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 17半格底片相機評測,新手可以放膽拍的現代化半機械式底片相機

2024.06.18 09:00AM
照片中提到了17-、PENTAX 17、LENS HF,跟賓得、賓得有關,包含了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葡萄酒雞尾酒、傻瓜相機、單反相機、葡萄酒

在截稿前,筆者剛好使用PENTAX 17拍完第一卷底片並完成數位轉檔;雖然筆者使用數位相機已有十幾年,但扣除即可拍相機,筆者恐怕最後一次使用底片相機已是將近20年前的高中時代,當時也非使用具備進階功能的機型,而是全自動傻瓜底片相機與即可拍相機,拿到PENTAX 17的同時可說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但等到第一卷照片洗出,筆者可以放膽地說PENTAX 17真的是一款底片新手友善的產品。

PENTAX 17預計於7月中旬在指定通路開放預購,售價未定,北美售價為499.95美金,約新台幣1.6萬元;此外台灣總代理富堃將在2024年7月11日起至9月10日於台北市三創數位3樓RICOH PENTAX藝廊舉辦PENTAX 17 台日聯合底片攝影展 「It’s Time for Film!」。

簡單也容易理解的設計,不過說明書應該要更完整一點

▲PENTAX 17的尺寸稍大於GR III,畢竟具備機械過片系統與觀景窗

筆者認為PENTAX 17是一款能在初期減少受挫感、一但理解與習慣後也能提供一定程度控制權的類專業相機;一方面PENTAX 17雖然體型略大於RICOH GR,不過拿在手上相當的輕巧,同時電子鏡間快門相較傳統數位單眼相機或機械式底片相機少了明顯的觸發共振,也可減少快門速度偏低時的晃動。

▲有著相對傻瓜底片相機明亮的觀景窗

▲可看到底片倉裡面的橘色指示

拿在手上拍攝,雖然觀景窗並未提供對焦提示,但從相對傻瓜底片機明亮且大的觀景窗則也足以確認大概的構圖範圍,同時過片的觸感也相當帶有情懷;對於新手而言只要照著說明書指示把底片拉伸至底片槽橘色的範圍後再反覆過片到張數歸零就可開始拍攝,拍完後按壓底下的退片鍵,拉起捲片器拉桿回捲到沒有阻力就完成退片;雖然上片與退片不像具備自動過片系統的自動底片機方便,但卻是能體驗老式相機情懷的醍醐味所在。

▲把底片拉到橘色的長度就差不多了,但也記得要確實把底片拉到橘色範圍

要說對新手比較困惑的地方應該是說明書的資訊比較精簡,像是筆者由於已經取得產品使用並拍完一捲才聽產品簡報,故一開始也不曉得Auto模式的估焦功能是無效的,說明書理應要對模式的特性、燈號有更完整的說明,但還好多數使用Auto模式拍攝的結果也僅有部分近物主題失敗,在一般距離拍攝的結果多半相當良好。

出色的影像品質與測光表現

▲這一捲使用的是Kodak Gold 200

先就筆者第一卷的拍攝情況,除了不熟悉Auto模式無法短焦拍攝的幾張以近物為題材的失誤照片以外,另一個發生的錯誤是小指遮到成相圈右下角的情況,這是由於PENTAX 17的觀景窗無法如單眼一般看到鏡頭實際的成像範圍所造成的失誤,不過經過這一卷以後也知道拍照時要盡可能保持小指縮回。

▲可以把底片盒撕下來放在背蓋

筆者使用的是總代理富堃提供的Kodak Gold 200彩色底片,這是一捲較適合在光線充裕的條件使用的底片,色調偏像飽和暖調,呈現如名稱般的金黃色調,照片的處理是在台北市的紫羅蘭數位影像中心沖洗,稍稍可惜的是紫羅蘭的半格照片並不會像底片將兩幀處理在同一張照片,而是逐格掃描,若要洗成傳統半格兩幀一張的照片就要自己手動進行排版了。

▲唯一一張看起來測光失敗的照片實際上是自捷運手扶梯向上搭乘朝天花板的一張

▲由於觀景窗看不到,有幾張的右下角被手指遮到...

