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蘋果更新旗下 MacBook Pro 產品線,換上 Intel 第八世代的處理器,尤其還可選配當前筆電處理器最高性能的 Core i9 處理器,對於一些專業工作者也很期待在升級六核心之後帶來的工作效率提升;然而國外的一位影音部落客在收到他的新款 i9 MacBook Pro ,發現 MacBook Pro 的散熱設計,恐怕無法讓 Core i9 在重度負載維持高效能。
他同時以第七代平台的 MacBook Pro ,以及採用 i7-8750H 的技嘉 AERO 15 作為對照組進行,在一開始的燒機測試發現 i9 版的 MacBook Pro 由於處理器溫度難以散去,導致時脈被鎖在比預設時脈還低的 2.2GHz ,而 AERO 15 雖然溫度也差不多,但仍能維持 3.1GHz 時脈,同時以 PREMIERE PRO 將 5K 解析度的 SCARLET-W 影片轉換為 4K H.264 ,在如此消耗處理器資源的情況下, Core i9 受到高溫影響並未發揮它應有的水準,他嘗試把機器放入冷凍後發現效率好了許多,附帶一提的是 AERO 15 在此高負載轉檔的測試下效率遠勝前後兩代的 MacBook Pro 。
雖然蘋果 MacBook Pro 採用了鋁合金機身,但隨著機身設計強調薄型化,還有整體造型又強調設計感,不若類似硬體規格的 Windows 機種為了散熱直接在機身設有大型的進氣口與散熱口,對於高負載後的解熱勢必會有影響,尤其對於原本是為旗艦級電競機種與發燒超頻玩家提供更高原始時脈與不鎖頻的 Core i9 來說,或許當前 MacBook Pro 追求設計與薄型化的散熱設計是無法讓它發揮全部效能的。
然而,由於連採用七代 Core i7 的上一代 MacBook Pro 在轉檔時速度也不及 AERO 15 ,也可能真正的過熱關鍵不一定是因為 CPU ,或許也有可能是 GPU 發熱後囤積在機身內,使整機的溫度飆高。
新聞來源: 9to5Mac
47 則回應
上次看直播還聽到超大風扇聲害我快關掉XDDD
底下看來有四階溫度
紫25_電源線
紫紅30_手靠處
紅35_鍵盤外圈
黃40_鍵盤中央內圈
底下放個強力風扇增加風流
加致冷片降低環境溫度
確保入風口溫度在20度甚至零度以下
也降低機殼溫度
基本上校能就能衝出來了
散熱模組的主力風扇大概是兩顆7*7風扇,
用的可能是兩到三根熱導管的模組,
但這種紅外線圖來看與早期的機器來說
頂多模組鰭片才70*30*6mm*2組
以體積來說解熱上限可能還不到75w,
瓶頸主要在模組體積上,除非NB的Z軸加厚
介質材料影響是均衡瞬間熱度但不是重點
畢竟把熱送走的能力才是主要條件。
(圖為網路,不過散熱模組應該不會差去哪
除非散熱技術有超乎尋常的改進,
如放奈米碳管複合材料等
或是英特爾有大幅製程改善
又或是用降校能避免高熱
否則在輕薄筆電放這個
只是用來整研發人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