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 VR2 沉浸式頭戴顯示器套組評測,視覺與體感大幅升級的個人元宇宙裝置

2023.03.02 06:03PM
照片中提到了E、A,包含了風鏡、風鏡、墨鏡、保護的、個人保護設備

相較微軟 Xbox , Sony 自 PlayStation 4 就積極的推出 VR 配件設備,雖然第一代的 PS VR 稱不上大成功,但相較同時的 PC 級 VR 裝置卻由於價格相對親民而是相對受歡迎的; Sony 在推出 PlayStation 5 不久後即公布將推出全新的 PS VR2 ,這款 PS5 專用的新世代沉浸式投戴顯示器套件也在主機問世 2 年後推出,此次針對這款 Sony 賦予重任的新世代 VR 配件進行簡單的開箱體驗。

PS VR2 建議售價為 18,880 元,已於 2 月 22 日在台上市

▲盒裝相當狹長,不過重量不重

▲後方有些基本特色介紹

相較於已經被部分玩家嫌貴的 PS5 主機,價格還比 PS5 更高的 PS VR2 可說是相當奢華的配件,不過畢竟從 VR 發展至今的經驗,要提供優質的消費者體驗的 VR 裝置勢必做出取捨,而且若與具有相近產品定位的連機式 VR 頭戴裝置比較, PS VR2 反而相對便宜; PS VR2 能夠便宜的原因除了 SIE 循遊戲機產業模式壓低硬體利潤、希冀由軟體賺回以外,也式由於 PS VR2 的設計做出取捨。

▲盒裝內部配件,除了 PS VR2 主體、 PS VR2 Sense 控制器以外,還有一條 USB 充電線與耳機

▲使用有線方式較為可惜,但僅需單一纜線

▲側邊帶有 PS 標誌

▲在眼罩內的小配件也有 PS 控制器按鈕圖案的小彩蛋

不同於許多新一代 PC 級的高階 VR 頭戴顯示器採取無線化結構, PS VR2 仍選擇使用有線設計,但比起傳統有線 VR 頭戴裝置需要連接影像、數據等複雜的連接埠, PS VR2 僅須透過一條連接到 PS5 主機的 USB Type-C 即可,筆者推測此技術可能是原本 NVIDIA 在 PC VR 想推廣的 VurtualLink 單纜線技術,但由於 PC 高階 VR 市場直接走向無線化而無疾而終,而 PlayStation 5 主機在一開始就已經考慮到會使用這樣的技術而在主機預留設計。

▲使用單一條 USB Type-C 纜線連接到 PS5 主機正面的 USB Type-C 埠

▲正面配有四個鏡頭進行空間定位與透視功能

▲可達雙眼 4K 120Hz 的顯示器

不過扣除使用有線設計外, PS VR2 在與體驗直接相關不該妥協的地方則盡可能提供可放眼未來的規格, PS VR2 使用雙眼 4K 120Hz 顯示器,並支援 24Hz-120Hz 動態更新率,作為非 VR 內容體驗時則可播放 1080p 內容;另外正面配有 4 個攝影鏡頭,能夠進行「透視」功能,便於在不取下 PS VR2 也能安全的在周遭移動。

▲與前一代截然不同的 PS VR2 Sense 控制器

▲將按鍵對稱配置在左右手

▲下方握柄是對應 Dual Sense 的 L1 與 L2

▲板機與 Dual Sense 同樣具備自適應板機功能

▲透過後方下面的 USB Type-C 充電

控制器 PS VR2 Sense 則採用不同於 PS VR 控制器的全新外型與全功能設計,更貼近當前主流的 VR 控制器理念,其設計將 Dual Sense 進行拆解,分為左、右兩個完全對稱設計,並具備圓弧的外框包覆,兩側分別有兩個類比控制桿、兩個標準按鈕、 PS 鍵、肩鍵與握柄鍵還有直播鍵與選單鍵等,兩個控制器皆使用 USB Type-C 充電,不過盒裝僅有單一條充電線,故若未搭配獨立充電器或充電座充電會比較不便。

▲採用伸縮軟性材質作為眼睛與顯示器的緩衝,而非常見的泡棉襯墊

▲具備屈光度調節

▲頭帶後方的按鍵按下即可伸長

▲按住按鈕可拉伸頭帶長度

▲調整眼罩與眼睛的距離需透過眼罩右上方的釋放鍵

要使用 PS VR2 時,首先須把 PS VR2 的連接線連接到 PS5 前置的 USB Type-C 孔,接著依照提示按壓面板與頭戴後方的按鍵鬆開機構,再慢慢調整配戴鬆緊以及微調屈光度;雖然對配戴眼鏡的使用者, PS VR2 內部的空間大致上可相容多數的眼鏡,不過筆者個人建議搭配一體式鼻樑墊的眼鏡舒適度會好一些,另外像是筆者兩眼有一定視差的使用者,若能佩戴隱形眼鏡建議還是使用隱形眼鏡,不過筆者本身因體質關係無法使用隱形眼鏡也只能配戴眼鏡使用。

