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X Cloud Orrbit 電競耳機動手玩,集結 Audeze 單體技術與 Waves Nx 數位聲學的 3D 空間耳機

2019.11.20 06:08PM
照片中提到了HYPERX、HYPERK、CLOUD ORBITS,跟哈里的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音響器材、產品設計、產品、頭戴式耳機

HyperX 的一系列 HyperX Cloud 電競耳機由於平價且表現不惡,深受不少遊戲玩家的推崇不過或許也是看到高階遊戲玩家對於更高品質的耳機有所需求,今年 HyperX 宣布與美國知名平面振膜技術耳機品牌 Audeze 、數位聲學大廠 Waves 合作,開發 HyperX 第一款高音質、具備頭部追蹤的 3D 音訊電競耳機 Cloud Orbit S ,早先也針對這款耳機進行評測。

照片中跟奧特林厄姆藝術學院有關,包含了超級、汽車設計、金士頓HyperX、產品設計、音響器材

▲外觀採用消光皮革漆

Cloud Orbit S 雖然在外型有著 HyperX Cloud 耳機系列的特色,不過對發燒玩家應該不難看出它是 Audeze Mobius 的鑾生耳機,耳機殼體使用消光黑的皮革漆處理,耳罩才質明顯比起多數電競耳機質感好了許多,不過其皮革漆品質能否在台灣高溫潮濕環境維持長久不脫落還須待時間證明。

照片中提到了HYPERX、CLOUD ORBITS、GAMING HEADSET,包含了金斯敦Hyperx雲軌道、金斯敦Hyperx雲軌道、金士頓HyperX Cloud Flight、金士頓HyperX Cloud II、麥克風

▲搭載 Waves 的 3D 技術是 Cloud Orbit S 的一大特色

Cloud Orbit S 有兩大特色,其一是搭載來自 Audeze 的高品質平面振膜,其二則是具備 Waves 的 Waves Nx 3D 沉浸音效與 Waves Nx 頭部追蹤技術,這也使得 Cloud Orbit S 相較其它 HyperX Cloud 耳機有決定性的不同。

照片中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 Cloud Orbit S 採用 Audeze 平面振膜技術

Cloud Orbit S 搭載的 Audeze 平面振膜技術/平面磁極單體對音樂發燒友應該不陌生,這也是 Audeze 的拿手絕活,平面振膜技術採用印刷電路板在振膜印出迷宮圖,搭配與其對應的磁鐵陣列,使振膜發聲較市場常見的動圈振膜更為穩定,具備低失真與瞬態表現,也因此讓 Audeze 在發燒耳機市場一戰成名。

然而平面振膜雖不像靜電單體需要以高壓電驅動,不過比起驅動動圈單體仍是來的費力,即便市場上有幾款強調可輕鬆驅動的鑑賞級平面振膜耳機,不過對鎖定遊戲族群且可跨多種遊戲機的 Cloud Orbit S ,透過主機進行直接驅動仍可能難以驅動,尤其像是 PlayStation 4 的類比輸出還是透過控制器,先別說能否達到好聲音,甚至連提供的充裕音量都有困難。

照片中包含了線、同軸電纜、線、同軸的、產品設計

▲雖然 Cloud Orbit S 可提供類比輸入,不過仍需開啟耳機開關

故 Cloud Orbit S 的基本設計就是一款內建放大器的電競耳機產品,即便是以類比輸入,仍需開啟電源、啟動內建的放大器驅動單體,若未打開開關則是完全無聲;不過如此一來也確保 Cloud Orbit S 無論是透過 USB 數位介面或是 3.5mm 類比介面都可提供良好的驅動表現。

當然,為了驅動單體並不完全是 Cloud Orbit S 採用內建放大器的唯一原因,另一項關鍵就是為了使 Cloud Orbit S 無論在數位或是類比模式下都可使用 Waves Nx 技術; Waves Nx 技術包括兩部分,其一是 Wave Nx 3D 沉浸式環繞音效,第二項則是更獨特的 Waves Nx 頭部追蹤技術。

照片中提到了AUDEZE,跟神經鏈有關,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汽車設計、產品設計、音響器材

▲ Wave Nx 技術是 Cloud Orbit S 相當獨特的技術賣點

現在不少遊戲強調具備環繞音效,不過若是搭配耳機使用,則由於耳機的發聲位置式固定在耳朵兩側,即便是搭配環繞音效技術,也不像揚聲器能夠依照頭部位置調整聲音來源,而 Waves Nx 頭部追蹤技術則可說是為了使耳機能夠提供如揚聲器般正確的空間感的重要技術。

Waves Nx 頭部追蹤技術是透過耳機上的感測器即時偵測頭部位置,並搭配 Waves Nx 3D 沉浸環繞音效技術與 Waves 獨特的演算法,使耳機發出的聲音位置可隨著頭部擺動而變化,產生宛若揚聲器般不隨人物移動而變動的固定環繞音場,乍聽之下似乎不難,不過這會牽涉感測器的反應以及即時透過演算方式將二聲道耳機發出的立體聲進行轉換。

此外, Cloud Orbit S 也沒忘活用數位驅動的優點,藉由整合的 DSP 提供豐富的遊戲用聆聽模式,包括針對 FPS 、語音對話等音訊模式,使玩家可配合遊玩的遊戲類型選擇,若是在 PC 平台,則可搭配應用程式進行個人化音訊自訂,能夠依照玩家個人對於遊戲類型的音訊喜好進一步自行調整。

