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螢幕在智慧手機已是中高階機種必備的螢幕技術,不過在筆記型電腦多為高階機種才會搭載的螢幕技術,然而華碩自 2021 年下半年陸續推出許多搭載 OLED 螢幕的筆電,其中也不乏價格親民的機型,而此次要開箱介紹的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特別版,就是一款價格相當平易近人的二合一筆電產品,憑藉 OLED 螢幕技術與二合一設計,提供輕度文書與影音娛樂的絕佳組合。


此次華碩提供開箱的 Vivobook 13 Slate OLED為特別版本,主要是有著與零售版黑色紙箱不同的透明螢光色壓克力盒裝,象徵 OLED 螢幕帶來的絢麗色彩,同時也呼應 Vivobook 系列主打的街頭潮流風格,不過盒內包括保護用紙盒等內容物與市售版完全相同。





不同於一些採用平板結構的二合一 PC 筆電需要另行添購磁吸鍵盤、觸控筆, Vivobook 13 Slate OLED 很大方的在盒裝內提供完整的組合,包括磁吸鍵盤、磁吸立架、 ASUS Pen 2.0 觸控筆、磁吸觸控筆套、 65W 充電器、筆電包等一應具全。鍵盤與磁吸立架使用鋁箔氣泡袋收納,雖然盒裝同樣提供筆電包,不過這個獨特的氣泡袋也同樣可充當筆電的收納包。



雖然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的基本色為低調的黑色,不過除了頂部與兩側的銀灰色點綴外,藉由在細部添加街頭潮流的夜光綠色圖騰,整體設計也不覺得呆版,也不至於過度花俏,同時包括磁吸鍵盤的背蓋側、按鍵、磁吸立架與筆電包也皆有相同風格的街頭圖騰。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的設計是採用模組化方式,相較類似的二合一機種, Vivobook 13 Slate OLED 進一步把立架也拆離成獨立模組,若不需要使用立架亦可卸除,進一步縮減 Vivobook 13 Slate OLED 攜帶時的尺寸,不過若要搭配磁吸鍵盤使用,則就必須一併攜帶磁吸立架,否則 Vivobook 13 Slate OLED 是無法獨立立起的。



外型設計部分,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的頂部為整合指紋辨識的開關,左側為兩個支援 65W PD 快速充電以及 DisplayPort Alt Mode 的 USB 3.2 Gen 2 Type-C 、複合耳機孔與 microSD 讀卡機,右側則配有音量鍵,側面上下的斜紋開孔並非散熱孔,而是支援 Dolby Atmos 的四揚聲器,底部則提供連接磁吸鍵盤的電子接點與凹槽,正面配有 5MP 視訊相機、後方有 13MP 相機。

Vivobook 13 Slate OLED 規格最大的亮點是搭載一張 13.3 吋 FulHD 16:9 的 OLED 多底串控螢幕,這張螢幕不僅具備 DCI-P3 100% 廣色域與 1,000,000:1 對比,亦符合 VESA Display HDR True Black 500 認證,可在 Windows 開啟 HDR 功能並支援 HDR 顯示與播放 HDR 串流內容,且反應時間亦僅有 0.2ms ,上層為具備抗指紋塗層的康寧 Gorilla Glass ,提升螢幕的保護性。



至於無背光設計的可拆式鍵盤雖然不算厚,不過華碩仍試圖在薄型化與輸入手感取得平衡,創造出 1.4mm 按鍵行程與 19.05mm 的按鍵間距,鍵帽透過 0.2mm 曲面鍵帽提升手指輸入的舒適性,並採用抗指紋塗層,還帶有大面積的觸控板便於操作;第一列灰色的按鍵預設為功能鍵,但也可透過 MyASUS 應用程式切換為預設的 F 鍵。






至於磁吸立架表面採用防刮紋路,外型採用非對稱設計,留有開孔的地方恰好是可對準機背上的後置相機位置進行吸附;此立架能夠展開最高 170 度的角度,而且底部的斜切也並非只是造型,而是能將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直立擺放的設計,不過直立時可調整的角度較小,不像橫擺有多段角度可調;然而畢竟為純磁吸機構,且支撐的底部為不等邊設計,放置在桌上使用一段時間,有時立架會有微微歪一邊,不過不會影響使用也不會脫落。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盒裝搭配的觸控筆為 ASUS Pen 2.0 ,符合微軟 MPP 2.0 規範,具備 4,096 階感壓與 266Hz 取樣率,並可替換 2H 、 H 、 HB 、 B 等四種筆尖改變觸感,此外採用鋰電池設計,充電頭藏於筆桿內,將 ASUS Pen 2.0 後方拉開即可看到隱藏式的 USB Type-C 充電孔;另外 ASUS Pen 2.0 採用藍牙方式與裝置配對,故除感壓書寫外,側面按鍵可對應滑鼠右鍵、橡皮擦功能,頂端還有多功能按鍵能夠作為畫面擷取、跳下一頁與啟動 Microsoft Whiteboard 等功能。

