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專業錄音室品牌 Shure 是入耳式耳機領域的元老品牌之一,在近年受到隨身耳機無線化趨勢的影響,也積極力求轉型,並陸續推出藍牙頸掛線模組與 MMCX 真無線模組,不過畢竟現在真無線耳機技術逐漸成熟,弱要滿足主流市場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藍牙頸掛線與真無線模組仍不夠, Shure 終於在今年推出真正的真無線耳機 Shure Aonic Free 。
▲充電盒並不亞於 Sony WF-1000XM3
▲底部帶有 USB Type-C 充電孔
Aonic Free 不是一款譁眾取寵的真無線耳機,至少從外觀來看它顯得與主流市場務求小巧、符合人體工學外型的趨勢顯然不同,同時在帳面規格、機能、續航力也沒有特別出色之處,既沒有主動降噪技術,也沒有符合與碩大的外觀吻合的電池續航力;相較於其它品牌大量借助數位聲學輔助, Aonic Free 把重點放在更根本的基礎音質上。
▲側板面積明顯比 WF-1000XM3 更大
▲內側相對主流真無線耳機的一體式設計顯得獨特
Aonic Free 到底有多大?如果認為 Sony 的 WF-1000XM3 、 Nuarl N10 系列已經很大,那 Aonic Free 應該會刷新你對「大型真無線耳機」的印象,即便將 WF-1000XM3 作為對照組, Aonic Free 無論是充電盒或是耳機仍整整大了一圈;不過有趣的是 Aonic Free 的重量卻不如外觀看起來那麼沉重,不僅只是因為採用塑料殼,恐怕內部結構也比想像來的輕。
▲ Aonic Free 宛如在 SE215 的殼體外加了一塊盾牌型模組
同時, Aonic Free 的設計亦與目前市場上的真無線耳機顯然不同, Aonic Free 的外觀彷彿是在繞耳型入耳式耳機的外面加裝了一片盾牌一樣,可看到內側設計有著完整的入耳式耳機的結構,不禁令人好奇 Shure 該不會就是把 SE215 的單體、腔體結構原封不動加上真無線模組而來,畢竟內側的結構尺寸確實與 SE215 相當類似。
▲使用 Comply 細管型發泡式耳塞,盒裝並不包括矽膠耳塞
雖然 Shure 並未公布 Aonic Free 的技術細節,不過從搭載藍牙 5.0 、支援 aptX 編碼等條件,還有提及具備專業的耳機放大設計,可大膽預測 Aonic Free 應該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以第二代真無線模組演化而來,不過 Aonic Free 的 7 小時電池續航力仍比起第二代真無線模組的 8 小時少了一點,推測可能顧及配眾使用較小的電池。
▲頂部的物理按鍵
Aonic Free 的操作也沒有採用主流的觸控設計,而是採用傳統的物理式按鍵,位於側板頂部的位置也可避免配置在側面產生的按壓不適感;另外雖然 Aonic Free 並未具備主動降噪功能,不過具備通透模式,雖然在目前不是太特別的功能,但不可否認對於有聆聽外界聲音需求的使用者是方便的附加功能。
▲雖然才剛上市但已經有新韌體需要更新
▲功能設定頁面
▲提供多項預設調音,但也可加入完全自訂的 EQ
▲除了完全自訂以外,亦可在預設的調音進行微調
Aonic Free 可藉由 ShurePlay Plus app 進行個人化設定,除了基本的韌體更新,亦可在 app 設定環境音的通透程度,不過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個人化 EQ 的設定;除了預設的幾個模式以外,不僅提供完全個人化的調整,還可在原本的預設模式進行進一步的微調,能夠使使用者在自己偏好的 EQ 再針對聽感調整,不需從頭進行設定。
▲可獨立設定左右的按鍵功能
且使用者亦可將自己偏好的風格作為啟用 EQ 的預設值,只要在設定中將耳機按鈕的功能定義為 EQ 開啟,即可在不需開啟 app 的情況下自預設與個人偏好的 EQ 進行切換。值得一提的是, Aonic Free 的左右耳的按鍵功能可獨立設定,並提供三種按壓方式的功能供使用者進行功能定義。
▲內側的設計幾乎與 SE215 相同,配戴感很像沒有裝線的 SE215
