I 又有些過軟,筆者經常只是要半按快門就不小心觸發拍照。

▲ Vlog 套組包括監視器與藍牙握把

照片中提到了PHOTO、MOVIE、LOCK,包含了鏡頭、鏡頭、相機、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鏡片

▲配件一覽

▲ Vlog 監視器意外的是日本製造

▲一側有開關、亮度調整等功能鍵

▲手機支架頂部配有可架設麥克風或是補光燈的冷靴

照片中提到了10:29 中、2021-11-24229-、191%,包含了光、光、軟件、電腦、屏幕截圖

▲無論 Video Pro 或是 Cinema Pro 都會跳出這樣的說明畫面

不過 Xperia PRO-I 也不光只是強化拍照,還把當前相當熱門的 Vlog應用也納入 Xperia PRO-I 的特色,在原本的 Photo Pro 、 Cinema Pro 以外,再添加以拍攝 Vlog 為目的的 Video Pro ,提供適合拍攝 Vlog 短片的專業應用介面,同時為了收音還配置了三個足以媲美中高階外接麥克風的高性能的收音麥克風。

照片中提到了藍牙遙控装置、使用遙控裝置、您可以透過藍牙配對索尼的遙控裝置來遙距使用Videography Pro中的,包含了多媒體、產品設計、產品、設計、牌

▲藍牙控制功能僅能在 Cinema Pro 與 Video Pro 應用才具備包括變焦的全功能

照片中提到了书設定、進行新的控制器配對、198%,包含了光、產品設計、產品、光、設計

▲依照指示先在設備開啟配對後,長按 GP-VPT2BT 的變焦 T 與 Video 鍵直到畫面出現此提示才能連接

且為了使 Vlog 拍攝這更便於操作, Sony 還提供 Vlog 套組,以 GP-VPT2BT 藍牙手把搭配 XQZ-IV01 外接螢幕配件組成,值得注意的是 GP-VPT2BT 需搭配 Video Pro 與 Cinema Pro 才能進行配對與全功能對應;套件中還有專為 Xperia PRO-I 設計的支架,除了固定手機以外,頂部亦有可安裝麥克風或是 LED 補光燈的冷靴。

照片中提到了2021-11-24-22-29-三、解析度、專案FPS,包含了索尼Xperia 1 II、索尼Xperia 1 II、索尼Xperia 1、索尼Xperia 5 II、索尼Xperia 1 III

▲ Cinema Pro 仍為偏向專業製作的介面

照片中提到了虹膜式光圈、F2.0、F4.0,包含了屏幕截圖、索尼Xperia 1 III、索尼Xperia 1、512 GB、了索尼

▲ Cinema Pro 可切換 24mm 鏡頭的光圈

▲ Video Pro 介面簡化不少

照片中提到了999分鐘、VideoPro、Stby,跟未來研究所有關,包含了屏幕截圖、字形、屏幕截圖、黃色、儀表

▲ H.265 可選擇是否進行 SDR 與 HDR 的 ISO 限制

照片中提到了回 999分鐘 VhdeoPro.、Stby、X 設定,包含了屏幕截圖、屏幕截圖、字形、大氣層、儀表

▲ H.264 格式則提供 AGC 限制

照片中提到了10:31 中、90%、智慧型除噪器,包含了角度、索尼Xperia 1、索尼Xperia 1 II、索尼Xperia 1 III、索尼α9

▲內建麥克風可啟用基於機器學習的降噪

▲與 Vlog 套件終極大合體

照片中提到了0 999分鐘 VideoPro-、O REC、凸,包含了鏡頭、鏡頭、錄影機、相機、鏡片

▲安裝 Vlog 監視器後,手機的監控畫面會停止輸出影像

照片中提到了ANOS、POWER INFOWER,包含了硬件、相機配件、產品設計、相機、設計

▲側面有專業麥克風連接埠與專供電源輸入的 USB Type-C 輸入

3.5 吋 720P 的 XQZ-IV01外接螢幕只需用盒裝連接線與手機連接即可啟動,則除了自拍監看的功能以外,還有比機身耳機孔品質更佳的 3.5mm 麥克風孔,連接專業外接麥克風可具備比機身耳機孔更好的音質並支援外接式立體聲麥克風,另配有額外的 USB Type-C 電源輸入孔,可藉此搭配固定電源或行動電源延長拍攝時間,稍可惜的是這張螢幕不具備觸控功能。

在裝上 Vlog 套件後的 Xperia PRO-I ,猶如一台可隨時進行直播與上傳內容的相機級直播設備,且開啟結合光學與電子防手振的積極防手振,雖然會犧牲些許影像品質,不過其拍攝的影像品質也不輸給一些小型的 Vlog 攝相機。

照片中提到了A 92%、Stby、0:00:000,包含了相機配件、相機配件、相機、小工具、電子產品

▲ Xperia PRO-I 比起常規系列更著重專業用戶

不同於另外三款常規的 Xperia 機種, Xperia PRO-I 顯然就不是為了獲利而來,而是以展現 Sony 集團資源整合的火力展示,借助 Sony 集團自感光元件製造、光學設計、影像演算法到操作體驗等資源凝聚在精巧的智慧手機上,展現與其它手機品牌不同的獨特技術力。

照片中提到了ZEISS、ZEISS、Tessar,包含了功能手機、功能手機、手機、電話、蜂窩網絡

▲ Xperia PRO-I 可說是貫徹 Sony 以專業影音創作取向的集大成作品

Xperia PRO-I 俱備比其它竟品可拍攝出色的影像作品的潛能,不過普遍旗艦智慧手機的拍照著重 AI 與自動化,要使用 Xperia PRO-I 拍出出色的作品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攝影技巧,如同其名稱的 PRO 一樣, Xperia PRO-I 的目標並非普羅大眾,而是那些對於影像品質、手動設定有更進一步要求的準專業玩家,展現僅有 Sony 才具備的獨特性與差異化,是 Xperia PRO-I 被賦予的使命。

4 則回應

  • 點錯了科技樹的智能電話
    2021-11-27
  • 你沒辦法玩橫向遊戲。
    他鏡頭的位置讓你根本沒辦法用手拿
    2021-11-26
  • 沒有用到1吋元件,噱頭而已

    而且這價格不如買手機+二手A73
    2021-11-26
  • 沒有用到1吋元件,噱頭而已

    而且這價格不如買手機+二手A73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