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 MWC 是許多手機品牌以全新機型展示對 5G 遐想的舞台,而華為亦藉 MWC 發表品牌首款摺疊螢幕機種 Mate X ,雖然由於華為內部規劃 Mate X 將只有 5G 版本、並將以開始營運 5G 的電信商、國家為優先上市,在台灣預計要至 2020 後才會開放 5G 商用營運,短時間也不確定 Mate X 會否在台灣推出,然而華為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公司仍邀請到華為旗艦手機營銷專家 Wally 帶著其中一隻 Mate X 的工程機進行產品解說與概念介紹。
關於 Mate X 較完整的技術規格可見先前發表會的報導,簡單來說 Mate X 採用達 8 吋的 8:7.1 摺疊螢幕,折疊後呈現主 6.6 吋、副 6.38 吋前後雙螢幕,藉由將天線、徠卡相機模組與 USB Type-C 、開關與指紋辨識器等主要機構集中在背面一側的方式使機身能夠薄型化,並且在左右機身內各配有一顆電池,可支援達 55W 快速充電,核心則為華為自家 Kirin 980 搭配 Balong 5000 5G 數據機。
Mate X 規格介紹: MWC 2019 :華為發表摺疊 5G 手機 Mate X ,展開八吋螢幕、 折疊後雙面 6 吋設計、售價達 2,299 歐元
Wally 提到,由於現行 Android 系統還未完整的針對摺疊手機的設計進行介面最佳化,當前的 Mate X 的 UI 規畫主要還是由華為操刀設計,但由於離上市還有一些時間,這次帶來的工程機主要是進行應用展是與設計概念的傳達。
Mate X 的重點在於摺疊機構設計,藉由類似手錶金屬錶帶的拉伸式結構,使螢幕往內折時關節與關節之間的機構可內縮,使得位於關節外層的螢幕總長度不會因為捲曲而被拉展,同時機構具備防呆設計,在非暴力凹折的情況之下,攤平後會聽到喀聲並固定攤平,不會讓消費者在正常使用下發生非正確方向彎折的情況,同時當手機螢幕摺疊後,在內側設計有卡榫,需要按下相機模組下的開關鍵才可展開螢幕,螢幕平常摺疊時不至於鬆脫,也減少關節的耗損。
雖然 Mate X 折疊後具備前後雙螢幕設計,不過就機構而言較小的螢幕則是被視為副螢幕,同時可看到在當前 Mate X 的介面設計,背面的螢幕在下方維持與正面螢幕相同的畫面比例,在上方有一大塊留黑與自拍快啟鍵; Wally 表示華為此舉是為了維持無論是前或是後螢幕在比例的排列都相同,避免使用背面螢幕時畫面異常的拉長,故當前 UI 選擇不採用滿版設計、留下大片空間。另外, Mate X 利用感測器偵測使用者注視的是正面或是背面的螢幕,可在使用時切換到使用者所看的螢幕,維持單一面螢幕運作。
由於當前整體 UI 還未達最終版本,不過 Wally 表示,當前在摺疊情況下,前後中間的圓弧區塊將會禁用觸控避免誤觸,但軟體開發人員也在思索藉由螢幕邊圓弧形提供更多應用的可能;由於 Google 官方還未原生針對 8:7.1 的螢幕比例提供最佳化,用於看影片上下會有明顯的黑邊,而現階段的 UI 亦不支援展開下的上下切割多工, Wally 認為當前展開模式的大螢幕仍較適合用於網頁瀏覽、資料查詢與閱讀電子書使用,不過部分遊戲如 EA 的 Real Racing 3 已經可支援此螢幕比例。
摺疊大螢幕另一個好處就是可提供寬敞的虛擬鍵盤輸入空間,像是以手握持後的雙手快速輸入,或是放在桌上後利用機構產生的自然傾斜,呈現猶如鍵盤般的微傾斜角度,未來推出後若搭配影像輸出到大畫面, Mate X 本身亦可充當作為文書的鍵盤使用。
同時,透過摺疊螢幕設計, Mate X 採用單一組高品質的徠卡相機,做為提供主要拍攝、自拍等應用,如此一來無論是自拍或是拍攝風景都有相等的高畫質;華為亦在 UI 方面針對 Mate X 的可折疊特性提供附加價值,例如展開時提供全屏取景,拍攝的照片即可做為桌布使用,不需擔心拍攝後的畫面配置不合宜,同時可在拍攝人物時折起手機,並在選單中讓具備相機側的螢幕亮起,對方可看著自己的影像調整動作與構圖。
Wally 提到,當前各家亟欲藉由新概念展現 5G 的應用,大螢幕的影音體驗就是其中的重點,華為 Mate X 也想透過嶄新的折疊螢幕呈現新一代手機的可能性;筆者也問到為何當前 5G 機種都是相對較大螢幕的機型時, Wally 也提出他個人的看法,他認為 5G 機種誠如先前所說是為了展現大螢幕外,大螢幕機種亦帶來較多天線可配置的空間,還有更大容量的電池,畢竟 5G 技術較 4G 需要更多的天線,同時也在初期會較 4G 機種的功耗提升,大電量也是有其必要的。
5 則回應
智慧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