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AI 在手機產業成為討論話題,繼 UL Benchmark 在 PCMark 提供機器視覺測試項之後,安兔兔也提供稱為安兔兔 AI 的測試基準公測版,安兔兔號稱此項測試基準可提供一個量化的基準,不過由於業界 AI 還未標準化,安兔兔強調安兔兔 AI 是與包括高通、聯發科、華為海思、 NVIDIA 等業界廠商共同合作開發。
不過其實手機的 AI 應用多半還是著重在機器視覺上,安兔兔 AI 的測試項也不例外,基於圖片分類與對象識別兩種機器視覺應用。圖片分類是以 200 張圖片作為基準,基於 Inception v3 神經網路,至於對象識別則是透過 mobilenet ssd 神經網路進行共 600 frame 的影片進行辨識。
由於目前業界的平台所使用的 AI 技術與硬體不完全相同,安兔兔 AI 則是透過合作廠商所提供的 SDK 將原始神經網路轉化成各平台支援的神經網路,故檔案大小略有差異,但強調不同廠商的晶片所進行的測試樣本會在相同的標準下進行。
另外在補充項目下,安兔兔指出由於此測試項是針對 AI 部分,故處理器平台若使用相同的 AI 引擎,分數的落差將會很小,例如高通的 Snapdragon 845 與 Snapdragon 710 的 DSP 相同,在此測試項分數接近,此外三星還未釋出 AI SDK ,所以三星的平台僅能與 CPU 進行,而華為海思當前在對象識別由於引擎僅能使用 CPU ,故此項目得分也會偏低,同時不同的 Android 系統版本也會有分數的落差。
新聞來源:安兔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