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質可靠值得信賴的美光 Crucial 在 PCIe Gen 4 漸成消費 PC 市場主流後,今年也推出品牌首款消費級 PCIe Gen4 SSD 產品 Crucial P5 Plus ,雖然在帳面規格上不像其它品牌頂級產品有著逼近 PCIe Gen 4 x 4 極限值的規格,但也有著較 PCIe Gen3 介面的 Crucial P3 高出一倍的效能。
▲ P5 PLUS 承襲 P5 的名稱,但採用 PCIe Gen 4 規格
▲ 1TB 版本為單面顆粒配置
此次評測的版本是 Crucial P5 Plus Pcie Gen4 SSD 1TB ,採用單面顆粒配置,包括主控與主要的記憶體顆粒皆位於同一面,而包括 NAND 與快取皆不假手他人,皆採用美光的記憶體顆粒,其中 NAND 為美光 176 層 TLC 顆粒;至於介面則採用 PCIe Gen4 NVMe ,主控則支援 TRIM 、 SMART 與 ECC 等功能,另外具備硬體加密、過熱保護、斷電保護等機制。
▲正面格局
▲主控有金屬上蓋輔助散熱並避免晶圓直接裸露
Crucial P5 Plus Pcie Gen4 SSD 目前並未如其它品牌推出搭配散熱片的版本,上層的貼標也是單純的貼紙,並非金屬材質貼片,故在使用時強烈建議需要搭配散熱片使用,不過還好現在主流的 PCIe4 主機板都會配有至少單片的散熱片,倘若真的使用沒有散熱片的主機板或是 PS5 使用,一定要添購合適的散熱片,確保產品能可靠運作,畢竟這就是當前 PCIe Gen4 產品的宿命。
▲美光自家 176 層 TLC NAND
▲快取也是採用美光自家顆粒
這次的測試環境嚴格來說比較不理想,是以 Intel 的 Core i9-12900K 搭配 ROG STRIX Z690-I GAMING WIFI 與水冷散熱作為平台,作業系統為 Windows 11 , ROG STRIX Z690-I GAMING WIFI 可支援兩條 PCIe Gen 4 SSD ,不過是藉由堆疊方式位於主機板正面,兩個插槽皆有獨立的金屬散熱片,但畢竟小板較為緊湊,彼此的發熱也容易透過電路傳遞,同時水冷系統缺乏對板上零散元件的散熱,不利於 CPU 以外的元件散熱。
▲此次測試的環境較為嚴苛,是在採用 M.2 雙層堆疊的設計的 ROG STRIX Z690-I GAMING WIFI 主板上
此次的安裝是把 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 PCIe4 SSD 配置在下層插槽,而 Crucial P5 Plus Pcie Gen4 SSD 則安裝在上層,雖然僅是從單一 SSD 變成兩條 SSD ,不過在開機狀態下即便未開始進行密集測試,溫度已經較單一條 PCIe 4.0 SSD 提高約 10 度,寫入滿載狀況甚至達到 66 度,故若是在 ITX 主機板安裝兩條 PCIe Gen4 SSD ,一定要設法提供風流協助降溫。
▲畢竟底下多了一條 PCIe Gen4 的系統碟且缺乏風扇輔助,縱使貼有板載散熱片滿載也達 66 度
不過即便在溫度偏高的狀況, Crucial P5 Plus Pcie Gen4 SSD 的表現尚稱穩定,測試出的數據仍與官方公布的讀取 6,600MB/s 、寫入 5,000MB/s 沒有太大的落差,顯見 Crucial P5 Plus Pcie Gen4 SSD 在效能的可靠度仍有相當的水準,不過仍須記得這是在貼有散熱片的情況下的結果,若在沒有散熱片輔助的情境恐怕仍難逃過熱掉速的情況。
▲各項軟體測試結果
Crucial P5 Plus Pcie Gen4 SSD 雖未以最高效能取勝,但仍符合 PlayStation 5 所需的性能要求,畢竟細看現在市場上雖不乏平價的 1TB PCIe Gen4 SSD ,不過不少特價產品皆是第一世代的平台,讀取性能僅有 5,000MB/s 的水準,是無法符合 PlayStation 5 的擴充要求,其次第一世代產品雖然便宜,但主控發熱狀況更為嚴重,對消費者也要費更多心思散熱。
▲效能雖不是同世代頂尖,但穩定的效能與品牌信賴度是 Crucial P5 Plus 的優勢所在
同時,縱使 Crucial P5 Plus Pcie Gen4 SSD 的性能並非最頂級,但 6,600MB/s 讀取、 5,000MB/s 的表現卻相當的平均,尤其是寫入表現與 PCIe Gen3 產品有顯著的提升感,對於相較價格更重視品牌可靠度的消費者, Crucial P5 Plus Pcie Gen4 SSD 展現 Crucial 品牌一貫的高品質與高信賴表現。
Crucial P5 Plus 提供 500GB 、 1TB 與 2TB 三種版本,零售價分別為 2,999 元、 4,999 元與 9,9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