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一白遮三醜,現在不只追求皮膚白,
連牙齒也要白亮亮!
擁有白淨的牙齒,讓你的笑容更加迷人~
現今有很多美白牙齒的產品,
裡面到底含有什麼成分能讓牙齒煥然一新呢?
連牙齒也要白亮亮!
擁有白淨的牙齒,讓你的笑容更加迷人~
現今有很多美白牙齒的產品,
裡面到底含有什麼成分能讓牙齒煥然一新呢?
Photo credit: FromSandToGlass via Flickr CC-BY 2.0
先來了解牙齒的基本組成,牙齒本身是由琺瑯質、象牙質、牙髓及牙骨質所構成。牙齒的表面層是琺瑯質,也稱做為牙釉質。琺瑯質是由 氫氧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Ca10(PO4)6(OH)2)所組成,這是一種相當堅硬的物質,除了咬碎食物之外,也保護下層的象牙質,所以琺瑯質對牙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保護層。
photo credit: dental-inno via pixabay. CC
雖然琺瑯質非常堅硬,但碰到酸性物質會開始溶解,所以後天的保健不可輕忽。一般而言,牙齒變色的原因分為 外因性和 內因性。
外因性是外在原因造成牙齒表面變色,包括:
1.口腔衛生不良:沒有如實的清潔牙齒,容易造成牙菌斑或是牙結石的堆積,讓牙齒變黃。
2.飲食生活習慣:常食用高色素的飲料或食物,像是茶、咖啡或可樂等飲料,或是常抽菸、嚼檳榔皆會影響。
3.長期使用某些漱口藥水:漱口藥水若含 氯己定(chlorhexidine)成分,持續使用數週,牙齒會有黃褐色染色或斑點。
photo credit: AnnieSpratt via pixabay. CC
內因性因素是牙齒本身顏色受到影響,原因有下列幾種:
1. 先天牙齒略黃:遺傳基因影響牙齒顏色。
2. 年齡增長:當年紀越長,外層琺瑯質磨損,色素沉積牙齒內層,會讓牙齒顏色變黃。
3. 撞傷或曾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血液中的血紅素或根管治療藥物沈積在牙齒內部,會呈現較暗的顏色
4. 四環徽素類的藥物:牙齒在發育鈣化的過程中,若服用大量四環黴素,會造成牙齒呈黃褐或是灰棕色,表面也可能會有顏色不均勻的色帶形成。
Photo credit: Azzazello via Flickr CC-BY NC2.0
市面上有許多美白牙齒的選擇,須先了解變色的原因是什麼,進而對症下藥!
「外因性」是牙齒表面變色,較好清除,平時可選用美白牙膏來清潔,裡面的成分含有研磨顆粒,如二氧化矽(SiO2),或者是化學藍色染料(blue covarine)。研磨顆粒能夠研磨掉牙齒表面的汙垢,而藍色染料能夠平衡黃色牙齒,看起來會白一點,就像是在牙齒上加濾鏡特效。(※研磨顆粒太大的美白牙膏可能會破壞琺瑯質,建議買不同功效的牙膏做替換。)
也可直接找牙醫幫你洗牙、拋光、噴砂等。洗牙主要是清除牙結石,也能去除一些色素斑點。拋光利用橡皮套加上磨光糊劑去除掉牙齒上的牙菌斑、色素斑點,使牙齒恢復原本的顏色。而噴砂處理是噴碳酸鈉粉末(Sodium Bicarbonate)、水、空氣所組成的水霧,將牙齒所有的染色都清除乾淨。
photo credit: Photo-Mix via pixabay. CC
由於「內因性」是牙齒齒質內變色,只清潔掉表面是無法變白,需使用化學藥劑。例如訂做牙托、牙齒冷光、雷射美白或是瓷牙貼片。
牙托內會有牙醫師處方的漂白凝膠,可拿回家配戴。而牙齒雷射、冷光美白會使用較高濃度的 過氧化氫(H2O2)塗於牙齒表面,將有機色素分解至無色素結構,並利用高能量光源來催化藥劑,藉以加強美白的效果。少數嚴重變色的牙齒可使用瓷牙貼片或瓷牙冠將顏色遮蓋住。
photo credit: Wahyu Wijanarko via Flickr CC-BY NC2.0
不管做哪種牙齒美白,若是含有化學藥劑成分,建議先請教牙醫,並做好口腔檢查,因為藥劑可能經由蛀牙或是牙根進入牙髓而造成傷害。
另外小編要提醒若是過度的美白可能會使牙齒變得敏感。美白完牙齒之後,生活上的飲食習慣以及保健都還是要注意!預防勝於治療,平時的保養才是最重要的~
by 牙齒容易蛀牙的Lu編
延伸閱讀:
每天擠你多一些,牙膏是用什麼做的?
起床的口臭味?
參考資料:
What IS the best way to whiten your teeth? Experts reveal the science behind gels and bleaches and why toothpastes won't work
馬偕紀念醫院口腔醫學部衛教資訊-牙齒美白知多少﹖
齒的構造
泛科-氟化物為什麼能保護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