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臉書讓你焦慮?那來看看這些照片這篇文章的首圖
會讓人焦慮症狀更嚴重的照片們
有研究說臉書玩愈久,愈容易對自我不滿,總覺得別人過的比我好,再加上今天是星期一,會讓你很憂鬱嗎?沒關係,以下幾張照片會讓你覺得日子其實還過的不錯,看看別人悲慘的遭遇天塌下來永遠有高個頂著,安啦! 一早起床喝個果汁結果… 果汁開不起來,想說改吃泡麵,結果… 一氣之下,改喝昨天吃便當送的袋裝飲料,結果… 老子我不吃了總可以吧。出門上班鎖門結果… 通勤玩俄羅斯方塊手殘,想要賭一把結果輸到脫褲子 老闆交待的報告沒改沒事,愈擦愈髒呀呀呀… 下午到銀行辦事,就我排的隊伍愈排愈慢… 下班買了份披薩,結果… 開瓶紅酒沖沖喜,結果… 好個笨版的一天呀…
6 年前
愈看愈焦慮的攝影作品
倫敦的攝影師 Aaron Treyey 擅長利用視覺挑動人類阿雜的神經,無論你的個性再開朗、神經再大條,生活中總有感覺很「矮油」的時候。膠帶撕一半、拉斷易開罐、要用的時候永遠纏在一起的電線…,這些作品和另一時期引發「危機感」系列一樣的讓人看了焦慮。 這裡看更多。
4 年前
是令人焦慮又期待的照片這篇文章的首圖
令人焦慮又期待的照片
最近臉書上突然出現許多調人胃口的GIF檔,像是標題是:這個選手的無影腳真是太厲害了…結果畫面是二個選手在那面對面糾結很久無線輪迴一直沒有進展…像這種令人期待但一直沒有結果進而產生焦慮的不是只有動畫,攝影師Aaron Tilley 和 Director Kyle Bean的一系列照片,就是調足你胃口。和決定性的一瞬間不太一樣,強調的是不穩定、不安的感覺。
4 年前
迷你咖啡豆磨豆機 轉起來咔啦響把心頭壓力磨光光
喝咖啡是一門學問,磨咖啡豆是一門藝術,雖然工業化時代都這麼久了手搖磨豆機費力又花時間還是有很多愛好者堅持使用,當握著蓋子上面的把手轉啊轉,咖啡豆的顆粒感和聲音讓人十分的紓壓。如果你不喝咖啡日本磨豆機廠商也有高度只有5.5cm的迷你版本,雖然無法拿來磨豆,但是轉起來的手感和聲音接近實際磨豆,焦慮的時候拿來轉一轉、發呆的時候拿來轉一轉、沒事就拿來轉一轉可以維持心靈上的平靜。 售價550日元這裡有賣。
4 年前
我中了離不開手機的毒!小心是FoMO大魔王搞的鬼!
你是不是會離不開手機,看到社群平台的通知時,就會克制不住自己想點下去?那你可能也有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這文明病,又被稱為「錯失恐懼症」,是一種「害怕別人有,而我沒有」的恐懼心理,擔心一旦錯過了朋友間的話題跟活動,就會跟社群脫節變成邊緣人。所以當手機收到新通知時,他們會按捺不住自己想馬上點開來看,儘管訊息可能與自己無關,如果沒有在第一時間點開來看,內心還是會感到焦慮,彷彿錯過了很重要的事物。 FoMO的人也會想要一直關注朋友的社群動態,但當他們看著朋友光鮮亮麗的生活,吃美食、出去玩、參加派對活動的動態時,又會陷入「我居然不在場」的FoMO的焦慮中,而
3 年前
200d05e4d710f723cedcf4a5c60e7070
偵測呼吸的穿戴式裝置
人類呱呱墜地起就自己會呼吸了,還需要特別學習嗎?這顆長的像小石頭一樣的偵測裝置,只要戴在腰或是胸前,再連上手機APP,可以由呼吸記錄可以知道你在緊張、焦慮,這個時候就會提醒振動提醒你該深呼吸了。 控制呼吸可以讓心情平靜、頭腦清楚,當你很抓狂的時候有個提醒深呼吸一下的裝置也是不錯的。無線充電,電力連續使用7天。另外也有活動記錄、卡路里、步數的功能。售價99.95美金這裡有賣。
8 年前
是數學不好不是心中永遠的痛,而是真的會「痛」這篇文章的首圖
數學不好不是心中永遠的痛,而是真的會「痛」
美國與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利用科學儀器來說明對於數學不拿手的人,在接觸數學時的「痛感」。此份報告同時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PLOS ONE」。 接受實驗的共28人,分為討厭數學和不那麼討厭數學的人共二組,同時進行數學與語文測驗交插測試。在解題時以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偵測腦內四個地區的狀況。結果顯示,對於討厭數學的人偵測腦內的四個地區全都有強烈的反應,不討厭數學的人則反應不會太激烈。 此外,討厭數學的人有「痛」感的時候並不是在解題時,而是發現問題的時候。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人不是討厭「數學」這項學問,而是對於「解數學」感到焦慮引起身體敏感而覺得痛。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
12 年前
是一圖體驗等待的焦慮這篇文章的首圖
一圖體驗等待的焦慮
圖片引用來源:shutterstock;原文引用來源:Gizmodo 停刊一段時間的一圖系列,在國際婦女節、反核遊行當天來個大放送,一次讓大家看個夠!(?)等下載完以後再請各位讀者跟大家分享那張圖讓您覺得最焦慮吧! 個人覺得最討厭的是 YouTube 的載入畫面... 相關閱讀: 一圖完美解釋如何開鎖過程的動畫GIF檔 一圖解釋游標卡尺的使用,並且說明游標卡尺mm以下測量的原理 一圖解釋船艦炮彈裝填擊發過程 一圖解釋手榴彈為何過幾秒才爆炸的原因 一圖解釋腳踏車打氣筒原理
11 年前
友站推薦
4種人格易釀心血管疾病,醫師提醒:風險不亞於糖尿病
關鍵評論 - 中央通訊社
當成功是一種假象-目標設定高不是壞事,但太高就可能會誤事
運動視界 - tim.peakperformance
是對手弱?還是自己弱?還是哪裡出狀況,導致輸給不該輸的對手
運動視界 - tim.peakperformance
教選手要扛責任,教練自己扛責任了嗎?
運動視界 - tim.peakperformance
團隊合作的高度與氣度,從接納隊友的失誤開始
運動視界 - tim.peakperformance
對脫下口罩產生社交焦慮?透過三點練習回歸「無罩生活」
關鍵評論 - 方格子vocus
什麼是「老爹笑話」?專家:愛講「諧音哏」有助於心靈成長、對尷尬免疫
關鍵評論 - 潮健康
《八成是你想太多》:在壓力與多慮風暴來襲時,這「4A」堪比是救生艇
關鍵評論 - 精選書摘
當挫折來敲門,用更好的心態去面對挫折
運動視界 - tim.peakperformanc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