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多數第一時間嘗鮮的 iPhone 使用者會選擇最頂規的機型,但非 Pro 系列也有其魅力所在,此次筆者就從拍照與一般日常使用體驗提供一些想法,尤其兩款機型達 1.2 萬元的價差,也是值得好好思考如何把預算用在刀口上。
拿在手上, iPhone 15 Pro Max 與 iPhone 15 Plus 的重量感有相當的差異,畢竟將近 40 克的重量差對 iPhone 15 Pro Max 而言已是近 1/6 的重量,也是價值 1.2 萬元的重量(X);在近 40 克的差異,即是反應在機身材質、螢幕等級、處理器、鏡頭組等等的不同,對蘋果而言, iPhone 15 Plus 是滿足大眾需求的大螢幕旗艦機,而 iPhone 15 Pro Max 則是具備進階機能的專業級產品。
螢幕、 USB 傳輸速度與處理器的遊戲支援性決定 1.2 萬價差
▲螢幕看似相近,不過 iPhone 15 Pro Max 仍有 120Hz 流暢顯示與支援 AOD 全時顯示的差異
以一般使用者的體驗, iPhone 15 Plus 與 iPhone 15 Pro Max 的螢幕基本視覺的差異不至於太明顯,不僅兩款產品都有相同的亮度規格, iPhone 15 Plus 也從善如流的使用動態島螢幕,扣除 iPhone 15 Pro Max 支援 120Hz 流暢模式與 Always On Display 以外,兩者在日常的使用差異不大,但對於遊戲玩家而言,支援 120Hz 流暢顯示的 iPhone 15 Pro Max 還是會更有優勢。
▲作業系統加上系統資料大約占用 14GB
▲ iPhone 15 的測試得分
▲ iPhone 15 Pro Max 的得分還是高一些,尤其 GPU 提升幅度較明顯
至於兩者的處理器性能確實有一定的差異,不過除非對於接下來僅支援 A17 Pro 的 AAA 遊戲有非玩不可的需求,否則搭載 A17 Pro 的 iPhone 15 Pro Max 真正的優勢在於 USB 有線傳輸的高出許多,如筆者搭配美光 Crucial X10 Pro 在備份拍攝的三百多張照片時, iPhone 15 Plus 仍需等待近分鐘的時間,然而 iPhone 15 Pro Max 則在幾秒的時間就完成檔案傳輸。另外上市初期的高熱問題也已經透過系統升級解決,並確定並非晶片或散熱設計造成。
▲ iPhone 15 Plus 仍為靜音鍵,也許下一代就會改為動作按鍵
▲目前動作按鍵僅支援長按指令
▲預設仍是作為靜音使用
▲預設有 8 種可選功能,其中包括應用程式快捷
▲如相機等應用還可指定長按後啟動的項目
▲搭配高性能的外接 SSD 備份照片馬上感受到兩者傳輸性能的落差
iPhone 15 Pro 系列也率先以可軟體定義的「動作按鍵」取代原本單一功能的靜音鍵,雖然目前的功能僅限長按指令並指定單一功能,不過至少開放使用者可啟動指定的軟體功能,比起先前 Android 陣營部分手機(被迫)加入功能預設為啟動 Google Assistant 的實體功能鍵來的實際(雖然部分產品可透過第三方應用程式修改功能),後續標準 iPhone 應該也會導入相同的設計。
擴大 Pro 與標準機型的差距營造難以跨越的體驗鴻溝
▲蘋果漸漸在規格、體驗與價格擴大標準機型與 Pro 機型的差異化
蘋果近年在 Pro 與標準機型擴大產品差異,包括機身材質用料、處理器、硬體規格、相機配置、拍攝功能等等, 就如同 Macbook Pro 定位在為準專業與專業用戶的產品一樣, iPhone 15 Pro Max 無庸置疑的也是為有更專業影像需求的使用者所規劃的最頂級產品,除了搭載 48MP 主鏡頭以外,且也率先導入多重反射式的 5 倍長焦,與配有僅有 3 倍長焦的 iPhone 15 Pro 在長焦拍攝有比較顯著的差異。
另一方面, iPhone 15 Plus 嚴格來說就是螢幕較大的 iPhone 15 ,處理器、雙鏡頭配置等皆無區別,僅在螢幕大小、電池容量進行差異化;此次蘋果將 iPhone 15 與 iPhone 15 Plus 的主鏡頭也提升至 48MP ,但也別以為蘋果會一視同仁的給予 iPhone 15 Pro 等級的感光元件與光學設計,雖只看帳面規格 iPhone 15 系列似乎有較大的光圈,不過實際拍攝就會發現大光圈只是帳面數據上的優勢,實際拍攝的體驗卻不同。
