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理音機構滿足耳機換換病追求的多元音樂風格, Fiio FD7 純鈹振膜動圈耳機動手玩

2021.10.18 04:24PM

雖然 Fiio 是以播放機廣被音樂玩家熟知,不過近年 Fiio 也積極耕耘發燒耳機市場,推出多款耳機產品,今年 Fiio 則帶來一款相當有趣的高階耳機產品 Fiio FD7 ,除了採用 12mm 的純鈹振膜,還結合三種不同的導管與多元耳塞,可使玩家藉由導管與耳塞的組合配出多種風格的音色,價位也訂在相對親民的兩萬台幣內。

照片中提到了dain fos amuvie,跟NoCopyrightSounds、EA骰子有關,包含了框、產品設計、產品、設計、牌

▲ FD7 還有一款延伸的 Fiio 14 周年紀念之作 FDX ,兩者主要在於線材、表面鍍金等差異

FD7 是 Fiio 首款定價超過一萬元的純動圈耳機產品,也是目前 Fiio 動圈的旗艦級產品,另外還有一款 FD7 的孿生版本 FDX ,則是採用 FD7 相同的振膜,但在線材、外觀使用更奢華的設計, FDX 外型採用 24K 鍍金與鑲嵌水晶鑽石,並搭配專屬木製禮盒,以作為 Fiio 品牌 14 周年紀念,不過在基礎技術則可說是近似的產品。

照片中提到了FiiO、S-Bass、M-Balanced,包含了框、產品設計、產品、設計、框

▲ FD7 的包裝採雙層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s ear tips.、Vocal ear tips、SpinFle,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多媒體、電腦硬件

▲下層為耳塞與端子頭

照片中包含了鏈、首飾、產品設計、銀、設計

▲盒裝內的造型金屬片為 MMCX 端子拆卸輔助工具

FD7 的包裝配件是相當豪華的,包括專屬的皮革材質收納包,旋鎖式可換插頭設計的配線, MMCX 端子輔助拆卸工具,共三種的金屬導管,乳白色的磁吸線夾,還有高達 6 大類的各種類型耳塞,除了 Fiio 三種針對不同音色的耳塞,還有記憶泡棉與 Spin Fit 耳塞與三節耳塞,藉由導管與耳塞的匹配,能夠混合多種風格的音色。

照片中包含了五金配件、產品設計、電子零件、設計、電子產品

▲紅色細導管為低頻,黑色導管為標準,綠色導管為高頻

照片中包含了鈕扣、產品設計、設計、產品、巴恩斯與貴族

▲由上而下分別為低頻導管、標準導管與高頻導管

其中導管分為紅色的低頻強化、黑色的標準耳塞(官方則定位在解析)、綠色細導管的超高頻強化三大類。雖然低頻強化導管看似為細導管,不過仍可搭配盒裝內所有耳塞使用,不至於有脫落的強況,另外雖然官方推薦綠色的高頻耳塞可搭配三節套使用,不過由於二節套柱芯較細,安裝難度有點高。

照片中包含了鏈、產品設計、鏈、設計、產品

▲採用 224 芯 Litz 結構純銀導線

照片中包含了電纜、產品、電纜線

▲採用 FABRILOUS 專利旋插替換機構

照片中包含了特寫、首飾、特寫、電纜線

▲內部為 4 針接點,仔細看照片偏下方有防呆用的圓點

照片中包含了產品

▲公頭上具有防呆的凹槽

盒裝的線材為 224 芯的 4 股 Litz 結構導線,採用高純度單晶純銀材質,插頭則以 FABRILOUS 專利的 4 針接點搭配旋鎖方式,可替換為 3.5mm 單端、 2.5mm 平衡與 4.4mm 平衡,旋插機構設計可兼顧以同一條線材應對不同設備母座設計的優點,並可避免以轉接頭產生連接不穩的問題。

照片中包含了鋼筆、辦公用品、鋼筆、辦公室、電子產品

▲沒將圓點對準公頭理論上是無法插到底的

插針的內部具有防呆的定位點,不過由於視覺上比較不明顯,故替換插頭時記得留意是否是順暢的插到底,僅有插到底的情況下,外殼體才能完全旋入並覆蓋公頭組件,若在連接插頭時明顯阻力,以及外殼體無法完全旋鎖到底,則須留意可能是錯誤的插針位置,雖然連接錯誤不見得會損壞耳機,但仍可能造成無聲或是極性相反的情況。

照片中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耳機

▲獨特的川字後腔為半開放機構

回到 FD7 本身, FD7 屬於一款高階的單動圈耳機產品,在結構上並非採用純封閉設計,而是在後腔體採用半開放結構,這也意味著 FD7 理論上的隔音效果較傳統封閉結構的入耳式耳機來的較差,但半開放結構則有助於提供更遼闊的音場,同時亦可舒緩聆聽的音壓,如果從鑑賞音樂的出發點是不錯的設計,不過若有較高的隔音需求就稍微尷尬些。

照片中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主體為傳統圓桶型腔體,為不鏽鋼材質

FD7 的設計建立在傳統的圓筒形腔體,採用不鏽鋼外框,並施加霧黑色鐘錶級表層處理,內部的前腔體加入「前腔聲稜鏡」機構,藉由聲學反射方式提升高頻擴散與相位調整,藉此提升高頻與解析;外側的後腔採用獨特的半開放開孔,結合類似「川」字的開孔,並以金色網狀搭配, Fiio 在此後腔採用「火山堆結構」的設計,使後方聲波藉由駐波成形強化低頻擴散,搭配半開放設計快速釋放音壓,減少聆聽的疲倦。

