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攜推廣 USB 音訊新規範,強調 USB 音訊將是優於傳統耳機孔的選擇

2016.08.18 03:15PM
是Intel 攜推廣 USB 音訊新規範,強調 USB 音訊將是優於傳統耳機孔的選擇這篇文章的首圖

圖片來源: The Verge

Intel 在今年四月份深圳的 IDF 大會已經開始推廣 USB Type-C 取代傳統 3.5mm 耳機孔的 USB Type-C Digital Audio 計畫以及 USB Audio Device Class 2.0 規範,在稍早舊金山舉辦的 IDF 大會活動中, Intel 進一步宣布了這項計畫的後續發展,預計在今年推出基於 USB Type-C 的音訊規範。

關於 USB Type-C 與 Lightning 的數位驅動耳機特色與功能:請點此

關於 Intel 今年深圳 IDF 大會的 USB Type-C 音訊規範報導:請點此

為何要透過 USB Type-C 取代傳統 3.5mm 類比音訊介面?對於製造商而言,此舉有助於持續縮減手機、平板或是筆記型電腦厚度與電路板面積,因為手機內部結構可省卻耳機輸出架構,同時也減少 3.5mm 母座的空間,由一個多功能的 USB Type-C 作為連接各項裝置的介面。

此外藉由數位化介面,耳機本身可實現比起藉由手機內部架構更強的功能,例如透過耳機端搭載的數位引擎提供音訊強化、環境降噪等機能,不過藉由 USB Type-C 介面驅動耳機相較 3.5mm 類比耳機輸出也是有其問題,尤其在功耗方面,數位介面耳機的 USB 控制器本身甚至比起手機的類比放大還要耗電,也因此在新的 USB Type-C 音訊規範中會對使用者在非使用耳機或是麥克風時進行休眠,設法使數位介面的耳機耗電量不會有那麼多的落差。

main_hpnhl11.jpg

另一個可以思考的地方則是 USB Type-C 所帶來的跨裝置的介面統一性,因為現階段 PC 主流的連接介面仍是 USB Type-A ,手機則是 microUSB ,但在筆電、二合一裝置設計越來越薄,手機則因為 microUSB 方向性問題造成困擾,薄型化、高傳輸流量、雙面可插拔的 USB Type-C 因此催生, Intel 雖然淡出智慧手機,但仍是 USB IF 重要成員,而現在很顯然 USB Type-C 介面已經開始被手機、平板與筆記型電腦甚至桌上型電腦接受,利用跨裝置特性推廣 USB Type-C 介面數位耳機似乎也很合理。

至於傳統耳機的愛好者倒也不用太擔心,只要 USB IF 與 Intel 不要跟蘋果 Lightning 的 MFI 一樣強制限制取樣率,反正多數發燒友不可能滿足於手機、平板本身的內建音效,未來在市場上仍能取得 USB 介面的外接音效卡、外接 DAC 設備,依舊能夠用以連接傳統類比耳機;至於不想找麻煩的朋友,數位介面耳機的好處是音質是跟著耳機而不易受到裝置影響,以後也不用為了音質屈就在特定手機了。

compud4a03.jpg

除音訊之外, Intel 也進一步推廣 USB Type-C 介面的高整合性優點,例如藉由 DisplayPort Alt Mode 並且轉換後,即可藉由 USB Type-C 輸出 HDMI 或是其它數位、類比影像訊號,另外也具備多裝置連接特性,在搭配多功能 HUB 後,只要一條纜線連接到 HUB ,無論供電、儲存裝置的數據連接、鍵盤滑鼠連接、影音輸出等等,都可一次搞定,不用像現在還要透過多個介面的連接或是只能選擇性獲得充電或是數據傳輸功能。

但 Intel 也強調,目前的 USB Type-C 影像輸出仍無法取代 HDMI ,僅能用於進行生產力作業(文書、網頁瀏覽等)或是影片播放,然而要拿來進行遊戲則還不夠用。

新聞來源: CNET

你或許會喜歡

你知道福利品不等於二手機,也有未拆封新品嗎?

台日團隊合作第一炮!SHARP M1 美背機上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