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史上的今天(2/28)-發現字典史上著名的幽靈字-Dord

2016.02.26 11:55AM
是化學史上的今天(2/28)-發現字典史上著名的幽靈字-Dord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雖然說現代人翻字典的機會少之又少,
但字典在過去語言學上可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那如果字典亂造字了呢?那可就…糟了…
讓我們來看看字典史上最無中生有的幽靈字故事~
Dord是字典史上最著名的幽靈字
Photo credit: Internet Archive Book Images via Flickr. Public domain.
​「字典」,應該是家家必備的書籍之一!
不論是康熙大字典、辭海、國語辭典,
都讓人深深覺得:「能做出字典的人真厲害!」
可惜因現代科技發達,導致紙本字典已較少人使用。
從學校畢業後唯一一次使用字典是去年要替兒子(Br)取名字,把整本字典翻完!
(但最後仍是用教育部網路版的重編國語辭典決定名字…)
從小中文很弱的Po編如今不小心也成為文字編輯者
此時此刻完全能體會過去字典編輯者的偉大!

說到偉大,我也認為語言學的「造字」是一個很偉大的文化知識結晶!
從人類最早期僅用肢體語言溝通,演化到能無中生有詞彙和文字,
相信這過程匯集了許多眾人的經驗和創意。
詞彙的創造,有時就像創意點子般的湧出~
當時創造「LKK」、「囧」、「ㄈㄈ尺」這些詞彙用法的人某些程度上也算是造字者,因為這些詞彙也被人們廣為使用。(但當然不會列入字典內嘍…)
接下來我們要講一段無意間被創造的字典史…
Dord是一個幽靈字,意指物理跟化學的密度
Photo credit: fun-with-words
1939年2月28日,有一位編輯發現了《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第二版》(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second edition)的771頁上的「 Dord」這個字缺乏詞源學上涵義。
深入調查後發現,這根本是一個不存在的「幽靈字」!!!
天啊~這到底是什麼情況?
Picture
Photo credit: LiFe 生活化學, CC BY-NC-ND 3.0

原來在1931年時,有一位化學顧問編輯在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D or d, cont./density」。這張紙條的用意是提醒打字員在下一個版本要給Density加上「D或d」的縮寫。然而這張紙條就很神秘的從「縮寫堆」跑到「字堆」中,最後「D or d」就那麼順理成章的被合併成「Dord」一個字,並賦予「名詞,指物理和化學的密度」的註解。說真的唸起來還滿順的哩,被誤會也是不無可能啊~
該版本字典在1934年發行後也未曾有人發現Dord這個幽靈字的存在,直到五年後被自家的編輯發現…

該字在1947年時從新版字典上移除,結束了它16年的字典生涯。
有趣的是,《韋氏新國際英語詞典》的總編輯Philip Gove在1954年的" The History of Dord"(Dord的歷史)一文中有提到"Probably too bad for why shouldn』t dord mean density?"好可惜…為何dord不能真的意指密度呢?

由於Dord根本就沒有真正存在,
所以嚴格說起來這個故事只能算是幽靈化學史上的字典史…哈哈(被標題拐了吧!)
這則故事的另一個啟示就是「 交代事情別用便條紙!」

by 認為Dord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的 Po總編

​延伸閱讀:
化學史上的今天:六三虎門銷煙!
全世界最長的英文字「肌聯蛋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