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收到觀眾逼問好簡單小姐到底是誰快點脫光下面具的來信(這個劃線真是個學問,如果劃錯傳出去能聽嗎),雖然好簡單小姐用編輯的名義鬼混寫文章也有一陣子了,但可能大家看好簡單小姐常常胡言亂語的文法也知道好簡單小姐不是靠文字吃飯的(是靠臉)所以逼問紛紛。
為了讓大家對好簡單小姐有進一步的認識(有人嗎),以下好簡單小姐挑選了八則影片,都是由一連串不簡單的繁複過程淬鍊而生的美好事物的影片,藉此呼應好簡單小姐所屬的好簡單影音團隊,一直以來企圖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複雜科技,但也從經驗中發現單純的事物都來自一連串割捨、組織與拼湊的複雜過程、好簡單的背後往往載滿了不簡單的靈魂,而我們所處的世界與科技只會越變越複雜,極力在各個面相都追求簡單就是好簡單影音團隊的目標。
所以如果大家跟好簡單小姐一樣也常常深陷繁複生活的泥沼之中,看完以下分享的激勵人心影片,也要一起相信這是在前往簡單未來的路途上啊!一切都會是值得的,一起加油吧!
一、BUSINESSWEEK: THE MOVIE SORT OF
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拍攝了他們從訂立主題到排版、出刊一連串的雜誌製作過程縮時(Time Lapse)影片。從中可以看到美術的圖片後製過程,會發現我們平常看到的雜誌圖片可不是全部都是攝影而來,相當精緻。
英國倫敦的藝術家 fsm vpggru 用簡單的木板釘上釘子勾上毛線,不辭辛勞地把複雜的地鐵圖變成一幅創作。地鐵這類大眾運輸工具跟著人們的生活節奏傳送人們到城市各個角落,經常被視為一座城市的脈動,將脈動簡化成一幅圖的過程之中,彷彿也濃縮了這座城市裡人們的生活面貌。
三、Time-Lapse Example: Ramarch Tunnel System
這是一支難得的影片,讓我們得以窺見如何更新隧道的鐵網,4多分鐘的影片其實歷時了三個小時。換鐵網給人感覺是一項艱鉅的工作內容,但經由 Time- Lapse 影片的呈現,卻讓這項工程變成像是一種充滿時間與新舊汰換藝術性的創作過程。
四、Scott Weaver's Rolling through the Bay
舊金山的藝術家 Scott Weaver 花了 35 年用 10 萬根牙籤打造出幾個舊金山著名的景點,而且可以看到構造是堅固甚至可以讓球在作品上滾動的,驚人之舉!
Google 建立了一個 Googel Art Project 網站,在網站上使用者可以模擬在逛美術館的感受,細看每一幅畫。這支影片裡側拍了他們如何用和建造 Google Map 街景一樣的鏡頭,在 17 間美術館裡進行拍攝,每個鏡頭的角度都有考據,才能在網站呈現上給使用者真的在逛美術館的真實感受。
六、"The Great Temple of Fallen Civilization" Time Lapse
另一項讓好簡單小姐佩服不已的偉大創作。烏克蘭的藝術家 Yulia Pinkusevich 利用攀岩技術在牆壁上作畫,創造出協調的立體感,尤其在看到成品之後更難以想像這個作品居然是一點一滴用這種方式畫上去的。(在她的個人網站上可以看到更多其他作品)
七、Balloon code, the making of NewYorkTimes magazine cover.
QR Code 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在平面媒體上,但紐約時代雜誌(New York Times Magazine)前陣子用氣球為他們的QR Code 作了3D版,而且真的可以讀取!好簡單小姐特別喜歡這種在死板的技術上做改變的創作,整個感覺都繽紛起來了。
八、好簡單的自製黑板
最後,好簡單前陣子發現一塊木板只要漆上黑板漆就可以搖身一變成黑板,因此立刻動手做了一個。雖然質地沒有像以前上課的黑板那樣平滑,但真的可以使用!為了慶祝黑板落成也特定拍了一支黑板定格動畫,上次的好撇步也用上了!可喜可賀!
~~~~~~~~~~~~~~~~~~~~~~~~~~~~~~~文章的分隔線~~~~~~~~~~~~~~~~~~~~~~~~~~~~~~~~~~
就是要簡單才叫好科技啦!歡迎發摟咱 好科技粉絲頁 和 好科技好簡單的噗浪 喔~
1 則回應
我突然覺得我被晃悠了XDD
快點脫
光下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