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般日常使用,那麼普通的文書滑鼠就已經符合需求,但如果是遊戲玩家,那麼滑鼠的連線品質、速度、準確度就攸關每一場遊戲的勝敗。如果沒有,至少也能提升你遊戲的體驗。隨著遊戲產業蓬勃,電競滑鼠不只是專業電競選手的選擇,普通玩家也可以追求更好的遊戲體驗,並且透過查看DPI、IPS等規格表來尋找適合自己的電競滑鼠商品。既然如此,電競滑鼠有哪些規格需要注意?電競滑鼠和一般滑鼠的差異在哪裡、DPI與IPS又分別代表什麼意義?本篇將一一解答。
不只會發光 電競滑鼠和一般滑鼠有哪些差異?
如果單就外觀上來看,電競滑鼠最引人矚目的特色莫過於搭配的燈光效果,部分款式還有呼吸燈設計、自訂義顏色等,絢麗的光影讓它充滿了濃厚的「電競」色彩。不過,事實上,並非所有電競滑鼠都有閃亮的燈光設計,如今也有不少知名的電競滑鼠品牌以低調路線為主,讓選手們更專注於遊戲和比賽。
電競滑鼠是為了遊戲體驗而生,因此和一般滑鼠相較,更加重視滑鼠的性能,並且提供較多的自訂義選項。舉例來說,許多電競滑鼠可以自由添加砝碼,讓玩家選擇適合的滑鼠重量,重量則會影響手感,並非特別輕或特別重就是好。另外電競滑鼠的DPI、按鍵功能、燈光效果大多也都可以由玩家自由設定,目的就在於打造出專屬的滑鼠,玩家在習慣使用這樣的配置後可以更熟練地操作。
不只如此,因應遊戲操作的複雜性,例如切換武器、動作、施放連續技能等,許多電競滑鼠採「多按鍵」設計,除了基本的滑鼠左右鍵、滾輪之外,在滑鼠的側邊部位有更多的按鍵讓玩家自行寫入相關的組合配置,能夠讓操作簡單化。當然,在增加按鍵之外,也有可以將按鍵自行拆卸的機種,避免過多的按鍵影響操作。
電競滑鼠特色:
- 重視性能,包括連線品質、反應速度等。
- 功能可自訂義,例如重量、DPI、可自行更換微動開關等。
- 多按鍵設計。
- 部分款式有燈光效果。
▲絢麗的燈光效果可說是電競滑鼠的一大特色,不過如今也有不少品牌選擇低調路線,並沒有在滑鼠上配置太多的燈光。圖片來源:Steelseries
▲電競滑鼠擁有更多的自訂義功能,玩家可以透過安裝程式打造符合使用習慣的專屬滑鼠。圖片來源:Steelseries
▲許多遊戲操作需要大量甩動滑鼠,因此有些電競滑鼠能夠透過砝碼等方式自由調整滑鼠的重量。圖片來源:Corsair
▲除了基本的左右鍵、中央滾輪之外,電競滑鼠的多按鍵設計讓玩家可以自訂義組合,操作更加簡單快速。圖片來源:羅技
DPI:Dots Per Inch,滑鼠靈敏度
DPI(Dots Per Inch)和類似觀念的CPI(Counts Per Inch)可以視作滑鼠靈敏度的象徵,表示玩家將滑鼠移動1英吋的時候,螢幕上的游標會移動多少像素點。舉例來說,500 DPI就代表移動1英吋的滑鼠,游標會移動500個像素點的距離,因此當DPI數值越高,玩家在移動同樣距離的滑鼠時,游標會跑得更遠,所以如果是需要大量轉換視角的遊戲,那麼較高的DPI可以確實節省操作時的力氣,降低手部疲勞。
不過,DPI數值並非越高越好,這是因為較高的靈敏度往往也讓玩家難以執行精確的操作。例如,射擊類的遊戲通常需要精準地瞄準敵人,而在敵人在畫面上的大小只有1個黑點的時候,高DPI就會造成瞄準的困難。因此,DPI數值的高低要視遊戲種類而定,如今電競滑鼠也支援了不同DPI數值的切換功能,方便玩家應用在不同的遊玩場合。
DPI:
- Dots Per Inch,滑鼠靈敏度。
- 數值越高,代表在同樣的滑鼠移動距離下,游標跑得更遠。
- 高DPI適合需要大量轉換視角、甩動滑鼠的遊戲類型。
- 低DPI適合需要精準操作的遊戲類型。
- 多數電競滑鼠支援不同DPI的切換。
▲玩家可以透過滑鼠的程式自訂DPI數值,如今也有支援不同DPI數值一鍵切換的滑鼠,或是可以直接透過滾輪進行調整。圖片來源:ROG
IPS:Inches Per Second,每秒移動英吋數
DPI和滑鼠移動的距離有關,而IPS則是和滑鼠移動的速度有關。IPS是「Inches Per Second」的簡稱,表示每1秒裡面滑鼠能夠感測到的最大移動距離。數值越高,滑鼠能偵測到的距離越多,游標也就能較快速的移動,因此,理論上當IPS越高,游標移動的速度就越快。反之當IPS數值過低時,可能就會感受到卡頓的狀況。
IPS:
- Inches Per Second,每秒移動英吋數。