照片中包含了音響器材、電腦鼠標、汽車設計、產品設計、音響器材

▲ Cloud Orbit S 可透過耳機上的按鍵操作豐富的功能

為了使玩家能夠在非 PC 平台進行操作, Cloud Orbit S 也在耳罩設有控制設計,不過或許是為了減少耳機上的按鈕,  Cloud Orbit S 的人機介面與主流的電競耳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按壓音訊與麥克風滾輪多是為了快速進行靜音,然而 Cloud Orbit S 則有點複雜。

麥克風滾輪短壓後捲動適用於改變預設 EQ 、長按則是改變多聲道模式,音量短按與捲動是做為音樂或影片播放的選曲、長按可停止 USB 充電,至於 3D 按鍵輕按是空間置中,快速按兩下是切換 USB 或是類比輸入,長按兩秒則是用於改變 3D 模式,要使麥克風靜音則需要透過側邊的物理播桿。

照片中跟DS汽車有關,包含了超級、頭戴式耳機、音響器材、產品設計、產品

▲以 USB 模式搭配 PlayStation 4 時需要切換成 2 聲道模式

Cloud Orbit S 強調可支援多平台,不過數位模式則主要以 PC 與 PlayStation 4 為重,如 Xbox One 、 Switch 則需要以類比方式連接,其中筆者搭配 PlayStation 4 時發現接上 Cloud Orbit S 無法啟動耳機,但麥克風卻顯示正常,初步以為還以為是系統問題。

不過最後查詢線上說明書才發現 Cloud Orbit S 若搭配 PlayStation 4 使用,需要將音訊模式切換到 2 聲道模式,也就是長按麥克風鍵,直到聽到語音提示改為 2 聲道模式後,即可正常在 PlayStatiobn 4 使用,據稱原因是由於 PlayStation 4 不支援多聲道輸出,根據線上完整版說明, Switch 也同樣需要在此模式使用。

照片中提到了HYPER,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音響器材、產品設計、產品、設計

▲包裝內配件一覽

Cloud Orbit S 在筆者試用過的電競耳機當中,音質的表現可說是數一數二,拜 Audeze 的平面振膜技術與內建數位擴大技術加持, Cloud Orbit S 若是在遊玩錄音品質較佳的遊戲,加上遊戲畫面若是 3A 等級,其表現宛若在家庭劇院欣賞電影一般。

Cloud Orbit S 不僅有清晰的聲音,同時拜封閉式結構與平面振膜技術,其低頻的質感也遠勝一般電競耳機,畢竟提供單體技術的 Audeze 原本就是在發燒耳機被玩家推崇的大品牌,有著鑑賞級音質似乎也不意外。不過由於封閉設計,對音壓較敏感的玩家可能會覺得聽力壓力較大,建議可透過 PC 上進行客製化調整改變低頻比重,取得較舒適的聆聽感。

照片中提到了H,跟路易威登有關,包含了超級、汽車、頭戴式耳機、汽車設計、方向盤

▲麥克風靜音是透過側邊的開關

但最特別的還是 Wave Nx 頭部追蹤技術帶來的 3D 空間音效,戴上耳機並開啟 3D 功能之後,輕按 3D 按鍵使其進行置中,轉動頭部後,會發現聲音的位置宛如發自揚聲器一樣會固定在原本的位置,使一般的遊戲也像是在遊玩 VR 、 AR 遊戲一樣。

若把 Cloud Orbit S 搭配 VR 、 AR 裝置與遊戲,即便遊戲本身不支援音訊空間追蹤,一樣能提供精確的空間感;另一種情境則是搭配超寬比顯示器或是多顯示器使用,因為這種情境會需要轉動頭部,但傳統的耳機並不能隨著擺頭調整聲音來源,故可能造成位置的誤判,不過具備頭部追蹤的 Cloud Orbit S 就能如揚聲器一般呈現精確的相對位置。

照片中包含了音響器材、音響器材、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麥克風採用模組化,不需使用可卸除

同時, Cloud Orbit S 的麥克風收音品質也相當優秀,不過要注意它需要把角度盡量靠近嘴巴,筆者個人的經驗約在 2 公分左右較佳,若離開到 5 公分以上則在語音派對的朋友提到聲音過小,推測應該是此款麥克風為了避免接收過多環境噪音故有這樣的特質;當不需要麥克風的時候,亦可直接拆下麥克風,只是麥克風有卡榫設計,安裝時要留意不要硬插。

另外 Cloud Orbit S 在規格面可支援達 40kHz 的 HiRes 規格,不過需要將 3D 模式關閉,畢竟經過重新演算的音效是無法達到 HiRes 的規格,若是用於欣賞高音質音樂,也建議可關閉 3D 模式以取得最佳的聆聽體驗。

照片中跟DS汽車有關,包含了超級、頭戴式耳機、音響器材、產品設計、產品

▲使用 USB 模式若遇到 USB 電源不乾淨可禁用 USB 充電、以內建電池運作

對玩家而言,還有一個值得留意的地方,雖然 Cloud Orbit S 在 USB 模式下雖可自 USB 供電,但若是搭配的電腦主機或是遊戲機的 USB 孔電源干擾較嚴重,可長按音量滾輪禁止 USB 對耳機進行充電,由耳機內建電池直接驅動,如此一來就可避開不乾淨的 USB 電力影響耳機的聆聽與麥克風收音。

對於 HyperX 而言, Cloud Orbit S 是相當大的一次嘗試與挑戰,畢竟價格比起過往主打平價的 HyperX 電競耳機有相當大幅度的差別,不過在 Audeze 與 Waves 兩家廠商的技術加持下,確實比起 HyperX 其它電競耳機無論是音質或是特殊功能都有顯著提升,同時獨特的 3D 空間追蹤技術也能使遊戲體驗更上一層樓,對不滿足一般電競耳機的玩家值得一試。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