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一種幸運吧,Sony耳機記者會(請見:Sony耳機50年來首度採用平衡電樞單體,針對行動設備推出XBA內耳式耳機產品線。)結束的傍晚,Sony公關告訴我們,Sony的一位從事耳機開發三十年的部長想要再跟我們聊一聊,才追加了這個原本不在行程中的額外行程。其實隔天(9月16日)是日本當地的連休,原本是不需要上班的日子,但這位部長卻願意犧牲假期與我們會面,原因必定不單純。
週五一早到了Sony的實驗室,就看到這位投野耕治部長正微笑的等著我們的到來;很意外的,其實這次記者會還有來自澳洲以及香港等亞太媒體,唯獨只有招待台灣記者與會,原來是記者會當天,我們同行媒體中的一位小妹妹他奇特的耳朵,讓投野部長覺得他非得見我們一面不可。
跳轉繼續
這可不是獵人頭阿!這是投野先生做過的耳模的一小部份!
投野先生不僅是一位資深的耳機開發人員,他的另一個神秘身份,就是Sony內部第二代的"耳型職人",附帶一題,Sony MDR-EX1000的開發者是第五代;所謂的耳型職人,是指研究消費者耳朵形狀,包括輪廓以及耳孔大小,並藉此作為開發耳塞以及耳罩參考的達人,而這個職稱並不是正式的頭銜,是內部的一項尊稱。
而投野先生之所以特別找台灣的媒體,其實目的就是幫那位同行的小妹妹的耳型:他想幫她製作耳模。Sony內部所製作的耳模超過五百個以上,除了蒐集一些大眾外型的耳模,也另外蒐集許多極端的耳型作為參考。下面就紀錄一下耳模的製作過程~
首先是墊上一張紙
接著是調配第一次翻模的藥劑。
接著塞一些棉花,避免翻模劑直接流到耳孔裡面。
右邊是S尺寸耳塞的耳型範本之一,可以看出小妹妹的耳朵更小...
一切就緒,蓋上翻模用的紙筒。
注入冰冰涼涼的翻模劑!聽說喜歡挖耳朵的人會很愛XD
接著用手把裡面的空氣盡可能的擠壓掉,不然翻出來的東西會坑坑洞洞的。
全部注滿以後,還要預留一些空間,以便再次翻模。
搓弄一下手上剩餘的翻模劑,確認開始凝固就要拔模啦!
掀起你的蓋頭來~
翻模以後就是這個樣子,一般作客製耳機只要到這一步就行了。附帶一題,作客製耳機的模是不需要作這麼大一塊的。
接著刻上名字,當作紀念。
接著調配二次翻模的原料。
先倒入一部分翻模劑。
套入紙筒,準備倒入第二次翻模劑。
同樣還是確認凝固程度。
作最後確認。
拔模嚕~!
修掉多餘的殘邊。
修掉裡面多餘的殘膠。
耳模完成嚕~^^
左邊是小妹妹的特小耳模,而右邊是在場最大的一個耳模,根本是小精靈碰上大巨人XD
其實投野先生自主加班的原因很單純,他就是想要蒐集這個獨一無二的耳模,因為他從前一天記者會結束,就一直念念不忘要蒐集這個耳模。在翻模的過程中,可以看見投野先生專注的神情,以及翻模後滿足的笑容。那是一種對於自己工作的尊重,而日本產業對專業人士的尊重,也是日本為何會有所謂"達人"稱號的原因。
所謂的達人,是基於對自己工作的熱情以及專業,而日本也能對尊重達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有可能出現如投野先生這樣熱衷於耳模的職人。也唯有這樣的熱情與專注,才有能力開發出極致的產品。
6 則回應
台灣也有一家公司也在做呢 公司名稱:福爾摩沙專業訂製主要做訂製耳機
白話一點就是因為有特殊癖好的投野部長,
看上了小妹妹青春的肉體的一小部分。
編輯團隊為了獨家報導,不得不屈服在部長的淫威之下
小妹妹就這樣被部長得逞了,還滿了出來.........
不過話說回來.........小妹妹的圖(伸手~~)
傳說中的熱血達人出現了, 大隱隱於罪惡滔天的索尼帝國.
我一定要去買一個Sony耳機.
我絕對不會說我把耳朵看錯成別的東西的
日本人真的在工作上很盡業!!!
我只注意到最後一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