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內提供左右獨立連接、電競低延遲模式與觸控操作, realme Buds Q 真無線耳機動手玩

2020.08.24 05:54PM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產品

隨著真無線耳機成市場主流,縱使是平價的真無線耳機亦有相當的連接穩定性,然而 realme 近期在台灣推出一款平價的真無線耳機 realme Buds Q ,把多半要價三千元以上真無線耳機才支援的左右獨立連接帶到千元不到的價格帶,並具備低延遲模式與觸控操作,同時初期還提供最低 599 元的優惠價格,也不禁令人好奇這款 realme Buds Q 葫蘆裡到底賣甚麼藥。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電子產品、設計

▲採用 microUSB 介面

先前 realme 已經在台灣推出採半開放機構的 realme Buds Air ,當時即提供相當便宜的價格,而 realme Buds Q 的千元價位還提供左右獨立真無線連接,勢必是有所取捨下的結果;相較 realme Buds Air , realme Buds Q 的充電盒採用 microUSB 而非越來越普及的 USB Type-C ,其次也省卻 Qi 無線充電的支援。

照片中提到了Touch areas、Long Press 5s for Pairing.,包含了產品設計、產品、字形、設計

▲貼心的提醒長按左右觸控板 5 秒可進入配對模式

照片中跟沃爾沃R有關,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設計、電子產品、電腦硬件

▲藉由貼紙提示觸控區範圍

為了使消費者容易理解操作, realme 在 realme Buds Q 的包裝封紙提示需要長按觸控區 5 秒方能配對,其次也在左、右耳側板以小貼紙提示觸控區的位置,消費者應該不難理解初次使用的配對與操作區域;然而或許是價格考量, realme Buds Q 的耳機並未具備提示燈,也沒有語音提示,提示音也有點偏小,故在操作時較難確認是否順利完成配對或是是否進入配對模式。

照片中提到了6:05、94%、realme Buds Q,包含了屏幕截圖、Realme Buds Q、屏幕截圖、Realme、黑白/ M

▲可自訂觸控面板功能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產品設計、電子產品、字形、設計

▲簡單的設計有著象徵 realme 的 R 字標誌

realme Buds Q 雖是入門價格,不過外型委由愛美仕御用法國設計師 Jose Levy 操刀設計,在簡單的線條以蕭光黑搭配亮光橢圓飾板使其設計不至於過於單調,唯獨飾板上象徵 realme 的 R 可能會使人誤判兩耳左右;而橢圓飾板的位置即為觸控區域,較意外的是在此價位還可透過 realme Link app 提供觸控的功能自定義,是在千元內真無線耳機較罕見的。

照片中包含了特寫、台球、八個球、產品設計、台球

▲搭載 10mm 動圈技術,耳塞採用雙色

realme Buds Q 採用入耳式設計,採 10mm 動圈單體搭配 DBB 動態低音增強技術,其藍牙 5.0 晶片 R1Q 除了支援左右真無線獨立連接外,還提供 AAC 音訊編碼、低延遲模式,要開啟低延遲模預設可透過長按左右耳兩秒,或是自 realme Link app 手動切換。

照片中包含了特寫、產品設計、音響器材、牆紙、電腦

▲觸控反應較高階耳機慢,過於急躁容易觸發失敗

在使用體驗部分, realme Buds Q 畢竟是平價真無線耳機,觸控的反應相較 5,000 元以上的高階真無線耳機還是不能比,操作的停留時間建議稍微拉長一點確保完成觸發,不過連接體驗尚稱穩定,同時也確定左右耳可獨立使用,不會有需要拿出指定主機的情況,也不會有部分使用初期韌體的 QCC3020 的耳機偶發性一耳無法連接的情況。

照片中提到了realme,包含了特寫、產品設計、牆紙、特寫、電腦

▲調音與同級距有線耳機水準近似,但偏重低頻量感

至於調音則是偏向典型平價耳機的風格,低頻量感較多、人聲位置後退,人聲屬於較為粗曠、較悶的音色,若比較三千元以上真無線耳機會顯得解析與分離度不足,但若考慮到千元等級,則屬於千元有線耳機著重低頻的表現,以真無線耳機能有同級有線耳機的水準,已經是難能可貴。

照片中提到了realme Buds Q,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配件、產品設計、牌、黃色

▲雖少了燈效與語音提示功能,但不到千元有獨立真無線連接、低延遲模式與 AAC 編碼支援

以聲音表現而言, realme Buds Q 並未達到對筆者較習慣高階耳機的聽感,機能也較為陽春,但考慮到幾乎只有多半左右獨立真無線耳機的半價,同時支援 AAC 協定等規格,調音方式也是迎合大眾喜好的著重低頻量感,對於想體驗獨立真無線耳機技術,不失為入門的優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