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 Gogoro 3 發表會後,現場也開放媒體拍攝此次的新車款,此次 Gogoro 3 車系仍舊提供標準的 Gogoro 3 與 Gogoro 3 兩個版本,但不同於 Gogoro 1 、 Gogoro 2 的標準版本與 Plus 主要是配件上的差異化, Gogoro 3 與 Gogoro 3 Plus 則是連動力都不相同,也連帶影響兩個版本的功率與最高速,然而睿能現在已經在官網取消 Gogoro 2 標準版,似乎也讓人聯想到現在的 Gogoro 3 有些承襲當時 Gogoro 2 標準版的意義。
雖然 Gogoro 3 提供六款車色,不過僅有簡單灰為兩個版本皆可選擇的配色,檸檬雪酪、楓糖摩卡、藍莓慕斯等三色為 Gogoro Plus 專屬色,而晴空藍、漿果紅為 Gogoro 3 專屬的配色。
除了車色外,分辨 Gogoro 3 與 Gogoro 3 Plus 最快的方式是車頭右側,若可看到 iQ4.0 的飾板就是 Plus 版本,若看到實體鑰匙則是標準的 Gogoro 3 ,至於杯架與掛勾則是兩款車輛的標配。
雖然 Gogoro 3 仍有著與 Gogoro 2 近似的整體設計,不過從設計細節可感受到 Gogoro 3 是一款定位在更入門的車款,其中前後燈組的設計簡化許多,車頭燈少了定位環,車尾燈也變更成單一的尾燈燈條,同時後扶手設計為接近傳統機車的模式,後座的腳踏板改為固定式而非飛旋踏板。
Gogoro 3 車頭的設計也較 Gogoro 2 更為簡化,水滴型的車頭顯然減少了整體的面積,而龍頭液晶顯示的設計也不再像 Gogoro 2 的酷炫,採用簡單的單色液晶顯示,從龍頭的按鍵可看到 Gogoro 3 也少了方格旗模式的按鍵,這也意味著 Gogoro 3 僅有一種加速模式,官方是預設為較和緩的加速曲線而非電動馬達的線性曲線,但仍可藉由每個月增加 249 元啟用 Sport 模式,不過感受可能就不像還有方格旗模式的 Gogoro 1 、 Gogoro 2 車系明顯。
雖然 Gogoro 3 的車頭燈少了 Gogoro 2 的定位燈圈設計,但也使得 LED 投射式頭燈有更大的反射空間,在現場看起來頭燈的表現似乎比 Gogoro 2 還明亮。
雖然車型近似 Gogoro 2 ,不過 Gogoro 3 進一步調整車廂設計,硬是比 Gogoro 2 的 25 升多了一些,達 26.5 升,可順利放進一頂全罩或是兩頂 3/4 安全帽。同時, Gogoro 3 的中柱設計也更為妥協,不再像 Gogoro 2 還稍微與車身線條融合,現在就是單純的傳統設計中柱,但也有著可單腳立起的省力優點。
雖然乍看下 Gogoro 3 的前後胎設定、輪框、碟盤幾乎與 Gogoro 2 相同,也同樣具備 CBS 連動煞車與前倒插設計,不過 Gogoro 3 的前輪由 Gogoro 2 的單向雙卡鉗變成單向單卡鉗,制動力多少會有些影響,同時煞車油管也採用橡膠而非 Gogoro 2 Plus 的金屬油管,後避震也改為不可調預載的固定式避震,雖然結構上應該可以流用 Gogoro 3 的各式改裝避震,但還要等官方確認。
至於採用 PP 材質作為車殼是好是壞還不明確,畢竟 PP 材質的特色是無法進行烤漆、只能使用塑料原色,不過也表示輕微刮傷就不用擔心漆層與底色不同的問題,但車子的質感也有點過於繽紛、較像是兒童學步車的風格。反正對很大一部分客群來說,外觀永遠不是最大的問題, CP 值/划算恐怕才是他們最在乎的。
另外也把官網的比較表幾個筆者覺得 Gogoro 3 兩個版本與 Gogoro 2 Plus 有較明顯差異的地方截圖,筆者也把覺得影響比較大的地方圈起來。幾個比較明顯的差別包括儀表板、動力數據、車重、後避震是否可調預載、前煞車為單卡鉗或是雙卡鉗、煞車油管材質、鑰匙與置物箱開啟方式等等。
若以筆者個人的用車習慣,單看 Gogoro 3 與 Gogoro 2 一系列車款的數據與規格,可能還是會比較傾向選擇 Gogoro S2 ,畢竟先前試乘的結果,雖然覺得 Gogoro 2 的動力合乎需求,但非 S2 版本的避震還是少了點騎乘的信心,若以此類推,動力更貧弱、沒有方格旗模式、避震也更簡化的 Gogoro 3 系列或許不是筆者偏好的風格,但若是不在乎加速性能表現、避震喜歡偏舒適、希望車子耐刮,或許 Gogoro 3 會是可考慮的選擇,只是若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似乎 Gogoro 3 近七萬的原始售價也不算平民買菜車了。
20 則回應
也只有一代可以看
剝皮酒店般的經營模式
根本沒比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