照片中提到了FiO FD7,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首飾、產品設計、產品

▲ Fiio 標榜 FD7 為純鈹動圈振膜

而 FD7 主打的賣點莫過於 12mm 的純鈹動圈振膜,目前市面上多數平價耳機號稱的鈹振膜多為在 PE 振膜進行鍍層,畢竟鈹材質由於具備鋼的 4 倍鋼性強度與鈦的 1/4 重量,屬於難加工的金屬材質,具備高速的瞬態表現,且不易扭曲失真,是理想的振膜材料,但由於加工難度高,先前號稱使用純鈹振膜的入耳式耳機僅有 Final 的 A8000 。

▲從官方示意,筆者推估 FD7 單體實質上是純鈹材質球頂搭配 PE 外圈(圖片來源: Fiio )

從 Fiio 官方的示意圖,筆者推測 FD7 的振膜實際上應該是純鈹中央球頂搭配 PE 外圈的複合型振膜,畢竟要將純鈹加工成球頂狀已經不容易,更不用說外圈設計還有一般用於 PE 振膜減少變形的紋路,這樣的設計可兼具以純鈹球頂呈現的細緻中高頻,同時藉 PE 材質增加單體直徑與呈現豐沛的低頻。

照片中包含了耳、耳環、頭戴式耳機、前額、聽力

▲ FD7 配戴不算過於突出耳外

從官方預設的組合,以標準黑色橡膠導管搭配標準耳塞,其實筆者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其聲音稍嫌缺乏細緻,甚至可說是有點粗糙感,不過基本的風格仍趨近中性,屬於一種不太有特色,但也不會令人厭惡的音色,不過 FD7 的價值當然不是只使用預設調音聆聽,而是藉由導管與耳塞組合產生的多種音色。

照片中提到了Bass ear tips、Vocal ear tips、SpinFle,包含了硬件、硬幣、銀幣、銀、金幣

▲海量的耳塞與導管搭配是 FD7 的樂趣所在

如果以標準導管進行搭配,筆者認為搭配 SpinFit 的組合算是能夠展現耳機單體實力的組合,至少聲音的凝聚力比起均衡耳塞來的出色,但若搭配人聲耳塞雖然改善粗糙感,不過中低頻的延展性則相當受限,若搭配低頻耳塞的結果就是糊成一團,是筆者認為所有組合當中最不理想的。

照片中提到了FiO FD7、FiiO、S Bass,包含了菲奧E5、飛傲電子科技、音響器材、產品設計、電子產品

▲不同的導管與耳塞可組合出各種有趣且風格不同的音色

筆者先換上標榜低頻的細導管,有趣的是使用此導管的聲音反而比標準導管細緻些許,低頻則會變得更札實,但如果搭配低頻耳塞就會有嚴重的矯枉過正,變成巨量與過沉的低頻怪物,但細緻度仍優於標準導管搭配低頻耳塞;然而若是搭配三節耳塞的聲音相當有趣,會是有收斂而下沉的低頻,聲底變成略為乾冷、缺少溫潤感的特質。

照片中提到了FHO FD7;,包含了時尚配飾、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時尚配飾、音響器材

▲低頻導管較其它兩種導管細

以聽感來說,強調綠色矽膠環導管的基礎音色是最接近筆者追求的風格,此導管的人聲細緻度比起標準導管出色,筆者個人在幾款耳塞交換後,認為以高頻導管搭配人聲耳塞的整體感與筆者偏好的風格最為接近,雖在高頻延伸感稍受抑制,不過無論是人聲的甜度或是低頻的扎實感都比較像是筆者喜歡的風格。

照片中提到了FRO FO,包含了頭戴式耳機、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耳機

▲偏細的三節套比較不易套上標準與高頻導管

另外 FD7 搭配以高頻導管搭配低頻耳塞則有另一種暴力的動態,會有顯著的 V 形曲線,如果只聆聽一兩首動感樂曲,只能以「爽快」形容,且細緻度反而比標準導管搭配均衡耳塞還好,但此組合也相當不耐聽,筆者大概才聽完兩首攻殼機動隊電視版的原聲帶就已經呈現些許的聽感疲乏,故筆者覺得此組合比較像是用於快速提振精神之用。

照片中包含了硬件、頭戴式耳機、產品設計、音響器材、設計

▲別忘了 FD7 除了導管、耳塞外, MMCX 端子也能夠進一步進行換線調音

就整體聆聽體驗,筆者認為 FD7 雖然體質並沒有達到向上挑戰三萬元等級更高階純動圈耳機的水準,不過單純以導管結合耳塞的物理調音卻能夠組合出多種聆聽風格,無論是從中找尋適合自己喜歡風格的聲音,或是同樣的音色聽膩了想變換口味,或是做為尋找下一支高階耳機風格的參考基準等等,  FD7 皆能夠呈現展現豐富的多變性。

照片中提到了7mmex、Hi-Res、AUDIO,跟福克斯廣播公司有關,包含了電子配件、產品設計、音響器材、電子產品、設計

 

且 FD7 使用的調音方式是單純的物理方式,相較一些多單體耳機是利用分頻線路的電阻進行調音更為自然,也比較不會出現為了強化低頻導致高頻聽感受到影響的情況,這也是僅有純物理調音的單動圈耳機才能呈現的自然感,筆者認為 FD7 很適合還未熟悉自己喜好的音色走向,仍在探索自己發燒之路過程的中度耳機燒友,或是隨時想變換耳機口味但又不想要添購多款耳機的玩家。

Fiio FD7 建議售價為 18,8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