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 Spotify 台灣開台活動中,邀請同時代表財團法人台灣唱片出版事業執行長李瑞斌致詞,他同時還代表 IFPI 台灣以及中華民國錄音協會,他所屬的三個單位可代表台灣 30 幾家唱片公司,這些公司佔台灣 80% 華語音樂以及 90% 西洋音樂的版權,他也提了一些他所看到的台灣數位音樂發展現況。
李執行長所看到的狀況是否是台灣數位音樂發展不佳的主因呢?跳轉為筆者整理李執行長昨天致詞的內容。
在過去數位音樂還未盛行之前,在最黃金的 1997 年實體唱片曾創下達 150 億的產值,但回顧去年的狀況,實體唱片銷售量產值連 20 億都不到;實體唱片的銷售衰退從夜市販售盜版唱片已經大幅減少的狀況,也能看出現在消費者就連花錢購買盜版的意願也越來越低。
從趨勢來看,數位音樂已經是大勢所趨,但李執行長認為,台灣唱片業至今還未因為科技進步而獲得利益,反而由於盜版數位音樂的猖獗,導致實體唱片銷售大減,就結果而言,他認為台灣的音樂產業甚至是數位化趨勢下的受害者。
而且就全球數位音樂產值佔整體市場的比例已經高達 35% ,台灣在數位音樂的產值卻僅有 27% ,明顯落後於全球平均值;另外台灣約有 800 萬使用數位音樂的人口,但使用合法授權來源的使用者卻不到 120 萬,表示台灣在數位音樂的推廣以及尊重數位版權還有很大的推廣空間。
雖然李執行長說的義憤填膺,台下氣氛一片凝重,不過台灣數位音樂之所以無法創造價值的原因卻未提到;台灣的出版業似乎在數位化後都面臨水土不服的問題,但問題到底出在哪?是消費者不願付出享受?還是那個環節出了問題?各位覺得問題關鍵在哪呢?
11 則回應
在 iTunes 上我可以在專輯裡選我自己喜歡的歌曲購買而不必整張買下卻只聽那幾首愛聽的。而實體CD的缺點就在於你必須整張購買,排除對其專輯有濃厚興趣的粉絲之外,我認為 iTunes 的做法對我這樣的消費者來說是最自由的。
與其在檢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前,台灣音樂產業更應該先檢討為何本身在數位化市場裡得不到利益,將所有的責任歸咎於盜版只不過是輕鬆的將一頂大帽子扣在消費者頭上。
KKBOX 一個月 149 月,YouTube 一個月 150 元;iTunes 一首歌 20 元,KKBOX 會員 20 首 100 元,是什麼讓你罵 KKBOX,而不去罵 YouTube,盛讚 iTunes,這也是很有趣的現象。
=====
我覺得 Youtube、Spotify 和 iTunes 這類平台最大的意義是讓沒有財力的素人,也有一個能發表自己創作的天空,也許可以賺到錢,也許有更多人都死在沙灘上了。
各種創作者還是得放下身段,與更多人競爭,這也是無法避免的趨勢,你也只能跟上潮流,不然就會被淘汰了。
=====
講真的,Spotify 會來臺灣也只為了中國市場,但這個模式碰到華人還有沒有辦法經營的下去,真的還很難講吧,待時間來證明了。
又來檢討消費者了
早些日子以前還可以藉口說是台灣消費者還不習慣數位虛擬產品
結果在安卓與蘋果陸續打出一片廣大的消費市場,並成功讓APP走入現今生活後
又改個說詞與藉口,聲稱是台灣的消費者未擁有版權概念了?
反正說來說去都是消費者的不對嘛...。
拿這次Spoify來台,首當其衝的KKBOX當作例子吧
KKBOX號稱乃全台第一的線上點播與付費下載平台
但最最基本的「付費前先試聽/試用看看」的功能也好像在防賊似地
不是小氣巴拉的給你15秒,就是故作神秘的只給你預覽功能...
啥啦?
(確切秒數跟過程都忘了,試聽秒數比iTunes還短,操作體驗也沒能試到啥)
好吧,那我闊氣點,直接付費下載總行了吧?
