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的中小業者們,你有想像過傳統海鮮批發、建設公司或是紡織廠怎麼走向麼網路化、國際化,甚至用上人工智慧嗎?
今天 INSIDE 來到了 Google 新加坡亞太總部所舉辦的《Growing with Google》會議。簡言之,這是一場 Google 想帶著亞太中小企業,一起往前走的發表會。
而剛剛提到的幾種傳統企業,目前都已在 Google 協助下發展出了成功案例;但在進入正文之前,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先到 Google My Business 瞧瞧。
不論大小,每間公司都應是網路公司
其實綜觀世界,大部分地區市場都是由中小企業組成,只有個位數的大型公司存在,亞洲也不例外,平均 98% 都是中小企業,產生的 GDP 也佔整體 50% 以上。
但同時行動數位化的巨浪也正在亞洲捲起,新加坡與南韓有手機的人已經超越了電視擁有人數;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尼更驚人,2013 的上網人口 16%,短短四年到了 2017,這數字馬上暴增為 60%。
「行動化是中小企業變成全球公司的最好契機。」Google 亞太區行銷解決方案董事總經理 Kevin O』Kane 首先就介紹 Google My Business,很簡單幾個步驟,就能讓中小企業立刻輕鬆建立自己的網路門面;此外像 Google Analytics、Market Finder、Google Trends、YouTube 與 Test my site 等免費工具都是中小企業馬上可以利用的強大工具。
讓我們瞧瞧有哪些好案例。
用網路攻入建築業藍海的 Sonicon
馬來西亞 Sonicon 成立於 2015 年,是一間非常新、非常小的建設公司,但創業第一年就獲得了約 530 萬台幣營收的佳績,後來還參與了馬來西亞最高公路、巴生谷捷運、輕軌,以及吉隆坡機場航廈等多項公共建設案。
怎麼做到的?創辦人 Tan Guan Han 說,原本 Sonicon 是一間只用人脈介紹、電話溝通的小建設公司,他一開始也只把這間計畫當作網路行銷的額外興趣。

但馬來西亞整個建設業環境非常缺乏網路化,Tan Guan Han 這時想,用 AdWords 等網路工具,有沒有機會創造前無古人的藍海呢?這讓他開始把 Sonicon 徹底網路化一番,為馬來西亞的承包商提供網路查詢及客戶配對服務,不久後就接到了馬來西亞最高公路這個案件。
之後 Sonicon 的業務進入了獲利成長正向循環,去年的營收已成長 400%,其公司 80% 收益來源自 AdWords,也在去年獲得第一個營收達七位數的建設案。
賣海鮮,也能同時有性感外表與智慧大腦
有的讀者相信對前陣子 Facebook 的海產拍賣直播風潮不陌生,但新加坡的海聲(Hai Sia)可能是個更好的數位化案例。海聲成立於 1976 年,是間歷經家族三代的海鮮批發商。
過去海鮮批發是靠著人面對面互動的傳統生意,但要怎麼把生意做大?年輕一代的洪俊廷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網際網路,但就跟很多二代一樣,最大的挑戰不在於成立網站就好,而是得把傳統企業長年累積的名聲與價值,藉由網路改頭換面。
於是他成立了數位行銷部門,首先拍攝了一系列頗具質感的影片放在 YouTube 上,讓大家知道魚市場的生猛活力;此外他們還不只做海鮮電商,透過 Google AdWords 深入了解消費者特性後,還對有興趣的潛在消費者規劃了魚市場導覽行程,拉近魚市場與民眾的距離。
透過這一系列的 YouTube 廣告,為海聲帶來了三倍海鮮電商營收,也為保存新加坡魚市文化盡了份心力,進而營造出傳統與數位兼備的品牌形象。
用 AI 升級傳產的台灣典範:和明紡織
上個月 INSIDE 也 在 Google 台灣媒體聚會上介紹 了用機器學習數位化,進而縮短製造時程,增加企業競爭力的和明紡織。身為作為台灣順利轉型的案例之一,和明紡織策略執行顧問李佳憲也來到新加坡,跟各國媒體分享機器學習的可觀潛能。
和明也成立於 1976 年(真剛好),是專為時尚品牌提供各種機能面料的紡織廠,也是至今還把生產基地留在台灣的少數傳產。過去 40 年來,他們生產了超過 10 萬種面料樣式。
但這剛好就是痛點。李佳憲解釋,假設一個快時尚業者預計明年發表新款春裝,那和明紡織就會針對快時尚需求,在 12 個月前就設計出獨特布料。
只是這 40 年設計下來的經驗沒辦法好好累積。李佳憲說這些面料完全沒有數位化建檔,光是要找出一個面料,就得從全台三個大倉庫,花上約 40 至 45 天找出來;但他們就是快時尚公司的上游,對快時尚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若無法順利找到符合需求的面料,就可能得額外花三個月時間重新製作。
因此他們決定導入 TensorFlow,用機器學習建立面料資料庫;但一開始也沒這麼簡單,李佳憲說,像人工標籤就得跟經驗老道的設計師合作,由他們設計標籤的類別加上監督式學習,才能真正訓練出有用的演演算法。
原本要 1.5 至 3 個月的交貨時間,現在大幅壓縮到剩下 2-3 天即可完成,不只如此,工作人員還能用手機直接掃描每塊客戶需要的素材,隨手捻來布料資訊。
從上列例子看起來,某種程度上 Google 已經取代一些傳統商業顧問公司的功能了。那麼接下來 Google 會把這一系列的數位升級工作「標準化」,讓它可以更有效率的推廣出去嗎?筆者在會後訪談中向 Kevin 問了這個問題。
但 Kevin 解釋,Google 其實是一個豐富的生態系,但也因如此,他們的產品多樣且複雜;反過來看每間中小企業對數位化的需求、面向也都各自不同,其實對 Google 來說要提供一個一統性指導服務很難。這也是企業在邁向數位化之前,必須徹底自我檢視,好好自己做功課的地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