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 13 相供電與殺手網卡的平價 DDR4 Z690 電競主機板,華擎 Z690 PG Riptide 動手玩

2021.12.20 04:26PM
照片中提到了-tnon、ASReck、RIP T IDE,跟寶麗有關,包含了母板、電腦硬件、電腦機箱、母板、電腦

隨著 Intel 宣布第 12 代 Core " Alder Lake "與 Z690 晶片組,宣示消費級電腦記憶體進入 DDR4 與 DDR5 的交接時期,而高階 Z690 主機板多選擇搭配 DDR5 記憶體,藉此滿足高階玩家對性能的需求,雖然後續 600 系列晶片將有更平價的產品問世,不過考慮到消費者需求,各板卡品牌也推出支援 DDR4 的 Z690 主機板,但多偏向中階或是入門級;此次開箱介紹的華擎 Z690 PG Riptide 就是一款偏向入門級的 Z690 主機板,但卻又在部分規格提供超越入門級的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P029、898、SATA3 0 1 SATA3 2 3 SATA3,跟Litespeed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汽車、車輛設計師、戶外的、電子產品

▲盒裝有一顆 PG 鍵帽

在華擎的產品線規劃當中, PG Riptide 屬於新一代的平價電競產品線,雖鎖定入門市場,但仍針對遊戲玩家需求提供合宜的技術規格,比起典型的入門產品有稍微高一些的規格,同時主機板的設計也更著重遊戲玩家喜好的風格。盒裝除了標準配件以外,也提供一顆 Cherry MX 行十字芯相容的造型鍵帽,供機械式鍵盤使用者添加信仰。

照片中提到了ASRock、PHANTOM GAMING、RIPTIDE,跟葛底斯堡學院有關,包含了電腦硬件、電腦硬件、電子產品、電子配件、母板

▲標準 ATX 格局

照片中提到了PCle、3ASUU、GEN,跟保時捷、寶麗有關,包含了電腦硬件、電腦硬件、電腦、電子產品、中央處理器

▲晶片散熱片帶有 RGB 燈效

照片中提到了םי לגלזבמ תאע、Jioil、CEVC12,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電腦硬件、中央處理器、電腦

▲配備 13 相 Dr.MOS 供電

照片中提到了MOS HEATSINK1、CEVC5,跟神秘海港博物館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電腦硬件、計算機鍵盤、電腦

▲ CPU 採 8+4 供電

Z690 PG Riptide 是第一款 Intel 平台的 PG Riptide 產品,採用 ATX 規格,在設計上採用黑色系主視覺,散熱片全部以黑化方式處理,並且在晶片組散熱片有著 PG 系列的 RGB 燈效,雖定位在偏入門級產品,不過供電給的相對大方,提供 13 相 Dr.MOSS 電源,這也意味著能夠進行小幅度的超頻,記憶體規格支援原生 DDR4 3200MHz ,並支援最高 5000MHz OC 。

照片中提到了H

▲強調使用 6 層 2OZ 銅 PCB 底板

照片中提到了WIFIT、M.2 WIFT,跟電影院有關,包含了都會、摩天大廣告、電子產品、工程、建造

▲本身不含 M.2 功能,不過預留擴充網卡用的 M.2 2230 插槽

而 Z690 PG Rapide 除了相對完整的供電以外,還採用 6 層 2Oz 銅 PCB 底板,除此以外還有一項賣點就是在此級距採用 Killer E3100G 2.5GbE 網卡,也就是俗稱的殺手網卡,搭配控制軟體能夠針對重點應用程式如遊戲與多媒體提供網路優先權,避免在進行遊戲時受到非必要情況如 Windows 更新等影響順暢度;雖然板載沒有無線網卡,不過預留有一個 2230 的 M.2 WiFi 插槽供消費者選配。

照片中提到了RIS、KR193、....,包含了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產品、電腦、多媒體

▲ PCIe Gen 5 x 16 插槽具有金屬強化,另外僅第一條 M.2 插槽配有單面板載散熱片

照片中提到了GEN、. iiii、P47,跟伽瑪有關,包含了電腦硬件、電腦硬件、電子產品、中央處理器、電子零件

▲顯示卡千斤頂,透過 ATX 鎖點固定提升大型風扇顯示卡的支撐力

格局上, Z690 PG Rapide 提供單一條帶有強化遮罩的 PCIe 5.0 x16 插槽,搭配一條 PCIe 4.0 x16 插槽與 3 條 PCIe 3.0 x 1 插槽,另配有兩條 PCIe Gen4 x 4 的 Hyper M.2 插槽與一條相容 SATA3 的 PCIe Gen3 x 4 M.2 插槽,另外對於裝機使用者, Z690 PG Rapide 配有 ASRock 顯示卡支架,透過機殼螺絲鎖點能夠支撐較長且較重的顯示卡,也是貼心的小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CPU FAN2/WP、h1014、CEGT3,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配件、電子工程

