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 10 月初於德國發表 Xiaomi 12T 系列國際版,雖然不像中國市場專屬的 Xiaomi 12S 系列具備徠卡技術與 1 吋感光元件加持,不過其中的 Xiaomi 12T Pro 搭載三星的 200MP 感光元件,也是相當引人注目的特色;搶在台灣上市之前,台灣小米也提供 Xiaomi 12T Pro 進行體驗評測。


Xiaomi 12T Pro 採用今年 Xiaomi 12 系列的家族設計風格,具備 3D 曲面 AG 磨砂玻璃機背設計,鏡頭模組亦有著塊狀切割設計的風格,與上半年在台上市的 Xiaomi 12 系列比較明顯的不同是主相機模組區塊,雖然 Xiaomi 12T Pro 同樣有著強調主鏡頭的設計,但不同於 Xiaomi 12 Pro 的主鏡頭採用環狀凸出, Xiaomi 12T Pro 則是整個主鏡頭包含外環的方形區塊凸起。

Xiaomi 12T 系列的其中一項特色是標榜使用 CrystalRes AMOLED ,嚴格來說 CrystalRes AMOLED 不算是技術,而是重新定義螢幕解析度;小米 12T 系列所採用的 CrystalRes AMOLED 使用介於主流 1080P 與 1440P 之間的 1220P ,旨在提供比 1080P 更細膩的影像品質,但能避免 1440P 解析度對於運算與影像輸出的高耗電,小米聲稱 CrystalRes AMOLED 耗電量與使用 FullHD 無異。

筆者認為,小米導入 CrystalRes AMOLED 的原因主要是為了使旗艦機在大螢幕與畫質取得更好的平衡,因為 Xiaomi 12T 系列的螢幕達 6.67 吋,若搭配 FullHD 解析度則畫素密度略為不足,然而 2K 解析度又會造成額外的電量負擔,故採用中間值似乎是個不錯的方式;不過相對 Xiaomi 12 Ultra 螢幕支援 1-120Hz 的可變更新率,這張 CrystalRes AMOLED 則是支援 30Hz 、 60Hz 、 90Hz 與 120Hz 四階段可變更新率。

Xiaomi 12T 系列的第二項特色是支援高速充電,除了具備 5,000mAh 大電池以外,雖然 Xiaomi 12T 系列省卻無線充電,但具備 120W Xiaomi HyperCharge 極速快充與 Xiaomi AdaptiveCharge 動態充電技術,號稱 19 分鐘可將電池充滿; 120W Xiaomi HyperCharge 需搭配盒裝的 120W 充電器使用,主要是由於此技術使用較常規 USB 纜線測試的 5A 電流規範更高的 6A 電流,故筆者不建議將上面的充電線置換為其它品牌,確保充電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 Xiaomi 12T 系列兩款機種所支援的 5G 頻段相同,也都具備雙卡雙待,不過唯獨只有 Xiaomi 12T Pro 支援 eSIM 功能;雖然目前台灣電信業者對於 eSIM 態度仍相對保守,原則上僅提供 iPhone 、 Apple Watch 等蘋果設備使用,但海外已有許多電信服務業者開放 eSIM 在當地使用網路服務,隨著國界陸續開起,也不失為便利的附加功能。













在介紹完 Xiaomi 12T 系列共同的特色後,接下來就是介紹 Xiaomi 12T Pro 的規格特色; Xiaomi 12T Pro 搭載的是高通 Snapdragon 8+ Gen 1 ,也是今年度高通最高階的應用處理器,雖然規格僅是 Snapdragon 8 Gen 1 的時脈提升版,不過在製程自三星移轉至台積電後改善能源效率、發熱與耗電量,同時具備更佳的效能持續性;台灣版本搭配 12GB LPDDR5 RAM 與 256GB 儲存,在當前的旗艦機規格算是中偏高規的儲存配置。




Xiaomi 12T Pro 在測試軟體展現 + Gen 1 出色的效能,不過畢竟 Xiaomi 12T Pro 並非電競取向的機種,筆者進行 GFXbenchmark 測試項以及 3DMark 當中的壓力測試項,都會由於處理器溫度攀升被 MIUI 的防護機制強制關閉 app ,不過畢竟這些測試項皆是在高壓力的情境執行,一般使用情境應該不太會遇到這種高度占用運算資源的情境就是,不過由於軟體被強制中斷,筆者無法判斷系統強制進行關閉 app 的溫度限制。另外筆者開啟自動螢幕更新率、固定 80% 亮度進行 3DMark 續航力測試,約略為 10 小時電力。

