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擷取自: Apple
蘋果在稍早公布全新的 iPhone 7 ,其中筆者個人感到比較有興趣的是全新的 A10 Fusion 應用處理器,雖然蘋果一貫不會主動公布完整架構的習慣使其仍蒙上神秘的面紗,但這次的命名方式後方的 Fusion 卻有其意義存在,根據官網的敘述,這是一顆採用 2+2 CPU 核心配置的四核應用處理器,打破蘋果過往 iPhone 多採用同時脈雙核 CPU 的傳統。
就蘋果官網對於 2+2 核心配置的解釋,可看到這是一組採用高效能核心搭配節能核心的四核處理器,其中高效能核心比起原本 iPhone 6 的 A8 應用處理器效能高出 2 倍,節能核心則在功耗僅有高效能核心的 1/5 ,筆者個人的解釋是這應該相當近似在 ARM 陣營常見的大小核 big.LITTLE 配置,以效能與能耗落差推測,極有可能是將原本蘋果用於 iPhone 的自主 64bit 架構作為高效能核心,加上用於 Apple Watch 的省電架構或是 ARM 標準的 Cortex-A53 甚至是 Cortex-A35 併用。
當蘋果也開始導入近似於 Andrroid 陣營應用處理器常見的 big.LITTLE 設計,可視為蘋果現在由於渴望 iPhone 的 CPU 效能攀升、整體能耗又要能維持,光靠原本架構最佳化暫時已經走到一個盡頭,要能夠使處理器整體表現更上一層樓,也唯有導入這樣的 2+2 配置方式才能在能耗與最高效能達到均衡點。
不過如此一來,蘋果恐怕也會面臨目前 Android 高階機種的狀況,恐怕還會更嚴重:執行重度遊戲與應用時續航力大幅縮減。因為 Android 上的高階遊戲與應用多數仍是齊頭式平等,除了 Benchmark 軟體以外很難真正讓高階應用處理器處於真正的高負載,但蘋果卻會依照新一代的處理器效能提供指標性遊戲,一旦執行時處理器的效能也會被解放,尤其此次還加入低功耗核心配置,筆者推測重度使用者與一般使用者在電池續航力的體驗會比起過往有更顯著的落差。
參考資訊來源:蘋果官網
覺得iphone 7不夠酷,有自己的App才夠酷嗎?快來上魏巍老師的iPhone程式開發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