▲ CPU 1 與 CPU 2 風扇插槽

照片中提到了ARDR LED37、ADOR.I、LEDU1,包含了電子工程、電子產品、電子零件、電腦硬件、電子工程

▲主板除 CPU 風扇主插槽以外,其它插槽皆可選擇風扇或是水冷供電輸出

Z690 PG Rapide 帶有 2 個 CPU 風扇插槽(第二槽可做為水冷或是第二風扇同步), 4 個系統風扇連接插槽,這些系統風扇插槽也強調可用於連接水冷,意味著在系統裝配能夠更彈性配置水冷的位置並更容易進行整線;此外板上還提供 1 個 12V RGB LED 插槽與 3 個 5V LED 插槽,並提供 2 個 USB 2.0 插槽與 2 個 19 Pin USB 3.2 Gen 1 插槽與一個前置 USB 3.2 Gen1 Type-C 插槽。

照片中提到了80- MXBHQ0 -A1A02、6000V308、00033,包含了電子工程、電子產品、電子零件、電腦硬件、電子工程

▲音效區塊仍有隔離設計,採用瑞昱 ALC897 晶片

照片中包含了母板、電子配件、電腦硬件、母板、電子產品

▲後方 IO 布局仍保有 PS/2 插槽,雖然後方的 USB Type-C 不含 Thunderbolt 4 功能不過可搭配擴充子卡升級

照片中提到了Utra M,跟幻想飛行遊戲有關,包含了電腦硬件、電腦硬件、電子配件、母板、電子產品

▲ 8 個 SATA 與一組 19 Pin USB 3.2 Gen 1 插槽朝前

照片中提到了801、U3103、USB3_5_,跟製作人商標有關,包含了電子工程、電子零件、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工程

▲越來越主流的 USB Type-C 前置面板插槽

板載後 IO 提供 1 個 PS/2 的鍵盤滑鼠埠,一個 HDMI 輸出、 2 個 USB 3.2 G2 T-A ,1 個 USB 3.2 Gen2x2 USB Type-C , 2 個 USB 3.2 Gen1 Type-A , 2 個 USB 2.0 Type-A ,一個可供 BIOS 更新的 BIOS Flashback 按鍵,音訊除了多聲道輸出以外還配有光纖 SPDIF 輸出;另外雖然板載不包括 Thunderbolt 4 ,不過預留 AIC 插槽可供搭配擴充子卡搭配。

照片中提到了HDMI、LIGHTNING、GAMING,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角度、設計

▲其中三個 USB 插槽強調為獨立通道,避免共用 USB 主控影響高回報率滑鼠性能

針對電競玩家需求, Z690 PG Riptide 在 PS/2 旁的 3 個 USB 插槽特別採用稱為 Lighting 電競滑鼠埠的設計,強調三個通道為獨立通道,避免傳統鄰近的兩個 USB 連接埠共享同一個 USB 控制器造成的卡頓,對於偏好搭配高回報率電競滑鼠的玩家,能進一步減少使用相同控制器造成訊號的干擾,實現更流暢的滑鼠反應。

照片中提到了ON OF KIN、M 102. ADL、1920 IS AD,包含了電腦硬件、電腦硬件、中央處理器、電子產品、電腦

▲此次使用物美價廉的 Core i5-12600K 進行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GEFORCE RTX、ASRock、PHANTOM GAMING,跟GeForce、電子通行證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汽車、電子產品、紫色、電子機器

▲此次處理器搭配 Cooler Master 的 MasterLiquid ML360 illusion ARGB 水冷

筆者此次搭配的測試周邊包括 Intel Core i5-12600K ,記憶體搭配兩種組合進行測試 ,金士頓 FURY Renegade 2TB PCIe SSD 與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Ti 顯示卡,處理器散熱搭配 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ML360 illusion ARGB 水冷散熱器,電源供應器採用 Fractal Design ION+ 860P 。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Advanced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jim 'n nick's bar-bq、顯示卡、AMD銳龍7 5800X、中央處理器、華碩

