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蘋果 iPhone 15 系列推出後,與蘋果商借到螢幕尺寸相同的 iPhone 15 Pro Max 白色鈦金屬與 iPhone 15 Plus 黑色供評測體驗,同時蘋果還提供 iPhone 15 Pro MagSafe 精細纖紋保護殼與 iPhone 15 Pus MagSafe 矽膠保護殼供搭配,進行圍繞著相機的深度體驗前,筆者先自兩款裝置的外觀、設計與重點規格進行簡單介紹,另外也針對使用 FineWoven 使用後提供些許的想法。
▲此次蘋果提供白色鈦金屬色的 iPhone Pro Max 與黑色 iPhone 15 Plus
iPhone 15 Pro Max 建議售價 44,900 元起, iPhone 15 Plus 建議售價 32,900 元起
iPhone 15 Pro Max 的鈦金屬中框與動作按鍵是重點
▲採用長按的動作按鈕僅能設定一種功能
iPhone 約自 iPhone 12 系列開始奠定現行直切金屬邊框與前後金屬的風格, iPhone 15 Pro Max 的基本設計也仍延續這樣的造型,不過除了使用鈦合金以外,將使用已久的撥桿式靜音開關改為全新的動作開關,以長按且可自定義取代以往單一功能設計,只是目前動作開關僅能指定一種功能是比較可惜的。
▲鈦金屬的質感與表面處理後不像不鏽鋼明亮,同時按壓後會有些許變色
蘋果導入鈦金屬能取得許多好處,相較使用已久的不鏽鋼都具有比鋁金屬更出色的強度,但鈦金屬的重量遠較不鏽鋼輕盈許多,雖然切削加工較為不易,但鈦金屬可透過金屬 3D 列印建構傳統 CNC 難以實現的複雜形狀;不過鈦金屬的表面質感即便施加 PVD 鍍層也難以像不鏽鋼光滑,同時近日傳出 iPhone 15 Pro 系列溫度偏高,也有一派說法是由於鈦合金導熱係數較不鏽鋼低產生內部元件發熱難以排出。
▲機背的白色呈現暖色系,邊框則為帶有淺金的鈦色
此次取得的 iPhone 15 Pro Max 顏色稱為白色鈦金屬,是近似於白色與銀色之間的配色,邊框為帶有淡金色的鈦色,玻璃背蓋則是帶有暖色的白色;鈦金屬邊框的質感作為一個超過一半人生都得配戴眼鏡又不適合戴隱形眼鏡的筆者可說是不陌生,但偏好不鏽鋼邊框平滑、明亮的質感就會覺得鈦金屬色系的 iPhone 15 Pro 系列看起來較為混濁,此外鈦金屬也會有因為觸波產生色差,也是其材質特性之一。
iPhone 15 Plus 注色玻璃質感大提升
▲相較以往的亮面玻璃,注色玻璃不再給人廉價感
接連幾代的標準 iPhone 都給人一種質感不及 iPhone Pro 系列的廉價感,除了顏色相較 Pro 系列年輕化以外,主因與機背採用亮面玻璃與亮銀色蘋果標誌搭配也有些關聯; iPhone 15 Plus 雖在基本設計大致與 iPhone 14 Plus 相近,也維持鋁金屬邊框與傳統靜音鍵設計,但全新的注色玻璃工藝則使 iPhone 15 Plus 減少以往的廉價感。
▲下一代是否會跟進使用動作按鈕還不得而知
注色玻璃工藝的目的是在簡化機背結構,省卻以往為了顯色的底色層,呈現出的結果則比起以往傳統結構的質感偏向半光澤,畢竟以往的結構等同在高透度玻璃底下置放一層高對比的顏色層,注色玻璃則是使染料均勻的分散於玻璃結構,玻璃就不會像未注色呈現高度的透明感,搭配霧面處理的邊框就不會像亮面塑料。此次取得的 iPhone 15 Plus 為黑色,整體呈現以消光邊框與半光澤機背的組合。
Pro 與非 Pro 螢幕的差距減少、但魔鬼仍藏在細節裡
▲螢幕視覺與規格看起來很像,不過 Pro 機型還是有進階功能
