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礦工 用細菌回收稀有金屬
愛丁堡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一項創新技術,運用細菌從電子廢棄物中回收稀有金屬。當電池和電子廢棄物與特定細菌菌株混合時,細菌會將有毒的礦物質轉化為奈米顆粒並排出體外。利用這種自然的解毒過程可以提取錳、鎳、鋰和鈷等稀有金屬。 目前,電子廢棄物中稀有金屬的回收率僅約1%。隨著綠色科技發展,這些金屬在電動車、再生能源設備等領域的需求持續增加。研究團隊計劃通過基因改造提升細菌的提取效率,並驗證回收金屬在電子設備中的再利用可行性。
9 個月前
增肉1.2倍的基因編輯鯛魚 在募資網站開賣
大家聞之色變的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 )食品和基因編輯(gene-edited)食品在技術上有很大的不同,基因改造是把另一個生物體特定的型因透過基因轉殖技術帶入目標生物體,產生基因重組讓原有生物體性狀改變;而基因編輯則是直接對本體基因進行刪減或修改,產生「致突變作用」以改變基因表現,和傳統的育種方式比較接近,美國、日本這樣的食品無需安全審查可直接銷售。 普通的養殖紅魚雕身形(下) 經基因編輯工程養殖的紅雕(上)圖來源 日本京都大學、近畿大學與水產公司合作,以基因編輯的技術培育出經濟價值高的真鯛,這種魚肉質鮮美,可做成生魚片,適合各式料理。古早技術想要培養出肥美的魚得
3 年前
友站推薦
異種移植邁大步,紐約大學醫師成功移植基改豬心到腦死病人身上,無排斥跡象
關鍵評論 - TNL 編輯
美國首次實現「基改人類胚胎」,可望預防先天性疾病
INSIDE - Mia
讓科學家教你釀酒:一個新發現的變種酵母,不但抗壓還能帶來香蕉果香
關鍵評論 - 溫偉軒
你的和牛不是和牛!日本推出「3D 列印和牛」牛排
INSIDE - Archer
被污名化的「基改食品」,長期以來遭遇哪些困境、誤解與陷害?
關鍵評論 - 《科學月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