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看電影:《模仿遊戲》-換個時代重新了解「現代電腦之父」Alan Turing

2018.02.16 04:09PM
the-imitation-game-the-machine
癮科技編:昨天也去看了描寫現代電腦之父圖靈的電影《模仿遊戲》,感動的是下午去買票只能買到晚上10:40的最後一排位子。看完後實在太感動了...科科的我默默地掉下了兩行淚
 
「有時候正是那些被隔絕的人,成就了非凡的事情」
 
每日都在用電腦,但有多少人知道電腦這個概念是誰想出來呢?《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Game) 是小妹期待已久的一齣電影,因為一直都對「現代電腦之父」Alan Turing 匆匆 41 年的人生感到好奇,他本應有很高的成就,卻如藝術家一樣生前並沒有獲得應有的敬重。
 
是過年看電影:《模仿遊戲》-換個時代重新了解「現代電腦之父」Alan Turing這篇文章的第1圖
 
二戰背後的英雄
 
全劇主要圍繞著名數學家 Alan Turing 破解 Enigma 加密編碼的經過,以時光穿插的形式拍攝,一開始警察發現 Alan Turing 的家遭爆竊,他卻不配合警方的調查引起懷疑,以調查作引導開始解構他的過去。
 
他曾在二戰時曾跟紅顏知己 Joan Clarke(Keira Knightley 飾)、與及同為頂尖數學家的 Hugh Alexander、John Cairncross 及 Peter Hilton 一起研究破解德軍的情報,Enigma 是一台加密的機器,設計復雜,由多組轉子及接線電纜組成,不同的設定會令打出來的字不同,即是輸入 A 可能會出現 N,要知道輸入者真正打的是什麼訊息,就要知道輸入者的 Enigma 的設定;
 
而它的設定有 159 百萬億個可能性,每到午夜 12 時,德軍就會把設定改一次。而主角方每早上 6 時就會用無線電波取得德軍的情報, 即是每日他們只有 18 小時的時間去破解當日的設定,用人手去試每個設定的話,可以說是不可能做到。
 
是過年看電影:《模仿遊戲》-換個時代重新了解「現代電腦之父」Alan Turing這篇文章的第2圖
除了 Hugh Alexander、John Cairncross 及 Peter Hilton,Alan Turing 需要更多人手幫忙研究,以填字遊戲的方式選出了同樣聰明能幹的 Joan。
 
 
傑出的成就配上遺憾的結局
 
Alan Turing 想要做出一台可以重新編程(reprogrammable) 的機器(digital computer) 去代替人手以更快的速度去找出 Enigma 的設定,合作的同伴只覺得他在浪費資金及時間,說到這裏故事的發展大概是最後研究成功,他就成為救國英雄,劇情聽起來很悶吧?
 
破解 Enigma 不是電影的中心,破解 Alan Turing 才是,Turing 性格孤辟高傲,跟合作的拍檔完全合不來,但他的難相處,在於他不明白,他想法有別於其他人,同時他都不理解別人的行為、說話背後的真正意思。
 
細心聰明的 Joan 了解 Turing 跟別人的不同,二人關係特別好,後來奇怪的 Turing 都受 Joan 影響,更懂得跟人相處, 聽起來又是浪漫愛情故事的開始。
 
 
是過年看電影:《模仿遊戲》-換個時代重新了解「現代電腦之父」Alan Turing這篇文章的第3圖
Alan Turing 想到用電腦代替人手快速推斷出 Enigma 的設定。
 
是過年看電影:《模仿遊戲》-換個時代重新了解「現代電腦之父」Alan Turing這篇文章的第4圖
Alan Turing 的不擅交際,初時所有合作的拍檔都討厭他,但 Joan 的出現令他有一點點的改變。
 
是過年看電影:《模仿遊戲》-換個時代重新了解「現代電腦之父」Alan Turing這篇文章的第5圖
Jean 是少數了解並喜歡 Alan Turing 的人,二人惺惺相惜,互相欣賞,他們的相處令人看到 Alan Turing 可愛的一面。
 
 
生不逄時的天才
 
老掉了牙的故事沒有老掉了牙的發展,如果大家有留意過 Alan Turing 的生平,都會知道他是同性戀者,這個身分更令他身敗名裂。
 
電影除了在兩個階段的 Alan Turing 中穿插,更從他的中學青澀時代探索那時候受欺凌的 Alan Turing 與唯一的好朋友 Christopher 的一段感情,這種拍攝手法為本來平平無奇的劇情加入一點懸疑。
 
Alan Turing 雖成功憑他設計的電腦及智慧破解了德軍的情報,但因為他們的研究在戰爭時期為機密行動,所以他們的貢獻在當時未被公開,後來 Alan Turing 到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繼續研究的工作,發生了開始時提及的盗竊事件並使他同性戀者的身分曝光,由於當時社會同性戀是不合法的,他被迫接受荷爾蒙治療(即化學閹割)。這
 
種治療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身心俱疲的他在 1954 年吃下一個沾了山埃的毒蘋果結束短暫的一生(編按:傳說這就是蘋果咬一口的來源)。
 
 
 
Only god can judge us 
 
劇本最令人感懷的地方是它給了觀眾一點留白的位置,在破解 Enigma 後,Alan Turing 沒有選擇拯救當前可以救到的人,為了打勝仗只能選擇性去犧牲一些人,同伴質疑他為什麼可以決定人的生死,他不是神,他回答因為無其他人可以。
 
人畢竟只能用自己的想法去審視世界,同樣地,世界用了當時的一套道德觀去審判 Alan Turing,他的想法及性取向有別於其他人,在那個時代未能當上一個英雄,而且是一個罪人。
 
片尾他跟警員玩 the imitation game 時,叫警察判別他的人、機器、戰爭英雄還是罪犯,警員答不了這個問題,但當時的社會判別了他,就他的不同把他定義為罪犯,這套電影就像是為這位屈屈而終的天才平反,如果只用單一角度去思考卻站在道德高地,有時候只會助長了不公的事情。
 
Turing 說 “A machine is different from a person. Hence, they think differently. The interesting question is, just because something, thinks differently from you, does that mean it’s not thinking?" 單單憑守則去作判決而沒有用同理心去接受別人的不同,那不是機器嗎?
 
是過年看電影:《模仿遊戲》-換個時代重新了解「現代電腦之父」Alan Turing這篇文章的第6圖
當時的社會容不下這位天才,電影好像在為他平反,沒有過分地英雄化,只是平靜地讓觀眾自己思考。
 
 
Pay attention
 
喜歡男主角 Benedict Cumberbatch 的演繹,有一種與眾不同的奇怪感覺,電影無刻意放大 Alan Turing 的感情生活,把焦點集中在 Alan Turing 的人生及成就,對白有深度,看完後令人會跟著繼續思考,帶動觀眾由一開始有點討厭他的高傲到最後喜歡他的獨特。
 
Alan Turing 是一位應該被認識的人,雖電影不是完全忠於真實,但都可以入場了解一下他的貢獻,pay attention,自己決定如何標籤這位天才。

你或許會喜歡

除舊佈新之開運配件8折

29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