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Core Ultra 200S系列桌上型處理器自推出後就面臨多項挑戰,首先是原本上市初期表現平淡的Ryzen 9000系列已經修復許多初期性能問題,Core Ultra 200S則由於多項原因導致效能遜於預估性能,AMD後續的Ryzen 7 9800X3D又在遊戲呈現壓倒性的優勢,雖然Intel後續逐步修復,但在最大效能表現也未能超越第14代Core,加上定價策略問題等因素導致市場表現平淡;在Core Ultra 200S持續委靡不振下,Intel決定依循「便宜治百病」的準則,公告Core Ultra 7 265K與Core Ultra 7 265KF直降100美金,分別從原本399美金、384美金調降為299美金與284美金。
選擇調降Core Ultra 7系列是相當容易理解的,因為過往以來雖然Core i9、Core Ultra 9是作為性能指標意義的存在,但精打細算的主流高階消費者多半會選擇價格平實、在實際遊戲表現也不遜色的Core i7與Core Ultra 7等級,主因就是在正常的遊戲情況下無論時脈或核心數量已相當充裕,Core i9、Core Ultra 9額外的核心數量僅對少數能發揮多核心遊戲優勢的內容或內容創作有提升,但價格與因為能耗、發熱的整體系統建置成本等因素導致缺少投資報酬率。
▲美國亞馬遜呈現不鎖頻系列報價遠低於65W版本的奇特現象(圖片擷取自:Amazon)
▲文章撰寫時還未確認台灣通路是否已調降,不過通路則透過搭配指定主機板方式下殺(圖片擷取自:原價屋)
不過有趣的是以往較容易被消費者接受的是65W TDP的非K系列處理器,但Intel卻宣布調降Core Ultra 7 265K與Core Ultra 7 265KF,使得這兩款處理器在美國亞馬遜的報價反低於非K版本的情況;但另一個因素則可能是當前全球通路對於Core Ultra 200S的需求仍舊低迷,例如台灣通路就遲遲未見Core Ultra 5以外零售的非K系列處理器,也許也是Intel聚焦在不鎖頻版處理器的原因。
雖然以Intel的情況,K系列不鎖頻處理器得要搭配Z890晶片主機板才能發揮完整效能,但由於K系列處理器有更高的TDP設定與更高的基礎時脈,即便搭配B系列主機板也能發揮比非K版更高的性能,唯獨由於PL2的最大耗電量仍高於非K版本,也切勿貪小便宜選擇供電較為精簡的主機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