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的 InTime 平價耳機評測,重低音強化的「轟 Go 」、著重中高頻的「煌 Kira 」與典雅的「雅 Miyabi 」

2022.12.13 03:48PM

日本有著龐大的耳機愛好者與發燒族群,是許多耳機品牌不敢忽視的兵家比爭之地,除了日本的品牌以外,也是歐、美與中國耳機品牌經常進行高階產品首發或是針對當地發燒友喜好提供特別版的地方,不過日本市場近年的入門產品被中國品牌的「 Chi-Fi 」產品搶佔,也使不少日本品牌試圖反攻,成立於 2016 年的 InTime 就是在這樣的時空情境之下催生的日本當地品牌,這次由代理商提供其中的「轟 Go 」、「煌 Kira 」與「雅 Miyabi 」三款產品。

▲ InTime 是由具備壓電陶瓷單體開發經驗的公司成立的耳機品牌

InTime 品牌的歷史在日本耳機音響雖不算長,不過本身是具備數十年壓電陶瓷單體開發經驗的公司,故旗下的產品也強調結合壓電陶瓷高頻單體做為賣點,而在與日本知名耳機通路 e-earphone 合作的「碧 Sora 」打響名號後,逐步擴大產品線;雖然 InTime 耳機產品在市場上也推出多年,不過先前並未有正式代理商引進,直至今年才由 FINPO 菲舶正式代理。

此次進行評測的三款產品 「轟 Go 」、「煌 Kira 」與「雅 Miyabi 」是 InTime 的平價產品線的主力商品,有著極為相似的外殼體設計,也顯示 InTime 為何能夠維持 Made In Japan 但價格並未飆高的原因;「轟 Go 」、「煌 Kira 」與「雅 Miyabi 」的殼體設計皆使用金屬前端搭配塑料後腔,同時左右耳為對稱設計,僅透過耳機線定義左右聲道,這樣的設計能夠簡化所需的模具與人工組裝流程,對主打非高單價產品的 InTime 是合理的決策。

採用獨家的 VST2 陶瓷壓電單體結合動圈的獨特設計

▲配戴時的重心配置不算太好,筆者覺得矽膠耳塞有被前腔向下拉扯的感覺

不過 InTime 這幾款共用外型機構設計的耳機,在配戴時也有些許不便之處;雖然 InTime 在機構上是將金屬部分配置在貼近耳朵的前端,但由於外型並非採取監聽型耳機的傾斜入耳,而是如傳統耳塞式耳機的垂直入耳,加上整體腔體偏長,連接線的位置也較為外側,較長時間配戴不免因為重心產生耳塞向斜外拉扯的現象,尤其前腔使用黃銅的「雅 Miyabi 」又更為明顯;另外原廠線材的聽診器效應也比較明顯,與衣物接觸摩擦後耳機會傳出共鳴。

▲此次三款耳機皆為動圈與 VST2 陶瓷壓電單體混合

無論是 「轟 Go 」、「煌 Kira 」或是「雅 Miyabi 」,皆是採用動圈搭配 InTime 專利的 VST2 壓電式陶瓷構成,動圈主要作為中與低頻的發聲單體, VST2 壓電式陶瓷單體則用於呈現中高頻;相較傳統採用單層式的陶瓷壓電式單體由於需要高功率驅動反而造成高頻容易產生共振的刺耳, InTime 專利的 VST 壓電式陶瓷單體借助多層結構方式提升單體效率,不僅避免傳統技術的聽感問題,也更容易以智慧手機、隨身播放器驅動。

豐沛飽滿的「轟 Go 」

▲「轟 Go 」著重低頻表現

作為 InTime 低頻代表、採用霧黑殼體搭配不鏽鋼噴嘴的「轟 Go 」,若以直覺從命名可能會以為是一款為了迎合特定族群僅剩低頻轟腦的失衡產品,不過實際上「轟 Go 」並非一味強調低頻的耳機,既沒有海量的低頻,也不會把低音調到到影響中高頻甚至破音,「轟 Go 」可說是在大致平衡的前提之下加重了低音的表現。

▲「轟 Go 」強項是電音與節奏舞曲

也就是說,若想一味追求包圍而海量的低頻,「轟 Go 」肯定會令你失望,因為它不過是在 InTime 這三款耳機當中有相對多的低頻的耳機,低頻甚至比 Bose 的真無線耳機更少;但反過來說,若想追求一款大致中性、但低頻具有質感的耳機,同時著重的是音樂的節奏性,「轟 Go 」大致符合這樣的走向,不過個性在三款產品中則相對不鮮明。

