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C狂熱之尋找滑鼠之旅-測試篇

2009.04.20 02:00AM
是我的3C狂熱之尋找滑鼠之旅-測試篇這篇文章的首圖

拍攝者:ACKoenig科科



在決定尋找的目標之後,於是半瓶醋就前往各大3C討論區尋求協助

鍵談坊
http://kbtalking.cool3c.com/article/7400

Mobile 01蘋果區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77&t=1015319&p=1

Mobile 01鍵盤滑鼠區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1&t=1016702&p=1

PCDVD討論版
http://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p=1081566976#post1081566976

DVworld討論版
http://www.dvworld.com.tw/forum/dvforum/showthread.php?s=&postid=526724#post526724

OIKOS討論版
http://www.oikos.com.tw/v4/viewtopic.php?pid=453113#p453113

終於,在討論一段時間之後,半瓶醋得到了鍵談坊網友們的相助~找到了一缸子的滑鼠,測試究竟哪隻滑鼠能夠符合這樣的要求。

以下就是在2009年4月19日的測試後的感想。

每段測試的對照組分別是羅技的G1、G3以及MX620

測試的電腦是15寸的Macbook Pro

而測試的方法很個人,就是滑鼠接上電腦之後,開啟剪接用軟體Final cut pro,然後實際操作剪輯的動作,然後再對照羅技G1、G3以及MX620這三隻滑鼠的功能。

 

2f709cf7954ba417b1ad34c4cae1c937

測試當天第一隻拿到手的滑鼠是微軟的滑鼠,分別型號是微軟的6000、7000和3000

在上頭的照片左上方的三隻就是。

 


 

這三隻滑鼠都擁有微軟寫的蘋果專用驅動程式,四向滾輪也都能夠產生作用,可惜的是dpi都偏低,在螢幕裡頭的滑動速度和G1相比仍舊有一段差距。

接下來拿到手的是Razer系列的家族,分別是還沒有上市又超級貴重的精品曼巴蛇、奎蛇、巨腹蛇、響尾蛇和金環蛇,另外還有一隻特地幫Mac系列設計的滑鼠Pro v1.6麥金塔專用滑鼠


最貴也是唯一的Razer無線鼠曼巴蛇

27491b54d8f5e773e06fdb3dca3150c3
 
擁有左右共四個按鍵以及能夠調節dpi按鍵的巨腹蛇

 

fc5302b8bc7e981148fe293061fa49a8
 
 
在Razer當中唯一擁有mac驅動程式的遊戲等級鼠奎蛇
 
4136863c4e076e56f4aacef63b5fb367

 

四邊都擁有按鍵的響尾蛇

7ebb7e29a0c43fcbf75517f13575d02d

 

完全沒有多餘按鍵的基本款金環蛇

60ffe2256542397c8fbc31fed77d2057

 

Razer特地為Mac設計的Pro v1.6麥金塔專用滑鼠

219fd886f0786dc2f280bf92ea63df91

 

Razer系列的有趣之處,在於他們都是非常眩的滑鼠,每一隻滑鼠都會發出漂亮的LED光芒,可說是非常具有視覺效果的滑鼠,而其中的奎蛇、巨腹蛇和曼巴 蛇在外觀上更是具有相當漂亮的質感,當然這質感相對的反應在價格上,最頂級的曼巴蛇的價格已經飆到近五千元新台幣的嚇人價格了。

而在使用測試上,很遺憾的,所有的Razer滑鼠全都沒有四向滾輪。因此在測試時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夠使用設定的更動讓滑鼠的附加按鍵能執行滾輪左與右的機能。

首先從擁有驅動程式的奎蛇開始;在把奎蛇的蘋果驅動裝起來之後,發現有點不太妙,因為在驅動的按鍵設定裡頭找不到滾輪的左右鍵設定。

 

按這裡檢視外部圖片

 

因此轉而求助第三方軟體USB Overdrive X,使用這個程式將奎蛇左側的按鈕設定為滾輪的左與右。

 

5ddc2fd84574c17e9e0cae40ae1c986d

 

很不幸的,這個測試的結果並不理想,即使成功的將側邊按鍵設定為滾輪的左與右向,但是按鍵卻沒有辦法像四向滾輪一樣能夠感受手指持續的壓力而持續發出訊號,Final cut pro的Timeline因此也沒有辦法持續的移動,只能按一下動一下,可說是非常的不方便。

後來這個設定也同樣的實驗了曼巴蛇、響尾蛇和Pro v1.6麥金塔專用滑鼠,狀況完全是相同的。

而另外再談談側向按鍵,基本上奎蛇的左邊的按鍵相當的好按,可是也許是半瓶醋自身的習慣,總覺得奎蛇的第二個鍵和MX620相比設計的位置的太過後面,如 果握緊滑鼠,想要按後方的按鍵將會相當不方便,這樣的設計到了頂級產品曼巴蛇的情況就有略微的改善,不再像奎蛇那麼不方便了。

