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8月18日,不曉得大家還記得今天是什麼好日子嗎?沒錯!早前預購了Galaxy Note 7的用戶,今天可以開始領取手機了,相信大家都等不及想要搶先試玩了對吧?那沒有成功預購到Galaxy Note 7的你,是不是也很想知道箱子里除了手機還有些什麼呢?又或者是Galaxy Note 7的整體設計到底是怎樣的呢?
今天,小編就配合Galaxy Note 7領取日為大家做了一個開箱報導,好讓大家一起看看這部Samsung新一代機王,是否真的那麼吸引人!
Samsung Galaxy Note 7規格參數:
- Android 6.0.1
- 5.7寸的2K級Super AMOLED屏幕(2560 x 1440解析度)
- 前後Corning Gorilla Glass 5防刮玻璃
- 2.3GHz的Exynos 8890八核處理器
- Mali-T880 MP12圖形處理器
- 4GB RAM + 64GB ROM
- 支援高達256GB記憶卡擴充
- 1200萬像素後置鏡頭,F1.7光圈,OIS防抖,PDAF相位對焦,1.4µm單像素
- 500萬像素前置鏡頭,F1.7光圈
- 支援IP68防水防塵
- 支援S Pen(一樣防水防塵)
- 支援USB Type-C 3.1
- 支援Iris Scanner虹膜掃描
- 支援指紋解鎖
- 支援快充、無線充電技術
- 3500mAh電池容量
- 153.5 x 73.9 x 7.9mm機身大小
- 169g重量
官方售價:RM3199
開箱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Galaxy Note 7的盒裝設計類似Galaxy S7 edge早前所採用的,黑色作為底色而且有一個很明顯的藍色「 Note 7 」 字眼,不過……這其實只不過是盒裝的外套而已。
打開了外套之後,就可以看見一個類似Galaxy S7 edge早前就用過的翻蓋式盒裝設計,打開了翻蓋之後就可以看到主角 — Galaxy Note 7啦!
附送配件一定要特別講解一下,因為除了一般上所見的耳機、充電器等之外,此次Galaxy Note 7同時也附送了USB Type-C OTG轉接頭,以及Type-C轉換成Micro USB的轉接頭,這兩個都屬於目前市面上較為罕有的配件,用過Type-C介面手機的用戶,一定齊聲叫好對吧?!
外觀
首先讓大家看的當然就是Galaxy Note 7的正面設計,會發現到這個5.7寸屏幕兩側的曲面部分似乎已經蓋掉了邊框,形成一種超窄邊框的感覺!單手拿在手上有非常良好的手感,邊緣非常順滑而且真的很好摸!
屏幕下方依然沿用了Samsung慣用的實體Home鍵兼指紋辨識器,左右兩側分別為任務鍵以及Back鍵。
從這個角度應該可以發現到,Galaxy Note 7正反兩面所搭載的3D曲面玻璃,擁有一樣的厚度、一樣的弧度,配合順滑設計的機身中框,帶來了超好的手感!
不可以不知道的,當然就是屏幕上方所配置的Iris Scanner虹膜掃描LED啦!欲了解更多有關Galaxy Note 7的虹膜掃描功能(請點:鏈接)。
機身頂部為隱藏式的卡槽。
配合目前手機設計潮流,Samsung首次用上了USB Type-C介面!也因為要方便用戶繼續使用現有配件,所以特意附送了Type-C OTG轉介面!
一樣採用了3D曲面玻璃的背部,讓Galaxy Note 7看起來更高貴時尚,但卻更容易留下指紋,破壞整體美感!小編手上拿到的黑色版本固然漂亮,但如果沾滿了指紋的話還是……Hmmm你知道的~
攝像頭方面的設計基本上和Galaxy S7 edge沒有分別,一樣為1200萬像素Dual Pixel自動對焦鏡頭,而且閃光燈下方一樣有心率探測器。
另一個主角出場了!!那就是Galaxy Note 7的專屬S Pen啦!此次S Pen採用了USB Type-C設計原理,上下都一樣可以插入筆槽內。此外,為了防止S Pen反插而損壞手機,Galaxy Note 7的S Pen是沒辦法倒翻插入的,請放心!
總結
雖然小編只是拿上手玩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但卻已經深深地愛上它了!到底是哪來的魔力啊?!無論是整體外型設計還是手感,Galaxy Note 7幾乎沒有任何可以被挑剔的地方,隨後我們會為大家測試系統軟體方面的提升,也看看Galaxy Note 7的性能表現等等,所以記得留守我們Zing Gadget的完整測評咯!
敬請期待~!
更多Zing彩:
- 看一眼就解鎖到底怎麼辦到?GALAXY NOTE 7紅膜掃描IRIS SCANNER功能講解!
- SAMSUNG玩很大!傳為韓國老家推出NOTE 7太上皇版!配備6GB RAM+256GB ROM!
- SAMSUNG GALAXY NOTE 7第四季可升級ANDROID 7.0!
本文:
【開箱】三星Galaxy Note 7動手玩!3D曲面設計、防水防塵,手感超爽der~!
更多精彩科技資訊,請留守Zing Gadget或 Facebook 、 Twitter 、Google+ 以及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