不過也因為 Aonic Free 採用獨特的造型設計、輕盈的重量,輔以盒裝的 Comply 發泡式耳塞, Aonic Free 的配戴感意外的舒適,原本預期 Aonic Free 可能會由於偏大的外型產生槓桿原理導致耳內不適,然而 Aonic Free 帶起來卻與配戴有線版本的 SE215 相似,僅有發泡式耳塞的填充與內殼體與耳朵的輕微接觸,相對 SE215 反而還少了線材的干涉感。
▲借助人體工學配戴與 Comply 耳塞, Aonic Free 的物理隔音相當出色
Aonic Free 雖不具備主動降噪機能,然而若選擇尺寸合宜的耳塞,借助 Comply 發泡材質特性與整體結構設計, Aonic Free 的隔音能力在真無線耳機算是相當出色的,能大幅降低外界的聲音傳入耳朵;不過畢竟整體設計相較市場多數的真無線耳機更巨大,外部又是一大塊的板狀造型,若在戶外環境則容易因為外型設計受到風吹產生的噪音影響。
雖然沒有花俏的功能,但 Aonic Free 的拿手好戲就是純粹的音質,簡單的說, Aonic Free 幾乎就如同在完美狀態之下的 Shure SE215 與音質再略微提高的 Aonic215 ;筆者大膽推測 Aonic Free 等同把 Aonic215 的硬體架構直接轉化為一體式的真無線耳機,在沒有 MMCX 公、母連接器的音質耗損後, Aonic Free 能夠展現比起 Aonic215 更乾淨的音質。
▲ Aonic Free 配戴示意,比起目前真無線耳機體積明顯大了一號
可能會有人認為 SE215 不過是 Shure 旗下入門耳機水準,能達到與 SE215 最佳狀態的音質有甚麼了不起;但其實 SE215 受限於原廠線材、前端播放設備等條件,原廠 SE215 搭配智慧手機聆聽並未能發揮其水準,要使 SE215 有更好的聽感,至少也需搭配初燒等級的升級線材與獨立播放機,才能發揮其空間感與獨特的中頻詮釋方式。
筆者認為 Aonic Free 足以稱為 SE215 完美版的關鍵,就是真無線耳機結構與 Shure 設計的擴大線路帶來的優點;因為真無線耳機縱使使用機內線材也不需要太長,即便機內線等級可能偏向入門,線材品質的影響層面遠低於縣常超過一公尺的有線耳機。
其次是 Shure 聲稱 Aonic Free 與 Aonic215 同樣採用獨立的耳機擴大結構,若真如 Shure 所言,那意味著 Aonic Free 的音訊自藍牙晶片輸出後再度經過獨立擴大線路放大,亦可能是使 Aonic Free 的聲音比起一般真無線耳機更為飽滿的關鍵,不過在寧靜的環境若未播放音樂,也會有較早期音樂播放器較常出現的底噪。
▲ Aonic Free 承襲 Shure 一貫中頻沙啞與飽滿的獨特音色
Aonic Free 承襲 Shure 一貫著重在中頻的特色,預設的調音在中頻人聲有著獨特的沙啞感,這也是在目前真無線耳機較少見的調音方式,同時低頻則是有著較為明顯的敲擊,然而偏向鬆軟與下潛不足,但也帶來溫潤的飽滿音色,這樣的調音風格即便是舊世代準旗艦的 SE535 甚至 846 等級也依舊存在,可說 Shure 即便推出真無線耳機也依舊貫徹自身獨有的調音風格。
筆者認為, Aonic Free 雖沒有如同價位產品主流的降噪功能,耳機尺寸乍看下也遠大於主流設計,但出色的純音質表現與意外舒適的配戴感,就足以吸引對音質更有要求的消費者嘗試,當然若原本就喜歡 Shure 獨特的中頻風格,勢必會被 Aonic Free 的物理聲學技術帶來的表現所驚豔。
▲ Aonic Free 並未一味追隨趨勢加入大量電子功能,而是把「屬於 Shure 的一貫音色」放在首位
或許 Aonic Free 相較模組設計的 Aonic215 不見得來的划算,不過 Aonic Free 的真無線結構對於配逮舒適性仍遠高於繞耳式模組,同時從純音質的角度也更為出色。雖然從功能面會認為 Aonic Free 價格偏高,但 Shure 確實也端出他們對專業音訊技術的堅持,並非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囫圇吞棗,藉由 Aonic Free 貫徹他們對調音的理念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