雖然 Xiaomi 12T Pro 與 Xiaomi 12T Pro 理論上共用包括螢幕面板等元件,但由於處理器平台差異的關係, Xiaomi 12T Pro 還額外具備來自 Snapdragon 8+ Gen 1 的功能,在螢幕方面具備 Adaptive HDR 、 Adaptive 閱讀模式等延伸功能;此外雖然兩款機型在無線通訊規格近似,不過 Xiaomi 12T Pro 為藍牙 5.2 ,反而 Xiaomi 12T 為藍牙 5.3 。而與處理器關係可能比較不大的差異還有立體聲喇叭,僅有 Xiaomi 12T Pro 具備 SOUND by Harman Kardon 調音。



不過 Xiaomi 12T Pro 最大的特色仍莫過於 200MP 的三相機系統,不過除了主鏡頭以外,另外兩個鏡頭的用途就比較雞肋些許; Xiaomi 12T Pro 200MP 元件是目前市面上首款 200MP 元件,也就是三星的 ISOCELL HP1 ,這是一張達 1/1.22 吋的元件,並具備畫素 4 合 1 (約 50MP )與畫素 16 合 1 (約 12MP )兩種合併模式。




以筆者的立場,高畫素元件並非筆者所著重的點,而是元件所採用的面積與延伸功能, ISOCELL HP1 具備 0.64μm 畫素大小與 1/1.22 吋元件面積,在 Xiaomi 12T Pro 也活用高畫素的特色,可進行原生畫素裁切,小米稱為 2x In-sensor zoom ,即是在相機介面中的 2 倍變焦,實際上是使用元件中央區塊的原生畫素進行輸出,故在高解析拍攝仍可在 2 倍焦段輸出最高 50MP 照片。










雖然筆者不是那麼認同三星感光元件的大畫素發展策略,畢竟以目前手機 SoC 在進行 200MP 輸出時會喪失包括零延遲快門、影像基礎預處理等功能 ,不過不可諱言在當前的數位影像演算技術加持下,只要天候狀況不錯仍可保有相當的細節,但就不要抱持著 1:1 檢視能夠媲美約 50MP 等級數位單眼相機的心態。

















受惠於原生 0.64um 的畫素面積,雖然超過 2 倍以上的焦段就不是使用 2x In-sensor zoom 技術,但相對其它感光元件面積較小的元件具有更好的可用性,不過夜間拍攝仍優先考慮畫質,不建議使用超過 2 倍的焦段拍攝;但筆者覺得此張 200MP 雖是三星首款 200MP 元件,不過也自先前 108MP 的技術發展獲得寶貴的經驗,至少在對焦速度沒有當時筆者體驗第一世代 108MP 元件的卡頓感,對焦猶豫的狀況也抑制得還算輕微。


另外,在高解析模式下,小米活用高畫素的優勢,在系統中開啟「智慧構圖」,即可在拍攝後透過 AI 演算的方式分析畫面中的元素後進行構圖裁切,根據小米的說法是在裁切後會以 50MP 進行構圖裁切,可產生 3-6 張不同構圖風格的照片。







不過相較 200MP 主鏡頭,另外搭配的兩個鏡頭就偏向市場上中階機的配置,分別為 8MP 超廣角與 2MP 微距,雖說以出色的主鏡頭搭配相對普通的第二與第三鏡頭是目前市場上超值旗艦機的常態,不過以筆者個人的想法是寧可把空間挪給電池使用就是,不過相對之下至少 8MP 超廣角在光線充裕還是有點用的, 2MP 微距以筆者使用習慣就覺得必要性不高。

撇除處理器規格,若從產品特性, Xiaomi 12T Pro 算是介於 Xiaomi 12 與 Xiaomi 12 Pro 之間的定位,搭載達 6.67 吋的 CrystalRes AMOLED 螢幕,同時具備高達 5,000mAh 大電量與支援 120W 快充,並搭載高畫素的 200MP 主相機,但另外包括超廣角、微距與前鏡頭的規格則相對遜色些許,不過由於處理器為升級版的 Snapdragon 8+ Gen 1 ,基本的使用體驗理應更為出色。

Xiaomi 12T Pro 自 10 月 12 日起於線上通路開放預購,提供藍色、銀色、黑色三種顏色,提供12GB+256GB售價新台幣$19,999元,購機即享2年超長保固與最長12個月內1次免費螢幕維修服務(僅限於小米商城mi.com與全台34間小米之家購機獨享,其他通路購機享2年超長保固與6個月內1次免費螢幕維修服務;價值新台幣$3,000元)、YouTube Premium三個月免費試用(價值新台幣$537元,詳見註二)與LiTV電視頻道餐30天會員服務(價值新台幣$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