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判斷:三星將取代Intel成為全球晶片製造龍頭

2022.01.11 11:08AM
照片中提到了intel.、CORE,跟科孚有關,包含了英特爾第 12 代、英特爾酷睿 i7-12700K、遊戲機、英特爾、中央處理器

以市值來說Intel早就落後了,但以晶片銷售額來說,2021前三季三星的晶片銷售額已經超過Intel,第四季Intel要彎道超車恐怕不容易。

半導體業巨擘英特爾恐丟失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龍頭地位,2021年前三個季度,三星電子在銷售額上都保持些微領先,全年數據將在1月下旬公布,英特爾很可能會跌至第2位。

彭博社報導,就算英特爾(Intel Corp.)能再撐一年,跌落至第2位似乎會成為長期局面;在半導體地緣政治比過去都還要棘手的此刻,這對美國無疑是一大打擊。

投資者已經表現得好似英特爾鼎盛時期已成過往。多家晶片製造商的股票市值都已超越英特爾,包括台積電和美國晶片巨擘輝達公司(Nvidia Corp.)。

英特爾生產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電腦處理器,比三星電子(Samsung)專攻的記憶體晶片更為複雜,英特爾並以高淨利率賺進巨額收益。儘管如此,三星超越英特爾將是一個重大轉變。

過去30年,英特爾大部分時間一直主導著價值400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在晶片製造業深受地緣政治影響之際,英特爾是美國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商。

季辛格(Pat Gelsinger)2021年回鍋英特爾,出任執行長,目標是讓英特爾重返製造技術關鍵領域的領導地位,同時強行進軍現在由台積電和三星主導的外包代工業務。

投資人起初對季辛格的想法鼓掌,後來才逐漸意識到這麼做耗費的巨資,以及需要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果。設計半導體、開發生產半導體的技術,以及建廠要花上許多年。

台積電和三星的崛起、疫情對供應鏈帶來的壓力,以及中美之間益發緊張的關係,都加劇了各界對晶片製造業重心轉向亞洲,恐讓美國變得脆弱的焦慮情緒。

1990年,美國佔全球晶片產量37%,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這一數字目前已降至約12%。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加強限制對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銷售設備,並表示希望促進國內半導體製造。

白宮呼籲國會撥款至少500億美元,協助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季辛格一直是此提議的主要支持者;不過,這項計畫的進程停滯不前。

在最好的情況下,這筆鉅額補貼可能得以說服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在美國設更多廠,但有鑑於建造這些設施所需的時間,此景況不會發生在2022年。

儘管英特爾主導地位式微,季辛格仍努力讓此美國企業振作;但創新的殘酷和代價意味一旦落後,重返頂端之路通常陡峭到難以攀登。

10 則回應

  • Intel會敗就是找台積代工,
    技術流出去,很正常
    聰明點要代工,找三星或中國
    2022-01-13
  • 這有什麼好比的,一個是自己從頭設計和製造,一個是跟 Arm 買 IP,完全不是同一個等級,就算營業額比較多,很容易被取代
    2022-01-12
  • 三星的記憶體跟ssd外不考慮
    2022-01-12
  • intel生產Cpu也同時生產很多快取記憶體
    2022-01-12
  • 記憶體須求爆發
    2022-01-11
  • 記憶體須求爆發
    2022-01-11
  • 我還是選擇台積電
    2022-01-11
  • 台GG:?
    2022-01-11
  • 可是三星很大部份晶片都是記憶體晶片吧🤔
    2022-01-11
  • IP才是王道
    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