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那段苦練的日子(四)

by stoneip
2015.07.31 02:48AM
是YouKu 利用 15 天免廣告來吸引用戶連結支付寶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剛剛成為 Engadget 中文版香港團隊的時候,除了自身水平不足、欠缺經驗的問題外,還有一些外力的問題。

在那個時候,Engadget 中文版算是罕有的網路媒體,新聞都是很快的,沒有什麼競爭者,在台灣與香港也算是先行者。初進入香港市場,最直接的指令是跟美國一樣,看看別的媒體或網路有什麼內容,以那篇為消息來源,再撰寫一篇文章出來。有看過「導火新聞線」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種叫「炒稿」。

對於一些讀者來説,這樣的做法一時之間應該比較難適應。因為過去在 Engadget 中文版上看到的內容都來自美國或台灣,鮮有香港或由香港發掘出來的內容。對於讀者來説,Engadget 中文版是「內容提供者」,即使「炒稿」也是「第一手」。一切是單向的,香港「炒」Engadget 中文版的稿,卻沒有 Engadget 中文版「炒」香港的稿。

是【日本.大阪】餐旦壽司在大阪,翻叮會更好吃的第4張圖

不過,自石先生進去以後,香港內容或由香港發掘出來的內容也會變成 Engadget 中文版上的內容。也就是説以前的「內容提供者」,「第一手」內容,也同時是「內容取用者」及「第二手」內容。

任何一位人士在市場或不同渠道上找到的東西,也可能會被 Engadget 中文版引用,從過去「單向」變成了「雙向」。這樣的衝撃算是挺大,也不好接受。

在那個時候,要理解這種自美國網路新聞開始的運作模式並不容易,因為對不少人來説這就跟「偷」,沒有差別,但是在經歴過「主場新聞」與「蘋果日報」把這種模式運用在港聞類題材後,相信大家也就沒有太多的反感。因為這已經是一個無可避免,不能回頭的事實。

回看這一段的發展,也有那種「偷文」的問題爭議,但網路上的「約定俗成」就是這樣而來。見證這樣的「不成文規則」從不被接受與質疑,到今天幾乎廣泛使用「引用」此做法,時間好像進入得剛剛好。

是【日本.大阪】餐旦壽司在大阪,翻叮會更好吃的第6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