蘋果自 iPhone 14 Pro 系列以動態島取代 iPhone X 起的凹槽螢幕,不過標準的 iPhone 14 系列仍維持舊設計; iPhone 15 Pro Max 與 iPhone 15 Plus 則都採用 6.7 吋的動態島螢幕,且亮度規格也完全相同,但魔鬼仍藏在細節裡,蘋果仍為 Pro 機型保留較高的規格。
▲僅有 Pro 系列才支援 120Hz 可變更新與 AOD 顯示
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的面板與 iPhone 14 Pro Max 同樣支援 120Hz 可變更新模式,另外也支援全時顯示 Always On Display 技術( AOD 可在設定中關閉藉此延長待機續航力),而 iPhone 15 Plus 仍停留在 60Hz 螢幕更新率且不支援 AOD 技術,筆者個人對於不支援 AOD 是覺得還好,但即便為了差異化僅由旗艦機型支援 120Hz 雖不過份,不過筆者還是希望蘋果後續能將基礎機型的更新率至少提升到 90Hz ,畢竟怎麼說也是三萬起的機型而非 SE 機型。
全新世代的 Pro 處理器與最後的 Bionic 世代處理器
▲第一代的 Pro 處理器 vs 末代 Bionic 處理器,扣除基本性能的最大差距是支援光線追蹤與 USB 3 10Gbps 傳輸
蘋果自 iPhone 14 系列起捨棄以往提供兩種處理器的做法(實際上是透過時脈、封印 GPU 方式進行差異化並提升晶片良率),改採取在標準機型使用上一代旗艦晶片的策略,但剛好 iPhone 15 系列除了開啟捨棄 Lightning 連接器的世代以外,也是採用全新處理器命名的世代。
iPhone 15 Pro 系列採用的 A17 Pro 與 iPhone 15 系列、 iPhone 14 Pro 系列的 A16 Bionic 最大的不同有兩個地方,其一是 GPU 整合硬體光線追蹤技術,使其在遊戲娛樂可獲得更出色的光影效果,第二點則是將過往較慢的 USB 傳輸速度自 480Mbps 的 USB HighSpeed ( USB 2 )提升到 USB 3 10Gbps ;雖可推測下一代 iPhone 16 系列應該也會換上 A17 Pro ,但仍無法保證 iPhone 16 系列是否會支援 USB 3 10Gbps ,畢竟高速通道意味著電路板線路較複雜、成本也會增加,如同目前使用 Snapdragon 8 Gen 2 、天璣 9200 的旗艦 Android 手機也不是每一款都支援最高傳輸速度一樣。
另外由於蘋果首次在 iPhone 使用通用介面 USB Type-C ,換取與產業接軌的主流連接埠與支援 USB IF 制定的 USB PD 通用充電規範,但也出現許多奇怪的江湖傳聞,筆者簡單重申,除了蘋果官方充電器與傳輸線以外,只要是符合 USB 認證標章的 USB PD 充電器與 USB Type-C 合規線材在使用上都不會也不該出現相容性的疑慮,別忘了 MacBook 與 iPad 老早就先換上 USB Type-C ,要有合規卻不相容問題早就浮出水面了。
分別聚焦於長焦與主鏡頭的升級
▲ iPhone 15 全系列主鏡頭都採用 48MP 規格
iPhone 14 Pro 系列即將主鏡頭提升至 48MP 且支援高畫質模式,由於蘋果不會主動公布使用的完整硬體規格與設計,此次 iPhone 15 Pro Max 看似較明顯的升級是在於 5 倍長焦鏡頭;而標準 iPhone 15 系列則自以往 12MP 提升至 48MP ,雖然光圈規格較 iPhone 15 Pro 系列更大,不過根據蘋果的說法 iPhone 15 Pro 系列的 48MP 元件面積仍大於標準系列。
▲ iPhone 15 Pro Max 率先搭載多重反射式 5 倍長焦