華麗討喜的「煌 Kira 」

▲「煌 Kira 」重視透明感與高頻延展

「煌 Kira 」以象徵閃亮的 Kira 作為名稱,以藍色透明殼體搭配不鏽鋼噴嘴的組合,風格走向迎合日系流行音樂的曲風,具有明亮、輕快與通透的特質,高頻延展也是三款耳機當中最出色的,但同時也不會因此出現刺耳的現象,在三款耳機當中扮演偏向中高頻清晰明亮的角色,也是三款耳機當中可能最吸引初燒者的調音風格。

▲「煌 Kira 」適合非電音類流行音樂與 ACG 音樂

不過「煌 Kira 」的調音雖然偏向討喜,然而在此級距著重通透、高頻延展與聲音的清晰,也多少使得聲音較為骨感細瘦,若是偏向喜好溫潤飽滿的聲音,「煌 Kira 」就不那麼契合這樣的需求,不過反過來說若認為節奏鮮明、低頻點到為止、通透與高頻延展性優先,平常聆聽的多為非電音類的流行音樂或 ACG 音樂,那「煌 Kira 」則是三款耳機當中的代表性產品。

細膩優美的「雅 Miyabi 」

▲「雅 Miyabi 」屬三頻均衡略帶渲染

作為平衡美聲代表的「雅 Miyabi 」也是此次 InTime 孿生三兄弟當中唯一一款非不鏽鋼噴嘴的產品,以棕色透明的後殼體搭配黃童的前腔噴嘴,就連側面的 InTime 字體也同樣施加金黃色,如同日本傳統的金箔工藝一般;不同於「轟 Go 」的低頻與「煌 Kira 」高頻延展的透明,「雅 Miyabi 」想傳達的是三頻均衡、自然清晰並具備空氣感的高雅感。

▲「雅 Miyabi 」擅長以人聲為主的演唱與樂器演奏

「雅 Miyabi 」是三者當中最具類比感官聽覺的產品,保有平衡的調音輔以染色使聲音更為舒適、耐聽,也不會有過於聚焦於中頻而失去高低兩頻的表現,對於金屬樂器亦有所強化,筆者認為「雅 Miyabi 」最擅長的是呈現以唱功為主的歌手的詮釋力,但也能一併感受音樂在舞台的空氣感氣氛,「雅 Miyabi 」是當中最適合傳達歌手唱功與真實樂器演奏質感的一款。

個性鮮明各有擅場

▲ MMCX 可換線機制保有可玩性,但投資報酬率就因人而異

雖然 InTime 這三款產品有著相同的機構設計,也都強調為動圈單配 VST2 陶瓷壓電單體的混合配置,然而「轟 Go 」,「煌 Kira 」與「雅 Miyabi 」卻具備截然不同的鮮明個性,彼此各有擅長的音樂類型領域,而非以單一調音作為核心的變形,對消費者而言則更明確能從其中進行抉擇。

擅長低頻節奏的「轟 Go 」,透明與高頻延伸與動感的「煌 Kira 」,以及均衡帶有微渲染的「雅 Miyabi 」,分別對應動感舞曲、流行音樂與人聲演唱三種類型,雖然沒有雜食為導向的產品(嚴格來說「雅 Miyabi 」可能最接近雜食平衡),不過 InTime 這三款產品以不到台幣 4,000 元的初燒價格,確實更適合以個性化作為產品特色。

▲三款產品分別代表不同的風格與合適的樂曲,減少消費者的選擇性障礙

由於「轟 Go 」、「煌 Kira 」與「雅 Miyabi 」皆採用 MMCX 可換線設計,不過畢竟線材本身也是一筆花費,是否具備投資報酬率也因人而異,以筆者的心態應該不會刻意為它們投資額外的線材,但若是已有 MMCX 高階耳機的發燒友,把「轟 Go 」、「煌 Kira 」與「雅 Miyabi 」作為外出日常使用的耳機,則不仿嘗試換線觀察變化。

「轟 Go 」、「煌 Kira 」建議售價皆為 3,690 元,「雅 Miyabi 」建議售價為 3,990 元。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21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16 個小時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10 天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22 個小時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15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可以與行李箱組合的三合一背包 我無法割捨Patagonia的理由
Gizmodo Japan
15 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