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手機品牌為了產品設計的薄型化、維護產品品質、與維護自身獲利等原因,近年的新手機多半難以自行修復,甚至蘋果還一度借助安全處理器為安裝的零組件上鎖,一但透過非官方管道維修就會造成功能異常等狀況,不過近期卻有多家手機品牌宣布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透過非官方管道如 iFix 等銷售手機的修復工具、零組件與提供維修手冊,這也表示未來消費者更容易自己維修手機、當然還是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技術。
是這些品牌忽然想開了嗎?怎麼想也不可能,畢竟從檯面上的說法交給消費者維修需要承擔消費者操作失望的風險,檯面下也會影響公司維修人員的生計等,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種種原因的累積之下造成的。其中一項關鍵是由許多消費者權益組織推動的相關法案,畢竟在產品過保後,原廠可能會停止產品的維修或收取高額的修復費用,此時若能透過非官方維修管道就能延續產品壽命,同時也因應道義上的環境永續。
▲手機品牌受到包括法案、社會輿論等壓力不得不設法開放第三方維修管道與消費者能自行修復設備,同時也使產品結構變得更容易修復
另一項關鍵則是法國在 2021 年實施的一項法案,這項法案並非強制要求產品能夠透過第三方管道進行維修,而是把電子產品的修復難易度進行分級,將產品的可修復性自 0.0 分到 10.0 分進行分級,最終的結果是維修難易度的高低在法國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甚至可能使消費者放棄喜愛的產品品牌改投容易修復的產品。
不過目前已經開放第三方管道銷售零組件的手機品牌策略不盡相同,例如 Google 就未提供安裝好晶片的主板,一但是主板晶片發生問題,仍須設法透過官方維修管道處理;目前多數品牌主要提供的關鍵零組件仍以像是螢幕、電池等容易自行修復且容易損壞的元件為主。
雖然最終智慧手機仍不可能像當年 Google 提倡的 Project Ara 那樣容易替換元件,但可預期受到包括法案等多重壓力與社會輿論之下,手機品牌會盡可能使容易毀損的關鍵部分如螢幕、電池等地結構更容易拆卸與替換,因應當前的市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