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日混血創作者進藤喜彥透過 Apple 生態系克服拖延,實現高效創作與多裝置整合工作流程。
經營YouTube頻道「進藤喜彥 Yoziness」,擁有超過37萬人訂閱,其Instagram粉絲人數也突破10萬人追蹤,本身為台日混血、在台灣生活,並且具備全職YouTuber與內容創作者身分的進藤喜彥,今日 (7/15)分享其如何藉由蘋果產品生態系統,建立其一人創作的內容周更工作流程。
進藤喜彥表示自己是在6月歲時候就開始大量接觸YouTube頻道內容,同時從小就跟著自己的哥哥接觸蘋果產品,從最早的iPod Shuffle、iPod nano,以及後來上學開始使用的MacBook Air。
而真正開始踏入影音內容創作,實際是在20歲獲得女友贈送的GoPro相機,才開始嘗試自己拍攝、剪輯影片。在此之前,進藤喜彥也表示曾經為了想要剪輯個人影片而拜訪專業剪輯工作室,當時也才知曉剪輯作業是怎麼一回事 (同時也知道專業剪輯背後相應的市場價格)。
在開始自己拍攝、自己自學剪輯,並且透過一人完成所有工作流程,進藤喜彥表示在累積超過10萬人追蹤訂閱之後,才下定決心將YouTube內容創作當成個人工作,並且全心投入創作,更透過宣布每周更新,讓自己有更大動力繼續創作。
不過,進藤喜彥也表示自己跟許多人一樣都有拖延症,因此不少時候都會將事情拖到最後一步才加速完成,雖然自己會透過行事曆、Notion、Googdnotes等方式記下工作最晚完成日期,但最後往往都會變成熬夜加班,幾乎是踩線完成狀態 (筆者表示感同身受)。
因此除了持續投入個人創作熱情,進藤喜彥也表示蘋果完整的生態系統協助其工作更加流暢,尤其透過iCloud同步所有資料、透過AirDrop在不同裝置間傳輸檔案,或是藉由接力功能延續或串連不同裝置上的工作流程,對於本身會依照不同工作需求,個別使用不同裝置,甚至加快整體工作效率。
在目前主力使用機種部分,進藤喜彥表示若要剪輯較複雜、疊層資料較多的影片時,會使用搭載M2 Max處理器的Mac Studio,而目前搭載M4處理器的Mac mini則可在小尺寸機身勝任足夠剪輯性能需求,同時也能在出國工作時攜帶使用,甚至可以搭配Studio Display外接顯示器使用,確保剪輯影片色彩一致性。
此外,搭載M4處理器的MacBook Air目前則是作為方便隨身攜帶,可以作為初剪使用設備,另外也能藉由同樣搭載M4處理器的iPad Pro,搭配Apple Pencil Pro與Magic Keyboard快速手繪、建立草稿,或是製作分鏡表,藉此作為創作輔助使用。
至於在剪輯使用軟體部分,進藤喜彥透露在訂閱人數超過10萬以前,所有影片其實都是透過iMovie完成,之後的創作由於需要更複雜剪輯操作,因此升級使用Final Cut Pro,並且搭配Procreate等軟體作為輔助,同時也將設備升級成效能更高的MacBook Pro。
由於本身是台日混血,小時候更是在日本成長,進藤喜彥雖然能聽、講中文,甚至也能書寫中文內容,但完全不會使用注音或拼音輸入中文,因此在創作時需要輸入中文的時候,其實都是透過聽寫,以及Apple Pencil書寫轉成數位文字方式輸入,因此也成為進藤喜彥偏好使用蘋果產品的原因。
對於希望進入創作市場的人,進藤喜彥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呈現個人特色,雖然坊間一直有說法表示YouTube內容可以藉由「流量密碼」、「套用公式」等帶動流量,但是如何走出個人風格才是真正方向。
進藤喜彥同時也說明,如同自己一開始只是用iMovie剪輯,使用設備其實也不算高端,但是如果創作成長到一定規模 (例如粉絲人數超過10萬),就必須審視個人接下來的創作需求,或許必須增加必要的設備投資。
例如提及自己有嚴重拖延症的情況,進藤喜彥表示選擇使用處理效率更高、輸出速度更快的Mac機種,並且透過蘋果生態系統簡化個人工作流程就顯得重要 (但還是希望能改善自己習慣拖延問題),同時從設備獲得工作的安心感,如此才有更多時間投入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