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或許能以Magenta計畫協助電腦識別藝術作品所帶「情感」

2017.05.20 02:30PM
是Google或許能以Magenta計畫協助電腦識別藝術作品所帶「情感」這篇文章的首圖

在此次Google I/O 2017期間,我們與負責應用機器學習重新建構畫作、音樂內容的Project Magenta產品負責人Douglas Eck進行簡單訪談,了解Google透過此項計畫作了那些嘗試,同時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目標。

Project Magenta (洋紅計畫)是Google Brain團隊底下一個試驗性產品,簡單地說起來就是讓電腦系統藉由機器學習分析人類創作的畫作、音樂作品,並且嘗試將相關元素重新建構,類似應用其實就像先前推出的QuickDraw,以及後來藉由反向形式呈現的AutoDraw。而在更早之前,Google也曾與非營利組織灰色空間藝術基金會攜手合作,透過類神經網路系統將影像轉換為電腦視覺呈現結果,藉此建構成全新藝術創作作品。

類似的作法,Sony曾由旗下電腦科學實驗室 (CSL)透過人工智慧系統編寫兩首樂曲《Daddy』s Car》、《Mister Shadow》,其中分別採用披頭四與美國爵士樂曲風格編成,而IBM也曾利用超級電腦「華生」協助創作時尚禮服,甚至藉由現有調理方式與各類食材資訊創造全新食譜內容。

而推行此項計畫的原因,其實是為了讓電腦模仿人腦思考模式,例如在畫貓臉的時候會先畫出兩組尖尖耳朵,並且畫出鬍子等構成「貓」的明顯特徵,進而能讓電腦系統知曉畫貓時的主要特徵,以及什麼圖像代表「貓」。在長時間進行訓練之後,一旦使用者在輸入端畫了有八隻腳的貓,而電腦在經過訓練後清楚「貓」不會有八隻腳,因此最終繪製結果將修正為有四隻腳的貓。

因此套用在實際創作的話,電腦系統藉由學習分析原本畫作、音樂內容,進而在「理解」內容後重新建構全新作品,使得人工智慧也能成為內容創作者的全新應用工具。

以目前Google將機器學習分析用於內容創作的作法,包含將兩張圖像用色、線條特徵比對分析後,進而產生全新圖像內容,而在音樂內容創作部分也會藉由比對兩種不同聲音,藉此創造全新聲調、節奏。


▲Project Magenta產品負責人Douglas Eck

不過,就Douglas Eck看法並不認為藉由人工智慧系統重新建構的畫作、音樂應該被稱為「藝術」,反而比較傾向稱之為「結果」,因為這些內容結果僅只是透過分析原始繪畫,進而重新建構的類似結果。因此對Google而言,此項應用更像是提供全新創作工具,而非設法取代既有創作者。

至於是否藉由Project Magenta分析各類藝術作品,進而讓電腦系統能從中理解創作者在作品所投入情感、想法,Google則認為是相當有趣的想法,只是以現階段的技術能力仍有一段差距,但或許會是可嘗試發展方向。

※相關連結》

你也許會想看以下內容: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17 個小時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9 天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18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12 個小時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11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Figma 重啟 IPO 計畫 估值將達 193 億美金
Mash Yang
16 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