高高興興發現某張喜愛的專輯,卻失望地發現無法付費下載...
到底是妄想要消費者掏錢購買啥啦?
在這種令人不快使用經驗下,我們當然投向周遭那些更多更好的選擇
免費的前提下有MeeMix、有Grooveshark...對了,還有YouTube
每月150台幣的前提下有Sky.FM與這次進來的Spoify
付費下載有iTunes,下載後還有Google Play雲端可用
KKBOX也似乎只剩下在地化可當廣告,但不只是iTunes正在同時加快耕耘此塊
連Spoify也躍躍欲試地要來開發市場
若你拿不出更好的東西,更好的服務,那你到底何來的立場哭訴消費者不愛你?
通通活該被蘋果搶走市場,通通活該被Spotify吃掉市佔
通通活該只能看到所謂的八百萬市場,卻都只能吃到屑屑!
朋友送我muse的唱片當生日禮物。
我才發現我連播放唱片的工具都沒有!!
現在已經是數位雲端的時代。
像app store這樣的作法才是王道。
由出版者定價,平台商拆帳。
知名度低的就用低價或免費讓大家下載。
有固定的聽眾,怎麼會養不活這些音樂人?
實體唱片的銷售衰退從夜市販售盜版唱片已經大幅減少的狀況,也能看出現在消費者就連花錢購買盜版的意願也越來越低。
前面一句是現象,後面一句是當事人的解讀,且重點只放在 "花錢" 上... 真的是這樣嗎?
不少音樂或遊戲光碟,本身硬是加上不少防拷技術,為難甚至限制了合法使用者的權利-例如合法備份,否則一但媒介受損 (材質不佳,或不慎刮傷),就造成使用者的損失。更何況不同的防拷技術甚至還阻礙了使用的權利-特定設備相容性問題。
反之,盜版往往不會有這種為難對使用者的情形出現,正版要拿什麼來比?
數位內容的產品應以授權為主體,而非特定的媒介,而把實體 CD 當成保障更是錯得離譜。會花錢買 CD 的人一樣會花錢買數位版本。真正會讓他不買的原因很有可能根本是音樂產業拒人於千里之外,管道不順暢、播放限制多。
之前某 RPG 代理 PC 中文版的時侯,我就被那遊戲用的防拷技術玩過
只好棄買那款遊戲,而去買貴一倍的 PSP 版本
還沒玩到遊戲就要先被防拷技術測試人品,大可不必
我比較想請教從事音樂方面工作的人,你們用的電腦軟體都是正版的嗎?如果也都是不知道哪來的軟體,那你就應該會理解為什麼大多數人不願意花錢買音樂了,問題不在傳遞的媒介上。
在你說別人用盜版軟體之前,先舉舉實際數據吧......不然只是含血噴人,跟那些說 JB/Root 就等同意圖用盜版的人一樣。
呵呵...我可沒說人家用「盜版」哦,我是說「不知道哪來的」,意思可是差很多。
PS:就像立委會關說一樣,不懂的就別講話吧,呵呵呵。
=====
那位執行長問了個可笑的問題,如果我有碰到他,我再來回答他的問題,我想他應該會生氣,就像上面那位一樣,呵呵。XD
我比較想請教你,電腦軟體除了正版與盜版外,還有什麼版本?
在你說別人用盜版軟體之前,先舉舉實際數據吧......不然只是含血噴人,跟那些說 JB/Root 就等同意圖用盜版的人一樣。
呵呵...我可沒說人家用「盜版」哦,我是說「不知道哪來的」,意思可是差很多。
PS:就像立委會關說一樣,不懂的就別講話吧,呵呵呵。
=====
那位執行長問了個可笑的問題,如果我有碰到他,我再來回答他的問題,我想他應該會生氣,就像上面那位一樣,呵呵。XD
我比較想請教從事音樂方面工作的人,你們用的電腦軟體都是正版的嗎?如果也都是不知道哪來的軟體,那你就應該會理解為什麼大多數人不願意花錢買音樂了,問題不在傳遞的媒介上。
在你說別人用盜版軟體之前,先舉舉實際數據吧......不然只是含血噴人,跟那些說 JB/Root 就等同意圖用盜版的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