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的硬體技術將走向「輕便化」,未來進化到只需要一支 iPhone、一台電腦,就能隨時隨地讓虛擬偶像 Live 在觀眾面前。

虛擬偶像正夯!延續昨天 17 直播日本感謝祭,今天則是來到虛擬偶像的發源地秋葉原,來介紹跟 17 深入合作的公司 Balus,帶讀者們直擊虛擬偶像 V-Liver 的拍攝現場。
走進 Balus 辦公室首先進入眼中的是一大片的動態捕捉攝影室。硬體建置方面 Balus 在約五坪的空間中,上下左右搭設了總共 16 台動態捕捉鏡頭,並在動作演員身上安裝 53 顆空間感應器。軟體方面則是先用 Vicon Shogun Live 捕捉演員身上感應器的空間定位,並經過 Motion Builder 重現將演員動態的數位化,最後再用 Unity 與 MAYA 繪製出虛擬偶像的 3D 建模。

「硬體建構並不複雜,就算要把整套設備搬到其他地方拍,也只要 2 個小時就能搭好。」Balus 社長林範和解釋 Vicon Shogun Live、Motion Builder 等動態捕捉的部分也不難,但虛擬偶像難是難在如何把 3D 建模畫得可愛、生動。「臉部、手指,跟眼睛是最難的部分。」



林範和介紹日本虛擬偶像風氣開始於 2016 年,經過 2017 一年爆發期,估計已有 5000 名虛擬偶像在市場上競爭。Balus 旗下現在就有七位虛擬偶像,為了展示其動態捕捉的技術力,今天向台灣媒體進行 Demo 的虛擬偶像是特別善於舞蹈、演唱的男性角色「海斗」。

在採訪中也有台灣媒體問他們的拍攝方案跟 HTC Vive 之間有什麼差異?林範和就說,透過動態捕捉與明確的空間定位資料,不僅能支援更多人數,也能做出更多元、激烈的動作,透過 OBS 直播到平台上的畫面也會更穩定。
但雖然硬體方面不是經營一位虛擬偶像最難的部分,但是林範和說他們正在致力於將技術「輕便化」,未來進化到只需要一支 iPhone、一台電腦,就能隨時隨地讓虛擬偶像 Live 在觀眾面前。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