iPhone 15 Pro Max 為蘋果 2023 年攝影技術大成
▲多重反射長焦不僅使望遠模組沒有明顯凸出,同時還具備模組化防手振
iPhone 15 Pro Max 秉持蘋果近期在專業機型的進階拍攝功能,除了焦點的 5 倍長焦以外,此次蘋果為主鏡頭加入額外的焦段模擬功能,點一下拍攝畫面的主鏡頭即可切換至 28mm 與 35mm 兩個專業攝影的黃金焦段,對於專業攝影師可提供三個經典攝影焦段供取景,此外也提供基於主鏡頭裁切的獨立的 2 倍焦段鍵,但就並未在 2 倍至 5 倍之間添加焦段的快捷鍵。
▲ iPhone 15 Pro Max 拍攝的樣張
至於 5 倍焦段則提供等效 120mm 的長焦段,搭配 5 倍數位變焦可提供 25 倍= 600mm 的長焦,也是蘋果 iPhone 有史以來可拍攝的最遠焦段,從設定為 5 倍焦段以及支援 5 倍數位變焦,或許也透露蘋果認為當前處理器 ISP 的影像增強技術的畫質可接受範圍最多就是 5 倍,若長焦鏡頭設定更長的焦段,恐怕就需要如三星一樣再增加一顆長焦鏡互補畫質。不過真的放大到 25 倍的畫質並非真的達到實用級,僅是不至於不能用的程度。
▲放大到 25 倍就是勉強能用的水準
另外, iPhone 15 Pro Max 支援自動微距模式,可在主鏡頭偵測到微距拍攝行為時自動透過超廣角鏡頭的裁切進行近拍,然而此時也感受到超廣角鏡頭畫質與主鏡頭的畫質有一定的落差,若在光線不佳的情況下,筆者建議不如關閉自動微距、改以主鏡頭的兩倍焦段拍攝靜物。
iPhone 15 Plus 拍照表現略遜些許但也夠用
▲ iPhone 15 Plus 的雙鏡頭自然在拍攝望遠題材先天不利,主鏡頭與超廣角亦與 Pro 級機型配置不同
至於 iPhone 15 Plus 的拍照體驗不意外的略遜於 Pixel 15 Pro Max ,雖然帳面上主鏡頭光圈略大,但在相同的昏暗情境, iPhone 15 Plus 自動啟動夜拍模式的頻率更高,同時當兩者同樣進入夜拍模式所需的曝光秒數也更長些許,顯見較小的 48MP 主鏡頭感光元件也對 iPhone 15 標準版的拍攝有些許的影響,此外超廣角也不具備微距模式。
▲ iPhone 15 Plus 拍攝的樣張
雖然 iPhone 15 Plus 的相機硬體較 iPhone 15 Pro Max 仍略遜些許,不過作為一款日常拍攝的高階機也是綽綽有餘,只是仍要視自身的拍攝習慣考量,畢竟 iPhone 15 Plus 並未具備長焦鏡頭,中長焦僅可透過主鏡頭透過演算法強化,除了焦段的拍攝彈性較低以外,模擬的長焦段畫質也勢必不如原生長焦鏡頭;但如果使用行為與筆者類似、多半使用廣角取景,搭配 2 倍焦段作為近物與美食拍攝,那沒有原生長焦就不會有太多的缺憾。
標準機型仍有其魅力所在,但追求最新技術就不得不考慮 Pro 系列
▲受到 Pro 機型銷售較標準機型優異的影響,蘋果 Pro 系列高單價、更強大軟硬體的差異化策略已難回頭
以現在智慧手機消費者族群購機越來越兩極化的同時,可預期多數購機會優先選擇規格更好、功能更強的 iPhone 15 Pro Max ,功能與標準 iPhone 15 僅有螢幕大小差異化、加上會選擇標準機型的消費者恐怕多為價格導向,售價比 iPhone 15 稍高的 iPhone 15 Plus 注定是三款當中最不受關注的,不過對偏好大螢幕的使用者也不失為實際的選擇。
至於拿 iPhone 15 系列與 Google Pixel 8 系列比較,筆者仍認為除非對手機支援的應用程式生態鏈沒有太多的偏好與習慣,否則考慮到後續的生態鏈,不同系統的比較多半還是會演變成異種格鬥的情況;但後續筆者仍計畫僅針對拍照將 iPhone 15 Pro Max 與 Pixel 8 Pro 做簡單的對比。
2 則回應
就是處理器爛而已
講的iPhone 14 pro 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