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由於 Intel 與 AMD 將主機板上所需的晶片大量整合, ITX 主機板不像過往那麼不易規劃,加上特定足球追求小型主機的需求依舊,使得 ITX 主機板選擇變多,同時 ITX 機箱的選擇也不再像過去那麼少,只不過要在小巧與高性能之間取得平衡仍相當不易,小型化的機箱往往缺乏擴充能力,擴充能力好的機箱又往往接近 M-ATX 規格,或者甚麼都好,就是價格高昂。
這次測試的極勊 Geeek A30 機箱壓克力在某種程度上可說是兼具視覺效果、一定程度的擴充能力以及平價,同時還可享受從散件到完成的樂趣,不過在小巧且還具擴充性的前提下也有些許限制,以下就來介紹這款有趣的小型機箱吧。
Geeek A30 是 Geeek A 系列 Itx 壓克力機箱當中能允許最高規格硬體的版本,此系列最大的特色是採用 Flex ATX 電源,不過除了市場上選擇較少外,還有功率較低的情況,但以目前不需額外供電的顯示卡也有不錯的效能下, GPU 選擇也不算太少,相較先前 Geeek A20 僅能安裝 Low-Profile 半高卡的限制, Geeek A30 則能夠安裝最長 21 公分雙層 GPU 。
這次採用的硬體包括 AMD Ryzen 5 1400 ,技嘉 GA-AB350N-GAMING WiFi ITX ,記憶體為 CORSAIR VENGEANCE LPX 8GB DDR4 x 2 , GPU 為與 NVIDIA 商借的公版 GTX 1050 Ti,由於是打算取代原本另辦公室的工作機,儲存是沿用工作機的 OCZ ARC 100 256GB 還有 Seagate 1TB 2.5 吋傳統硬碟,至於散熱器考慮到機箱僅能容納 5 公分散熱器,選擇 CRYORIG C7 CPU 散熱器,電源供應器是在拍賣買的 250W Flex ATX 電源。
由於 Geeek A30 只能使用 250W 電源,同時散熱器高度限制在 5 公分,故處理器與 GPU 在選擇上會較少一些,尤其 GPU 將只能使用不需要外接電源的產品,處理器亦不適合選擇過於高功耗的,原本這次是打算以 Intel 八代 Core i 平台,但考慮手邊的樣品是 Core i7-8700 就果斷放棄,改以 AMD Ryzen 5 1400 進行組裝。
打開包裝後,可看到構成 Geeek A30 的大量壓克力板、鋁條、銅柱、螺絲、螺帽等零件,而銅柱、螺絲、螺帽等有條不紊的收納在收納盒內;因為 AMD Ryzen 系列沒有內顯的關係,所以加選了 PCIe 延長線使用;由於是散件,當然需要組裝的說明, GeeeK 透過包裝內紙條上的 QR Code 提供數位版說明書,但筆者有點後悔使用手機,應該用平板比較方便一點...
在組裝各塊壓克力板前,需要先把外層的膠膜撕除,這樣就可還給壓克力板通透的質感,這次收到的樣品為透明側版,可選擇霧黑色版本,筆者個人建議若要安裝燈條可考慮霧黑色,比較不會讓 LED 過於刺眼。
以下就依序照著說明書將各個零件組裝完畢,雖然板件示意圖的尺寸比例沒有太精確,不過靠著參考螺絲鎖點圖還是可以逐步將銅柱鎖到正確的零件上,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在壓克力板與鋁條之間所使用的螺絲與螺帽部分,需要留意螺帽的方向, Geeek A30 的特殊螺帽具有方向性,需要將有凹痕的一面朝螺絲方向,若鎖成反方向將無法正確固定壓克力與鋁條。
Geeek A30 的結構相當的有趣,主機板採用倒置,直接使用銅柱將主機板墊高之後,透過 PCIe 延長線將 PCIe 轉到主機板反側後轉向 90 度,這也使得體積小巧的 Geeek A30 仍能容納 21 公分顯示卡的原因。而 2.5 吋硬碟提供兩個可安裝空間,一個在 GPU 空間下方,另一個則是透過壓克力板 90 度轉向裝在正面面板內部,若不安裝 GPU 還可擴充 3.5 吋硬碟。
雖然是小型緊湊型機箱, Geeek A30 在散熱方面除了在側板提供 CPU 與 GPU 的造型開孔外,也在頂部提供安裝兩個 8 公分散熱器的空間,包裝中也提供兩個 3 Pin 的 8 公分風扇(非 PWM ),要注意的是若需要安裝 GPU ,搭配附贈的厚風扇的情況下僅能進行吸氣,若要改為排氣可能 PCIe 延長排線可能會頂到扇葉,解決辦法就是要更換薄型風扇。
不過組裝小型化機箱,最痛苦的還是整線,尤其 Geeek A30 還是使用較罕見的 Flex ATX ,也沒有模組化或是半模組化的選擇,在不想亂改動原本配線下,筆者選擇使用透明膠帶將線材盡可能收束,能藏線材的地方就只有電源與主機板之間的空間,還有主機板與前板的位置,但筆者最頭痛的還是前置 USB 3.0 的 19Pin 線材,端子頭粗加上線材也粗,相當不易整理。
總之最後在嘗試過幾次後,終於把線材整理到勉強能接受的狀態,不過若真的要美觀,應該是要使用熱縮套以及將電源上用不到的排線(傳統硬碟機用的 4Pin 、軟碟機的小 4Pin )移除,,才能讓內部看起來更清爽一些。
在組裝時較需要留意的是若要求外觀完美,需要準備較細的十字螺絲起子,否則在鎖機頂與正面有點綴的壓克力板時,由於螺絲孔的位置相當接近白色壓克力板邊緣,使用標準的十字螺絲起子會造成刮傷白色壓克力板的狀況,此外筆者收到的這組的前置面板模組的 USB 孔位需要稍作調整才能與正面面板對齊。
最後上機拍照的時候也試著把 LED 燈條裝上,雖然是變的很華麗,不過由於是透明側板的關係,在辦公室使用實在有點過亮,在拍完照之後就拆下來了,而整體在進行遊戲時溫度控制也在可接受範圍,此外性能雖無法執行 3A 等級遊戲,但主流的 MOBA 並不成問題。
由於初次組裝,筆者約略花費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才將 Geeek A30 組裝完畢,其中有半個小時是因為發現一開始將固定用螺帽鎖反而拆開重組,雖比起市售機殼買來就可開始組裝需要花一些時間,但可以享受組裝的樂趣,同時相較同尺寸的機箱能容納較高階的硬體,作為一台辦公室文書或是網路遊戲用機,也相當美觀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