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鏡頭焦段問題時,我很常被問到:為什麼要用長焦鏡頭?我們靠近一點拍不行嗎?同樣的問題類型,也會有另外一種:為什麼要用廣角鏡頭?我們退後一點拍不行嗎? 是的,就我們的想像來說,望遠鏡頭其實就是把遠的物體拉到我眼前來看,因此反過來想的話,很容易就會得出「既然是望遠,那我靠近去拍也是一樣」的設想。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肯定是「靠近拍跟用長焦鏡頭拍效果不同」,否則我也就沒必要寫篇文章來說明了不是嗎? 那麼到底長焦鏡頭跟「靠近去拍」會有什麼差異?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想玩攝影卻總是被「網路大大」奚落不懂基本?沒關係,讓陳寗解釋給你聽!
請幫陳寗粉絲團按讚並加入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今天我用的鏡頭是上圖的 Leica R 35-70 f4,這顆鏡頭算是 Leica R 鏡小三元系列(固定光圈 f4)中的中段變焦鏡頭,剛好可以讓我們一次看到 35mm(廣角) 與 70mm(望遠)兩端的成像差異。 至於為什麼是小三元而不是大三元?這是因為 Leica R 鏡的大三元 35-70mm f2.8 目前的二手價格大約在五十萬台幣左右,所以 … 就別太計較囉~
另外為了讓大家看看更長焦的差異,所以我今天再加上這顆 Leica R 80-200 f4,用 200mm 端拍給大家看看囉~ 順帶一提,這顆鏡頭推出時在德國 Color Photo 的評價比 Canon 同期的大三元鏡頭還高出十分,僅比 Leica 自家大三元 70-180 APO 少了兩分,但價格卻只有五分之一左右,是非常划算的鏡頭。 不過以現在數位相機來看,老鏡那些紫邊等問題還是會有,但濃濃的色彩與 Leica 特有的漂亮散景卻也讓人無法割捨,因此就看你要的是什麼囉~
說完鏡頭,就在讓我們回到長焦鏡頭的問題上! 其實長焦鏡與廣角鏡在成像結果上,最大的差異就是長焦鏡頭有「空間壓縮」的效果,會讓在相片中的每一個物體間距看起來變短。以上圖為例,這是我們平常在球賽轉撥中所看到的影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投手到打擊者的距離之間看起來非常短呢? 事實上投手到打擊者之間的距離為 18.4 公尺,大約是三線道馬路的寬度。但在畫面中看起來卻是如此之近,這是因為上圖這類畫面大多是從外野用超~長焦鏡頭拍攝的,因此會壓縮投手與打擊者之間的空間感,讓兩者看起來變得非常非常近。這種現象在你用短焦鏡頭靠近拍(如果你能進去球場的話)時是不會出現的,只有用長焦鏡頭拍攝才會有這樣的效果。
為了證明長焦鏡頭對空間壓縮的效果,所以我用上圖這套樂高組成的場景來示範。我用的小朋友玩的大塊樂高,每個柱子之間距離一吋,並在中間那個柱子上放了一個「進擊的巨人」小人偶。 以下的照片我依據小人偶在畫面中的尺寸來調整相機到人偶之間的距離,好讓不同焦段的鏡頭能拍出同樣大小的小人偶,來說明「到底能不能用靠近拍來取代長焦鏡頭」。
上圖是在 35mm 下拍攝,可以看到柱子與柱子之間的間距看起來較為稀疏,總長九英吋的距離看起來好像「真的有那麼長」。
但如果拉到 70mm 來拍攝呢? 上圖可以看到,在拍出同樣大小的物體之下,長焦鏡頭卻會壓縮相片空間感,使得原先看起來很長的距離變得很短。
我在把兩張圖片並排給大家看看,左右兩張圖片中的小人偶在畫面裡的尺寸是一樣的,兩張相片拍攝時由於焦段不同的緣故,因此相機與小人偶的距離在拍攝時大約相差三公尺左右,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不用長焦鏡,人靠近去拍」。
但很明顯可以看出,靠近去拍跟用長焦鏡頭拍攝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廣角(35mm)靠近去拍時還會保留畫面的空間感,但退遠一些用長焦(70mm) 拍時卻大大壓縮了畫面的空間,讓柱子與柱子之間看起來變得更擠更狹窄。
如果我們再退更遠一些,改用 200mm 來拍呢?上圖就是結果啦~畫面裡的柱子看起來幾乎都要重疊再一起了,明明有九吋長的空間,但看起來卻好像是所有柱子都疊在一起拍一樣,完全沒有空間感。
長焦鏡頭可以幫助我們把看起來太過寬敞,或是空蕩且雜亂無章的畫面利用空間壓縮特性給「壓扁」,讓畫面看起來更簡單緊湊;反之,我們也同樣不能用長焦鏡頭「後退一點拍風景」,因為那樣會使得風景照片的空間感通通消失,明明是很寬敞的山水,卻硬是變成緊湊的模型 … 因此我們可不可以用攝影師前進、後退的方式來彌補焦段的不足?答案就很明顯了:不行。
>>想玩攝影卻總是被「網路大大」奚落不懂基本?沒關係,讓陳寗解釋給你聽!
請幫陳寗粉絲團按讚並加入搶先看:https://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作者:陳寗@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