▲筆者一開始沒留意到Auto的焦距為一公尺起,固有幾張近拍照片失敗

拜使用新世代電子測光輔助,筆者即便幾乎60張以上的照片是在全自動拍攝模式下,幾乎所有的照片都有正確的曝光表現,唯一一張畫面黑掉的照片是筆者搭乘捷運出站的手扶梯往上拍攝,推測是由於白色且偏高的天花板造成畫面昏暗,但實際上仍可看到帶有細節;且PENTAX 17即便是半幅輸出,畫面的潤利度也相當具水準,不會因為半格就犧牲畫質。

雖是半格卻遠勝半格的PENTAX 17

▲PENTAX 17拍攝的照片

現在市場上也仍有全新的Kodak半格相機可購買,不過PENTAX 17顯然與這類偏向玩樂的產品級距不同;PENTAX 17一方面保留源自ASAHI PENTAX高階機械相機的操作體感與元素,並在光學設法使其媲美35mm全片幅底片機應有的水準,發揮利用半格設計提升拍攝張數的同時,也能拍出高解析、帶有精心光學設計的照片。

▲可透過曝光補償與簡單的模式嘗試進階的組合

此外雖然PENTAX 17看似可手動控制的項目不多,但憑藉著可選擇散景優先模式、B快門、慢速閃光燈模式等等,還有能夠進行曝光補償,對於熟悉相機原理的攝影玩家是足以玩出許多變化;且PENTAX 17的B快門還是可自機身後方連接快門線使用,不須冒著會晃動機身的風險手動壓住快門。

可以安心、可靠進入菲林世界的高階半格底片相機

▲PENTAX 17拍攝的照片

筆者雖一開始就是數位攝影的擁護者,畢竟數位攝影容許試錯、濫拍,但經過一周多與PENTAX 17的相處,以及看到第一卷照片拍出的結果,倘若筆者現在想要選購一台底片相機,筆者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選擇PENTAX 17。這並不是恭維的話,考慮到使用的體驗、照片成品的結果與可靠性,PENTAX 17雖然以半格機不算便宜,但卻是更為可靠的產品。

▲PENTAX 17拍攝的照片

現在市面上具有一定品質的底片相機都已經問世有幾十年,傳統的機械相機雖然不易壞但使用門檻較高,而電子底片相機又須承擔電子機件故障的風險,更不用說一體式的自動對焦傻瓜相機也可能面臨鏡片發霉變質的問題,但若對底片相機沒有充足的認識,光看網拍賣家天花亂墜的敘述也很難保證會不會在購買不久後就遇到機件故障要花一大筆費用修理、甚至找不到零件維修的問題。

▲PENTAX 17拍攝的照片

至於高度電子化的CCD相機?至少筆者比起底片相機更不願冒風險購買二手的CCD數位相機,因為CCD數位相機電子化程度更高,但同時扣除幾款來自小廠牌的新機種以外,多數市場留存的CCD相機也都不是甚麼新品,包括儲存媒介、電池、充電線等難找,由大量電子系統構成的CCD相機的故障率又比底片相機更高,雖然現在的CCD相機熱潮有一部份是年輕族群想拿CCD拍LOMO風格,但被炒作的價格與需要承擔的風險,筆者還是敬謝不敏。

▲Pentax 17拍攝的照片

筆者認為不應該以片幅的刻板印象檢視PENTAX 17,因為一開始決定使用半格的原因就與傳統半格相機有所差異,且在整台相機包含光學與電子系統幾乎全新設計的情況,PENTAX 17的表現應該也不遜於一些高階傻瓜底片相機,若真有心以新手之姿跨入底片攝影的世界,但也希望影像表現出色,有著新一代電子測光輔助的PENTAX 17肯定是具備高度可靠且能學習攝影概念的好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