蘋果使用 5 倍焦段而非更遠的 10 倍焦段,對外的說法是表示主要考慮機構、成本等因素,不過若從裝置的數位變焦只支援到 5 倍,恐怕也是蘋果團隊認為當前的數位演算強化技術到 5 倍變焦已是極限,否則就會像三星一樣為了彌補廣角至 10 倍之間的畫質還多了一顆 3 倍焦段,這也使得 iPhone 15 Pro Max 的長焦相較起始為 3 倍的 iPhone 15 Pro 進一步自 15 倍提高至 25 唄。
而 iPhone 15 的 48MP 主鏡頭也換來許多類似於 Pro 級的影像增強功能,除了支援高畫質模式以外,也具備畫素原生裁切 2 倍焦段,也據稱使用的影像增強技術與 iPhone 15 Pro 系列相同,是基於畫素裁切與畫素合併得來的結果,同時感光元件面積據稱也大於 iPhone 14 系列,畫質是有感提升。
▲ iPhone 15 Plus 主鏡頭雖有較大的光圈,但蘋果指稱感光元件面積仍小於 iPhone 15 Pro 系列主鏡頭
雖然 iPhone 15 系列的主鏡頭不見得比 iPhone 14 Pro 系列來的出色,但卻與使用 A17 Pro 的 iPhone 15 Pro 系列具備兩項新特色,一是不需使用人像模式即主動紀錄景深資訊的新一代人像攝影系統,無論是否啟動人像模式都可後續針對照片進行人像打光、景深控制等強化;另外 iPhone 15 系列與 iPhone 15 Pro 系列除了與 iPhone 14 Pro 系列同樣具備 48MP 高畫質模式外,還額外支援 24MP 模式。
不過蘋果畢竟把相機與錄影作為 Pro 系列的賣點, Pro 系列不僅具備三鏡頭配置,也同時支援 Pro 工作流,包括已經成為專業影像格式之一的 ProRes 短片格式,就連相機拍攝功能也多了專屬的 24mm 主鏡頭模擬 28mm 與 35mm 焦段的功能,這也是符合專業攝影與影片製作的經典焦段,為 Pro 而生的產品定位不言而喻。
視覺接近皮革、觸感與使用起來接近紡織品特性的 FineWoven
▲左為安裝 FineWoven 保護殼的 iPhone 15 Pro Max ,右為安裝橡膠材質保護殼的 iPhone 15 Plus
▲ FineWoven 材質並未包覆到完整機身
蘋果此次原廠周邊繼續以強調環境永續為由與皮革材質切割,作為取代導入稱為 FineWoven 的材質,此次蘋果提供予 iPhone 15 Pro Max 的即是 FineWoven 材質的 MagSafe 精細纖紋保護殼。
▲ FineWoven 遠看有點像皮革,不過摸起來跟細看都是纖維
不過筆者在線上發表活動時原本以為 MagSafe 精細纖紋保護殼會是由 FineWoven 完整包覆手機的設計,畢竟 Google Pixel 以前曾使用過的織布保護殼即是將材質完整包覆保護殼;然而 MagSafe 精細纖紋保護殼的 FineWoven 僅貼附在背面,邊框則為橡膠材質,不太確定是材料特性或蘋果設計造成,但若可以的話筆者當然是希望能將整個材質包覆保護殼,呈現出的一體感較佳。
▲怕 FineWoven 刮傷與髒污建議選擇橡膠材質
至於材質特性方面, FineWoven 遠看略有些許皮革般的視覺效果,不過近看與摸起來則呈現極細紡織料,不過紡織品材質的特性就是比平整的材質來的麻煩,諸如髒污的殘留就是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另外也傳出 FineWoven 有不耐摩擦的情況,不過畢竟保護殼的作用主要是保護手機,且有些許消耗品的性質,若有類似的疑慮但又非官方配件不買,還是選擇傳統橡膠材質保護殼較為保險。
8 則回應
還真的沒什麼換Pro的價值…..
還真的沒什麼換Pro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