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去中心化服務優勢及適用場景

2018.01.23 08:33PM
pexels-photo-730574

近代資訊科學範疇內當我們談起了大數據時,往往會引入分散式系統的觀念。畢竟單一中心或單一計算器的容量必然是有限的,面對天量的服務需求時走向分散式是很明確的方向。嚴格說來去中心化和分散式系統是有七八成相似的。不同的地方在於去中心化系統沒有一個全知的中控中心,而是採用了共識決的方式讓系統得到穩定。

共識決的數位貨幣

數位貨幣就是基於各種共識決而產生驗證結果的能力,同時也因為開發者都是社群人員,因此在共識決協議、系統架構設計、網路傳輸方式等等都是公開透明的,也用到了許多開源軟體專案,所以只要是信譽足夠的體系,就算用戶都不懂資訊專業,也可以放心使用,因為有太多的社群高手在幫系統維護以及檢視各種上線的程式碼。在第二代的區塊鍊系統如乙太幣上線後,我們就可以發現有許多去中的應用程式透過了ERV-20的標準發行。

當然目前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發展還在早期起步的階段,因此仍然百家爭嗚的情況,而一般可以見到的去中心化應用大多會基於以下的架構來施作:

  1. 一個Peer-to-peer對等的聯絡網路。這個網路負責了所有控制資訊的廣播傳送。
  2. 一個安全的區塊鍊共識標準。
  3. 一個安全多功能的智能合約協定。
  4. 一個核心的功能提供程式。核心功能包括了很多種不同的應用,但是不代表所有的資料會被寫入區塊鍊中,因為區塊鍊的加密及維護是非常消秏資源的,所以大多只有與系統控制相關或是交易、信用資訊相關的重要資訊才會寫入區塊鍊中。

就一個資訊系統設計來說去中心化的應用是比單機的更加難設計的,但是它能達到的效果也是在非去中心化系統做不到的。在去中心化系統中,只有大多數應用軟體節點都失能了系統才可能全面癱瘓,而且系統的容量以及安全性會隨著使用者的增加而自然增加,而且用戶因為參與服務可以得到數位貨幣所以對系統的向心力以及忠誠度都更高。

大量節點的環境適合搭配去中心化應用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想見,去中心化應用是非常適合用在有許多參與者、需要大量節點、有大量資訊必需交換的各種場景的。這中間包括了線上遊戲、線上交易系統、大規模的資料分析系統、大規模的儲存系統、大規模的資訊收集系統等等。若是中間又涉及了交易的過程,那麼去中心化區塊鍊就更加適用了。

在前些年我們在媒體上看到了許多號稱自己是雲服務的相關系統業者,但是事實上他們提供的都只是一堆強化的Client-to-Server架構服務,並沒有用到真正的雲概念。這些不怎麼正統的雲架構服務如果沒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其實都只是一堆Me too的生意,比起區塊鍊去中心化服務可以帶來的浪潮而言,他們都是很容易被取代的一群。

真正的雲概念,用戶和用戶是真正可以互相交易、溝通的,而這中間的過程如果又有數位貨幣的區塊鍊系統做為信用力的仲介,那麼用戶自然就各願意參與了,我們以最近某些新上架的數位貨幣來說,有些公司是利用區塊鍊記錄你提供了多少計算能力給系統中需要的人、有些則是記錄您提供了多少儲存空間,只要用戶提供服務、數據等等,就可以換取貨幣,而只要利用貨幣就可以換來大量的服務以及資訊。這其中最特別的就是用戶間資訊的儲存以及交換、販售。

和單純買賣基礎架構能力的區塊鍊來說,SDChain就是屬於非常先進且宏觀的平台,身為IoT的先驅者,SDChain提供的是一個全功能的服務平台,除了具有數據儲存、分析的能力之外,更可以達成信息交換、買賣、公證等具有高階商業價值的效用。

投資了IoT相關設備的用戶在參與後不但可以享受IoT帶來的便利,更可以有機會與合作業者共同創造利潤,不再是只能花錢買服務。相對而言,相關服務商也可以利用SDC平台拿到更多更有忠誠度的客戶,不必再像目前一樣卡在非常空洞的架構模型中卻不知大眾為何要來參與。我們可以說在SDChain區塊鍊服務出現之前,IoT是不知為何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