另外除了左側按鍵的產品之外,Razer系列所有擁有雙向按鍵的產品如響尾蛇、巨腹蛇和Pro v1.6麥金塔專用滑鼠來說可說是有著相當大的不方便,再這三隻滑鼠的測試案例,如果想要去按右邊的兩顆設定按鍵的話,很容易因為施力的緣故按不慎觸動到 左邊的按鍵,這一點這個按鍵設計問題很大,因此如果是右撇子的話,多半只能夠設定左邊的兩個按鍵,右邊的兩個按鍵等於是閒置了,而另外響尾蛇和Pro v1.6麥金塔專用滑鼠這兩隻滑鼠(基本上從外型看來,這兩隻滑鼠的樣子幾乎是一樣的,只差在顏色而已)左右兩側的四個按鍵沒有明顯的區分,因此很容易有 不小心按錯的問題。

而在使用靈敏度上頭,這可能是Razer最強大的一點,光是基本款的金環蛇的表現就已經相當的不錯,即使沒有For mac的驅動程式,游標的移動速度仍舊迅速且準確,和羅技G1可說是不相上下。其他的幾隻滑鼠也是不用說,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

 

待續...

4 則回應

  • 那三隻有兩隻圖是錯的

    6000這個應該是新版的

    3000的話要去07的目錄找一下

    6000好像是微軟的第一支雷射鼠

    手感普普

    兩個三號電池 但是裝一顆也是可以使用

    接收器就是超大的那種

    7000是新一代的雷射鼠

    鼠身較小

    接收器就跟隨身碟差不多大

    3000就是有線版本

    這三隻滑鼠的話6k跟3k的中間滾輪都是大顆的

    很Q的手感

    7k的話就是小顆的但是很滑

    還有就是那隻綠色的Arc接收器很小

    就像小支的藍芽棒阿

    好像蟑螂有幫接收器三兄弟照相的樣子

    其他有想到在貼上來

    或是有問題再問我

    2009-04-20
  •  先推一下你這篇XD,文字上還滿不賴的。不過圖片一開始看怎覺得好熟悉,原來是ACKoenig的,我會幫加上拍攝者的資訊。

    微軟三兄弟就交給pennyken了,今天我跟他聊的時候,發現他了解滿多的

    基德兄今天帶的東西不錯玩XD

    (  ̄ c ̄)y▂ξ這就是人生呀

     

    2009-04-20
  • 其實我覺得我解釋的不夠好~可惜並沒有把測試的錄影片下來,實在是因為太忙碌的結果,如果有人有拍到影片的話上傳給小弟如何?

    另外滑鼠的照片多貼點上來吧~小弟自己實在沒有拍太多照片,整天都在做測試的動作啊~

    還有那隻紅色的滑鼠的資料能貼給小弟嗎?

    pennyken兄有空的話稍微介紹一下那三隻微軟滑鼠吧~小弟我其實很不瞭微軟滑鼠的。

    還有基德兄應該要介紹一下你的超滑鼠貼和鼠墊~真的滿有意思的產品。

    2009-04-20
    • 半瓶醋 wrote:

      其實我覺得我解釋的不夠好~可惜並沒有把測試的錄影片下來,實在是因為太忙碌的結果,如果有人有拍到影片的話上傳給小弟如何?

      另外滑鼠的照片多貼點上來吧~小弟自己實在沒有拍太多照片,整天都在做測試的動作啊~

      還有那隻紅色的滑鼠的資料能貼給小弟嗎?

      pennyken兄有空的話稍微介紹一下那三隻微軟滑鼠吧~小弟我其實很不瞭微軟滑鼠的。

      還有基德兄應該要介紹一下你的超滑鼠貼和鼠墊~真的滿有意思的產品。

       

       色的資料來囉~

      雖然圖是黑的,但在下提供的這隻紅的-代號Ares H1,是Hades-gaming(哈帝斯)首款為電競遊戲所設計的滑鼠,所以已變成絕響?!

      詳細的介紹,官網裡有,目前已出到H4

      簡單描描一下在下的使用心得↓

      這隻滑鼠若給未在玩PC遊戲的科科使用,最特別的是可利用巨集的功能,把

      文書處理中的複製、剪下、貼上和

      網頁衝浪時的上、下頁功能,

      一併透過設定,而在使用中一一回應科科的需求

      而且設定好的指令,即存在滑鼠的記憶體中,帶到任何有PC的地方,插上即可使用,不需安裝驅動,同樣也能在使用中的PC運用已事先儲存的設定

      當然若有在玩PC 遊戲的科科,更能透過巨集設定,享受主宰遊戲世界的感覺

      最後,他的光學引擎是由 Avago 提供技術支援(如果有深入研究滑鼠的科科,應該知道這個英文字代表的意義)

      雖然不支持半瓶醋科科的蘋果…(希望哈帝斯趕快寫出for MAC的巨集…)

      總之,這家品牌的鼠要親自使用才知啦

      以上,來遲了m(_ _)m

       

      PS.剛再看了一下按鍵巨集設定中有四向滾輪的設定,若在Vista系統下,直接支援無須設定,但若其他系統若需設定,希望未來win7不用設定

       

       

       

      200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