回到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的硬體介紹,定位在文書辦公與娛樂的 Vivobook 13 Slate OLED 採用 Intel Pentium Silver N6000 處理器,配有板載 4GB LPDDR4X 記憶體與 128GB eMMC 儲存,屬於入門級規格,不過無線規格則為新世代規格,支援 Wi-Fi 6 與雙頻藍牙 5.0 ,值得注意的是 Vivobook 13 Slate OLED 具備韌體 TPM ,亦符合商用安全需求。


Vivobook 13 Slate OLED 出廠預載 Windows 11 Home S Mode ,對於輕度或是教育應用是相當方便的,但 S Mode 由於僅能自 Microsoft Store 擴充應用軟體,同時須強制登錄 Microsoft 帳號並預設文件資料夾透過 One Drive 同步,筆者考慮到使用習慣與執行特定軟體需求,在設定完畢後就自「設定」中的「系統」、「關於」當中的「產品金鑰與啟用」轉換成標準 Windows 11 Home 版,不過要注意的是此操作為不可逆,故若有特殊需求不要貿然執行。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的硬體配置不以高性能為訴求,不過單看續航力的表現尚稱出色,透過 PCMark 10 模擬,在混合使用情境約可提供近 9 小時的電力,若模擬執行遊戲情境亦有 3 小時以上,如果是以單純文書處理、上網與觀賞影音內容不成問題。另外,因應遠距辦公需求, Vivobook 13 Slate OLED 除了配有 5MP 視訊鏡頭外,還搭載 AI 收音麥克風技術,不須額外購買外接麥克風也有相當品質的收音表現。

不過以筆者實際使用,開啟 Chrome 或 Edge 瀏覽器觀看社群、一般網站瀏覽、線上文字文件處理與使用 app 版 Netflix 觀看影片都相當流暢, Vivobook 13 Slate OLED 日常使用的罩門恐怕是 Windows 更新,筆者打開系統資源監控,在進行 Windows 更新時,更新模組會一舉使用超過 65% 的 CPU 資源,並使 CPU 使用率達到 100% ,故建議不要在有使用需求時進行 Windows 更新,避免系統流暢度被更新所拖累;另外筆者初次開啟 Chrome 瀏覽器也出現系統卡頓,後來在設定關閉硬體加速就恢復正常。

然而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的 OLED 螢幕搭配 Dolby Atmos 認證的揚聲器確實有出色的影音內容欣賞表現,除了觀賞照片的顏色比起傳統 LCD 色彩更為絢麗外,尤其在顯示器設定啟用 HDR 顯示,即可在 Netflix 的 app 版本觀看具備 HDR 版本的影片內容,更由於達 13.3 吋的螢幕尺寸,更比一般平版電腦更大,同時顯色效果亦與高階智慧手機看齊。
雖然 Vivobook 13 Slate OLED 本身的性能不足以遊玩 3A 遊戲內容,但若想要遊玩高品質的遊戲,亦可藉由 PlayStation 、 Xbox 的主機串流或訂閱 NVIDIA GeForce Now 進行串流遊戲,借助 Windows 本身可透過有線或藍牙搭配控制器,就可化身高畫質的串流遊戲機使用,且相較一般外接式行動螢幕,還省卻攜帶主機的麻煩。
如果單純從性能論, Vivobook 13 Slate OLED 以足以購買到性能有一定水準的傳統筆電產品,然而多數此價位的筆記型電腦著重超值,包括螢幕規格、整機重量都不是重點,若想欣賞影音內容表現也不太理想,而 Vivobook 13 Slate OLED 不僅有著平板的易攜帶性,光是 OLED 面版的表現面對更高階的機種也毫無懼色。

而相較同價格的 iPad 或 Android 平板, Vivobook 13 Slate OLED 不僅在螢幕有優勢,搭載 Windows 11 系統也意味著除了娛樂外也具備文書辦公所需的便利性,尤其對多數建立在 PC 應用環境的企業使用,標準 Windows 系統的相容性也更高一些,更不用說 Vivobook 13 Slate OLED 套裝已經包括磁吸鍵盤與觸控筆,不須另外購買即可依據需求進行組合搭配。

筆者認為, Vivobook 13 Slate OLED 相當適合重度行動追劇、希望影音表現出色同時也希望產品容易攜帶,並又希望設備本身有基本的生產力功能的族群, Vivobook 13 Slate OLED 本身猶如一台可以帶著走的高畫質智慧電視,但又可化身筆電使用,亦可作為遠距辦公與遠距教學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