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在日前推出自主光軸 ROX RX 光軸,並率先使用在 ROG Strix Scope RX 這款產品上,而華碩在今年宣布第二世代的分離式鍵盤 ROG CLAYMORE II ,除了延續原本的 80% + 20% 分離設計,也將機械軸改為 ROG RX 紅軸與 ROG RX 青軸,此次則是率先測試到全新的 ROG RX 紅軸版本的 ROG CLAYMORE II 。
ROG CLAYMORE II 已於 4 月 30 日正式上市,建議售價為 7,290 元,提供 RX 紅軸與 RX 青軸兩種規格, 5 月底前購買加贈價值 1,290 元的 ROG Sheath 大型桌墊。
▲相較前一代的 Claymore , Claymore II 是以相同可分離設計理念的重塑之作
▲鍵盤與數字區有絨質保護套包覆,但保護套不具攜帶包功能
距離華碩推出第一世代的 ROG CLAYMORE 已有近五年時光, ROG CLAYMORE II 在設計理念繼承分離結構設計,不過整體機構大幅翻新,並強調強化 80% 主按鍵區與 20 % 數字區連接機構的穩定性,同時除了有線模式外新增 2.4GHz 無線連接方式,外觀則相較第一世代略為變大,不過也同時針對無線使用添加不少實用的功能。
▲頂部透過透明飾板呈現光效, ROG 之眼旁的條狀圖示則可顯示電量
與第一世代產品比較, ROG CLAYMORE II 頂部增加一排設計,除了有著會發光的 ROG 電競之眼以外,還針對無線使用的便利性具備電源指示燈,避免一般無線電競鍵盤在最後一刻才察覺電量即將用盡,同時 20% 數字區除了延續音量快捷鍵以外,還新增四個預設為多媒體控制的可編程按鍵。另外在 100% 模式下同樣可搭配靠墊使用,提供長時間使用的舒適性,不過若不使用數字區時,則靠墊就顯得過長。
▲採用 USB Type-C 介面作為有線模式與充電使用,旁邊的 USB Type-A 需要搭配 USB 3.0 連接埠與關閉快速充電模式才能用於連接 500mA 以下電流的周邊
ROG CLAYMORE II 的 80% 主體區有開關與連接埠,其中 USB Type-C 插槽是作為有線模式與充電使用,當搭配 USB Type-C 快速充電器時可啟用快速充電模式提升近一倍的充電速度,約 3.5 小時內即可將電力充飽,若使用 USB Type-A 型的充電器或是關閉快速充電則需耗時近 7 小時。
▲鍵盤上蓋採用髮絲紋金屬
▲ 80% 主體的底部設計
旁邊的 USB 2.0 Type-A 插槽僅在有線模式搭配 USB Type-C 介面或是 USB 3.0 插槽時提供擴充周邊的功能(須藉由 Fn+F12 關閉 USB 快速充電),不過連接的周邊有 0.5A 的最大電流限制,不能連接過於耗電的周邊產品,另外 2.4GHz USB Dongle 不使用時可收於另一個未有端子介面的凹槽內。
▲數字區仍與前一代相同,無法分離使用
體積相較前一代增加的原因主要還是與無線化有關,畢竟增加包括電池、開關等無線相關的機構勢必會導致鍵盤體積增加,尤其對機械式鍵盤更是如此;尤其 ROG Claymore II 作為一把無線電競鍵盤,也不得不考慮反應使用低延遲的 2.4GHz 技術,藉由搭載 4,000mAh 電池,縱使開啟 100% 亮度燈效仍有 43 小時電力,若關閉燈效則可長達 144 小時。
▲數字區的連接機構
▲鍵盤處的連接機構
▲雖然電子接點仍僅有一個區塊,不過透過滑軌卡榫設計使鍵盤區與數字區更為穩固的連接
▲滑軌對齊後即可將數字區與鍵盤區扣住
ROG CLAYMORE II 的組合機構承襲第一代 ROG CLAYMORE 的理念,借由滑軌機構使 20% 的數字區可安裝在 80% 主體區的左側或是右側,平時不使用則可蓋上防塵蓋降低電子接點裸露的風險,不過數字區無法獨立使用;華碩團隊也強調此次的滑軌機構大幅改善連接強度,確實拿起來比起前一代搖晃程度低不少,不過仍非完全緊密組合就是,若硬要放在大腿上使用多少還是會有點風險。
▲ ROG Claymore II 採用華碩 ROG RX 光軸
雖然 ROG CLAYMORE II 並非華碩第一款 ROG RX 光軸產品,不過畢竟對消費者是比較陌生的新自有軸,華碩也希望強調雖然同樣採用四邊固定的鍵帽與內部穩定機構提供更線性且穩定的手感,不過 ROG RX 光軸與競品羅技的 Romer-G 是截然不同的設計理念,從最根本的觸發方式開到乃到結構,兩者皆為完全不同的產品。
▲可看到方形中空桿與中間的 LED 燈
ROG RX 光軸採用光遮蔽式觸發機制,除了彈簧以外還有 X 型穩定器支撐方形中空桿,鍵帽則透過四個角栓安裝在中空稈上,不同於泛 Cherry MX 型軸或類 ALPS 軸是透過正中央的十字或一字造型的中軸安裝鍵帽, ROG RX 的方形中空桿搭配四個角栓結構的鍵帽在運作時更不易晃動,同時藉由中央簍空的設計將 RGB 燈安裝在正中央,發光也更為均勻。
▲ ROG RX 軸的獨特 X 型穩定器設計
此次測試的 ROG RX 光學紅軸主打平滑且線性的手感,採用 1.5mm 驅動點與 4.0mm 行程,搭配 40gF 初始阻力、 45gF 的觸發阻力與 55gF 的總觸發力;而新推出的 ROG RX 青軸則具備相同的驅動點與行程,不過初始阻力僅 30gF ,觸發阻力與總阻力則達 65gF 與 60gF ,具備青脆俐落的手感。
▲將數字區放於右側能同時兼顧保有完整數字區的 100% 按鍵區以及 80% 鍵盤將握持滑鼠的右手與操作功能的左手更靠近的優點
就使用者的角度, ROG Claymore II 是一把鎖定瘋狂玩家的產品,畢竟多數的玩家會自 80% 或是 100% 當中作出抉擇,或是透過 80% 鍵盤搭配數字鍵盤使用, ROG Claymore II 的優點則是能夠彈性對應 100% 與 80% 需求,同時可將數字區裝在左側的設計,能夠針對狂熱玩家提供兼顧完整 100% 按鍵但又可將右手與左手操作位置靠近的配置方式,並可在右手握持滑鼠的前提直接以左手最方便的距離控制數字區,甫以採用華碩自有 ROG RX 光軸,在 5 年之後再度進化的新世代 ROOG Claymore II 已是一款僅保有設計初衷但截然不同的高階電競鍵盤。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