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水下伺服器密封倉實驗歷經兩年浮出水面,證實水下資料中心低故障且省電

2020.09.15 03:02PM

微軟在 2018 年前啟動了一項創新伺服器實驗,微軟的 Project Natick 團隊把裝有 864 台伺服器與 27.6PB 的密封艙沉入水深 117 英尺的海底,利用海水與洋流散熱,而最近微軟也正式把這套實驗系統打撈出來,並強調實驗相當成功,利用海洋特性不僅使這套資料中心更可靠,也更具能源效率。

水下資料中心是在 2014 年的 ThinkWeek 提出的概念,旨在藉由將資料中心配置在海濱沿岸水底,為居住在沿岸的使用者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同時藉由海水降溫。

▲水下資料中心的故障率僅傳統資料中心 1/8

沉到海裡更可靠的說法聽起來有點奇怪,不過根據微軟的說法,一般伺服器會受到氧氣、濕氣腐蝕與溫度變化的影響,然而 Project Natick 利用密封艙把系統沉入海底,使其處在能夠持續利用海水降溫與密閉環境使伺服器更穩定且不受溫濕度等腐蝕問題,相較一般資料中心,這套位於海底的資料中心故障率僅有 1/8 ,然而由於系統封裝在密封倉並沉於海底,維修也較一般資料中心麻煩。

照片中包含了建造、數據中心、微軟公司、納蒂克計劃、數據

▲藉由密封倉使內部的伺服器與儲存裝置免於溫濕、氣溫影響,且更不易腐蝕

在證實水下系統的可靠度後, Project Natick 的下個目標是希望能夠使水下資料中心系統在達年限後可輕鬆的回收。

資料來源

25 則回應

  • 以為是挖出巨大芋頭。。
    2020-09-17
  • 不能用水冷管 就好了嗎? 維護好再把水冷管安好
    維護時水冷管可以暫時移開部份
    2020-09-17
  • 找到颱風頻繁發生的原因了!
    2020-09-16
  • 比較特別的資料都藏在海溝裡,果然不是傳說
    2020-09-16
  • 防腐蝕怎麼做的啊?
    2020-09-16
  • 大家可能記得 一大部分發電廠是靠海水在冷卻的。(其他沒有海或湖可用的可能是把熱水撒在空氣中的氣冷法。)熱源加熱水製造熱蒸氣推動汽輪機發電 最後還是要冷卻下來 才完成循環。怎麼冷卻?靠海的發電廠 就是讓海水把熱吸走。這才是更猛的人為海洋熱汙染。雖說一個水下資料庫大概會用約千瓦的功率加熱海水 但是原本在陸地上吹冷氣的話 除了變成把熱排到空氣裡 冷氣的電是發電廠來的 發電廠對於海水的加熱也很了不起。
    2020-09-16
  • 現在不是已經有沈浸式機櫃,用不導電液體做降溫?
    2020-09-16
  • 不合理阿,請自來水公司拉條水管來冷卻,有那麼困難嗎?水費也不會很貴,因為可以重複使用
    2020-09-16
  • 來喔,加熱洋流實驗來了!
    2020-09-16
  • 真是下流又自私的企業
    2020-09-16
  • 電湯匙煮海水……
    2020-09-16
  • 不知道有沒有海洋生態影響評估,甚至會不會影響到海洋溫度、洋流等,進而影像氣候
    2020-09-16
  • 科科
    人類覺得加溫大氣已經退流行了
    所以改加溫海洋嗎?!
    2020-09-16
  • 有沒有附鍵盤滑鼠阿,章魚他想查資料,要附8組喔
    2020-09-16
  • 現在server只要電源線跟主機板還有記憶體沒有壞都可以用網路線重開機....
    2020-09-15
  • 開冷氣不行喔?成本有很高嗎?
    2020-09-15
  • 不要太嚴重的問題靠服務器冗餘就好了
    2020-09-15
  • 超級水冷
    2020-09-15
  • 我覺得高緯度,或高海拔的山洞或礦坑比較有可靠
    2020-09-15
    • 維修比海水更麻煩吧...
      2020-09-15
    • 震一下就掰了
      2020-09-15
    • 直接建在水庫下不是更乾脆?打撈時還能順便清淤😬
      2020-09-15
  • 網管人員已經要具備多張電腦證照了。
    現在還要具備潛水員證照。沒有還不能應徵!
    2020-09-15
  • 不就是水冷...放在海中維修人員是要去餵鯊魚的嗎?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