照片中提到了O CPU-Z、CPU | Mainboard Memory SPD、CPU Single Thread-,包含了中央處理器、英特爾酷睿i7-9700K、英特爾酷睿i7-8700K、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O CPU-Z、CPU、Mainboard Memory,包含了中央處理器、顯示卡、電腦、聯想軍團Y520、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5.3.3、Stop Monitors M Monitoring Settings,跟Intellia治療學有關,包含了引導模板 asp 網絡、超頻、網頁、英特爾、英特爾酷睿i9

照片中提到了CINEBENCH R23.200、O X、File Help,跟馬克森有關,包含了AMD FX 8130p、Cinebench、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中央處理器、多核處理器

▲未超頻的數據

先以預設測試一輪的結果想當然爾是合情合理的完成一般測試項目,而 i5-12600K 的實力也在先前已經展示過,由於華擎並未提供智慧超頻軟體,故筆者選擇以 Intel XTU 進行手動超頻,筆者在設定上選擇較為保守的 P Core 最高 5.1GHz 、全核 4.8GHz 與 E Core 全核 3.9GHz ,同時把電壓設定在 1.4V 左右。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6.0.37、Stop Monitors M Monitoring Settings,跟Intellia治療學有關,包含了網頁、超頻、英特爾酷睿i9-9900K、英特爾酷睿 i5-12600K、相同的

▲超頻設定在 P Core 雙核 5.1GHz 、全核 4.8GHz 與 E Core 3.9GHz 的保守數字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6.0.37、Stop Monitors M Monitoring Settings,跟Intellia治療學有關,包含了phần mềm lên thực đơn、英特爾酷睿 i7-11700K、超頻、英特爾、英特爾酷睿i9

▲電壓設定在 1.4V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5.3.3、Stop Monitors M Monitoring Settings O Help,跟Intellia治療學、捷藍航空有關,包含了引導模板 asp 網絡、超頻、英特爾酷睿i9、英特爾、網頁

▲以此設定電壓約落在 1.35V 以上,一般功耗約 110W 、瞬間 150W

照片中提到了HYPERX、DORA、HYPERX,跟伊斯塔噴氣機有關,包含了電腦硬件、電腦硬件、母板、電子產品、電腦

▲總之筆者測試其中一組記憶體只要開 XMP 就無法完成 XTU 燒機 1 小時的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X CrossMark®、O Settings、O Info,包含了酷睿crossmark 各cpu評分、中央處理器、英特爾核心、電腦硬件、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RX 6600 時間間諜、3DMark、基準測試、超頻、圖形處理單元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Firestrike Extreme 6800 xt 得分、華碩、超頻、AORUS Radeon RX 6800 XT MASTER、華碩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Advanced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jim 'n nick's bar-bq、顯示卡、AMD銳龍7 5800X、中央處理器、華碩

照片中提到了O CPU-Z、CPU | Mainboard Memory SPD、-CPU Single Thread-,包含了cpu z 圖形、AMD銳龍3 1200、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英特爾酷睿 i5-11600KF

照片中提到了CINEBENCH R23.200、O X、File Help,跟馬克森有關,包含了AMD FX 8130p、英特爾酷睿i7、Cinebench、英特爾、10750H

▲ CPU 超頻後的表現,投資報酬率不差

在 XTU 內建的跑分測試最高約消耗 152W 左右,在 360 水冷加持下溫度最高約 72 度左右,不過要注意的是或許是由於 BIOS 調校關係,筆者在僅開啟 XMP 的方式下,搭配筆者手中的一組 DDR4 3200MHz 記憶體無法完成 1 小時的燒機,筆者一開始以為是電壓設定問題,不過檢視 XTU 設定出現最高電壓仍不到 1.37V ,索性先換上另一品牌的記憶體,後續順利完成一小時的燒機測試,另外嘗試喚回原本的記憶體,關閉 XMP 後也同樣完成燒機。

照片中提到了GEFORCE RTX、ASReck,跟進步公司有關,包含了電腦散熱、機、電腦散熱、電腦、電子產品

▲ Z690 PG Riptide 定位偏向入門,不過仍足以負荷 Core i5-12600K 進行小幅度超頻

雖然 Z690 PG Riptide 在產品定位偏向入門等級,不過對於遊戲玩家仍有相當出色的配置與視覺效果,且 13 相供電仍允許進行基本的超頻,同時還有許多針對遊戲電競的特色功能,也是少數在此等級就配有殺手網卡的產品,唯獨對於有 Wi-Fi 需求的族群仍需另外擴充無線網卡,但相信對熱血玩家而言仍會選擇使用穩定的有線網路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