- 數值越高,游標移動速度越快。
- 射擊類遊戲可選擇較高的IPS數值。
▲通常高階的電競滑鼠IPS數值都在400以上,不過如果是一般遊玩情況,或許對於IPS數值的高低不會有太明顯的感受。圖片來源:Corsair
Polling Rate:和滑鼠的回報時間有關
在按下按鍵之後,滑鼠傳送訊息給電腦,而擁有越高Polling Rate的產品代表它能夠產生更快的反應速度。Polling Rate又稱為回報率、輪詢頻率,通常會用Hz作為單位,例如Polling Rate為125Hz的電競滑鼠,代表每秒鐘向電腦傳送125次資料,至於500Hz就是每秒鐘向電腦傳送500次資料。
理論上Polling Rate越高越能夠帶給玩家順暢的遊戲體驗,然而,回報率和其他設備的搭配息息相關,也就是只有滑鼠擁有高回報率是沒有用的,反而可能會因為太高的回報率,占用過多系統資源而造成卡頓的狀況。此外,如果手部容易有顫抖等細微動作的玩家,太高的回報率也有可能讓游標產生抖動,因此Polling Rate同樣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調整成玩家最適合使用的數值。
▲較高Polling Rate回報率的產品可以讓滑鼠的反應更快、移動軌跡也更順暢。不過這需要搭配有相應更新率的顯示器,而且一般使用情況下不一定能察覺得出差異。圖片來源:Razer
▲如今也有可以自行調整回報率的商品,玩家能夠根據使用狀況調整數值。圖片來源:Zowie
微動開關可拆卸更換 挑選信賴的廠牌
微動開關裝設在滑鼠的按鍵下,透過點擊產生反應並且回報指令,同時給予玩家反饋的力道。好的微動開關可以承受上千萬次的點擊,但如果微動有瑕疵或是因為老舊而難以使用,可能會造成連點的狀況,就是單擊1次變成2次,大幅影響遊戲的遊玩體驗。
當滑鼠的微動開關失靈之後,有部分玩家會嘗試拆開滑鼠外殼替換,不過如今已經有將微動開關設計成可拆卸的電競滑鼠款式,不需要焊接也可以輕鬆替換。每個電競廠商會搭配不同的微動開關品牌,包括自行設計、或是大廠Omron,部分較專業的玩家會有喜愛的微動開關型號,以維持同樣的點按手感。
▲部分電競滑鼠開放玩家自行更換微動開關,使用插槽設計取代傳統的焊接,並且附上不同按鍵阻力的微動開關讓玩家選擇。圖片來源:ROG
▲微動開關的製作品牌以Omron最為知名,可承受千萬次的點擊次數。圖片來源:Gaming Gear
無線滑鼠的反應比較慢?電競滑鼠無線、有線的比較
在少了線材的限制之後,無線滑鼠在使用上比有線滑鼠更加自由,不過或許有玩家會擔心無線滑鼠發生延遲的問題,或是連線品質不佳,可能會在遊戲中途斷訊。然而隨著技術進步,如今無線滑鼠的延遲問題幾乎不存在,和同等級的產品相比,部分無線滑鼠甚至擁有比有線滑鼠更低的延遲度。
然而,無線滑鼠也並非沒有缺點。例如無線滑鼠會面臨電力不足的問題,需要額外花時間充電,又或者無線滑鼠內部的電池也會增加滑鼠的重量。至於有線滑鼠,雖然線材限縮了滑鼠的移動自由,但是穩定的電力供給與傳輸讓它仍然佔有一定的優勢。現在也有不少電競滑鼠支援有線、無線雙模式,玩家可以在需要充電時切換成有線模式使用。
▲無線滑鼠可以透過藍牙或是內部搭載的USB連線。如今在技術成熟下,無線滑鼠的延遲度已不再是問題,一般遊玩的情況下幾乎不會感受到差異,也有不少電競選手使用無線滑鼠。圖片來源:Razer
▲部分滑鼠支援無線、有線的雙模式,當滑鼠的電源耗盡時,玩家可以使用有線連接的方式繼續遊玩,同時替滑鼠充電。圖片來源:ROG
▲使用無線滑鼠的玩家甚至可以挑選滑鼠的電力提供方式。包括鋰電池、鹼性電池,或者是支援無線充電的也有。不同型號的電池搭配也顧慮到滑鼠的重量。圖片來源:Razer
打造玩家個人化滑鼠 完善遊戲體驗
電競滑鼠和一般的文書滑鼠相比,電競滑鼠的自定義範圍相當廣泛,目的在於讓玩家根據自己的操作習慣打造專屬的滑鼠性能。在遊戲上可以透過個人化的滑鼠持續練習,精進遊戲中的表現。目前電競滑鼠逐漸走向多樣化、個人化,至於無線電競滑鼠的續航力表現也逐日增加,並且加入無線充電等更新的技術。電競滑鼠未來或許會走向專業化,高階滑鼠將日益精進,主打專業電競市場,至於中低階的電競滑鼠價格也將逐年降低,符合輕度遊戲玩家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