▲戴上後雖然體積不小,不過配重得宜不會對脖子產生明顯負擔

▲按下眼罩底下右側的按鍵即可開啟通透模式

在戴上 PS VR2 後,接著會要求使用者進行控制器的配對,此時 PS VR2 會自動啟動透明模式,利用前方的鏡頭捕捉外界的影像,並且將控制器以及用於配對的按鍵使用增強實境的方式標示,筆者自己的感覺是在夜晚單盞燈的房間時,實際看到的影像色彩偏向黑白,不過清晰度相當出色,對使用者而言是足以確認自身周遭環境。

▲眼罩上方帶有空氣對流孔

要使用 PS VR2 時,建議需要至少左右 1 公尺以上的空曠空間會比較理想,即便 PS VR2 支援站立與坐著使用,坐著的定點使用方式也要考慮到雙手伸展的空間; PS VR2 的空間定位方式相當簡單,只要戴著 PS VR2 環視四周(包括頭頂與地板),即可透過感測器與鏡頭畫出可使用的空間範圍,後續若擺設改變僅需重新執行即可。

此次 SIET 提供體驗的內容有兩款,包括跨平台的 Moss: Book II 以及 PS5 (目前)獨佔內容地平線 山之呼喚( Horizon Call of the Mountain ), Moss: Book II 屬於偏向互動有聲童書的動作遊戲,僅支援坐著玩的模式,而主打作品地平線 山之呼喚則可選擇站立移動或是坐著遊玩兩種模式;由於筆者住家空間較狹窄,辦公室也沒有可以靈活使用的空間,故此次的體驗皆以坐著的方式遊玩。

▲ MOSS: Book 屬於動作解謎遊戲

▲玩家需要操作小老鼠 Quill 移動,另一方面也需要找尋場景中的機關以互動方式啟動

Moss: Book II Bundle 是一款猶如有聲互動童書的 3D 冒險遊戲,先前已經推出過 PS VR 版本,遊戲本身是包含第一代與第二代遊戲的同捆組合,全程透過語音講述主角 Quill 的冒險故事,在閱讀故事時需要像真實故事書一樣進行翻頁,不過故事主要推進的流程是採用 45 度俯視的固定視角,除了操作主角 Moss 以外,許多關卡有解謎的要素,玩家需要找到關卡中可利用體感抓取的道具通關。

▲遊戲主要以 45 度俯視角度進行,不過玩家仍可擺動頭部找尋場景中的任何蛛絲馬跡

▲筆者感覺可能由於立體視覺產生的誤差,使用控制器控制 Quill 在比較複雜的 3D 場景移動會容易偏離預期的角度...

嚴格來說, Moss: Book II Bundle 並不算能發揮 PS VR2 視覺魅力的內容,畢竟 Moss: Book II 的固定視角遊玩加上單一坐著玩的方式與 VR 關聯性較為薄弱,不過活用 PS VR2 Sense 控制器進行場景解謎的玩法也算是有趣,而且有些關卡也需要花點心思才能通關,唯獨講述故事的女生的口音還有一些翻譯方式有點令人出戲。另外雖然 Moss: Book II 是坐著遊玩體驗,不過改變頭部的角度也能看到一些場景的巧思,有時也是解開關卡謎底的關鍵。

至於地平線 山之呼喚則是被 SIE 視為 PS VR2 上市首波的強打作品,筆者認為也是最能一探 PS VR2 魅力的初期作品;地平線 山之呼喚建立在地平線的世界觀,不過遊戲方式則是不同於原本的地平線,是因應 PS VR2 的 VR 體驗進行量身打造的遊戲,且借助 PS5 的 Tempest 3D 使聽感與遊戲優美的畫面結合,使整體遊玩體驗更上一層樓。
 

▲你期待的全能體能王攀爬大挑戰上線啦

地平線 山之呼喚的主軸大致是這樣,玩家扮演的是被俘虜的前士兵利亞斯,在被賦予將功贖罪的任務後踏上找尋他的哥哥烏里德的探索旅程;遊戲本身可選擇站立或是坐著遊玩,主要的關鍵差異是唯有選擇站立遊玩的時候,身體的角度才能跟著遊戲中角色的方向一起擺動,若選擇坐著玩則需要透過控制器才能微調角色方向。

▲總之就是朝著山不斷攀爬,不過不是這座燒起來的城寨啦

▲地平線 山之呼喚遊玩的過程雙臂從沒閒過

地平線 山之呼喚一言以蔽之,大概就是套著地平線世界觀的「全能體能王」吧,利亞斯在遊戲的歷程主要有幾種行為:攀爬、移動與射箭(戰鬥),且由於遊戲的主要場景就是朝著山上邁進,故玩家有相當多的時間都是在 VR 的世界體驗攀岩,另外角色的奔跑則需要同時按住左右控制器的按鍵、雙手上下擺動,另外包括射箭、閃避等皆須要讓上肢大幅度的在空間擺動,筆者甚至還不小心敲到放在旁邊的電扇...。

▲戰鬥方式是射箭與閃避,可以,這很全能體能王

▲遊戲的視覺設計與音效確實令人有沉浸在遊戲世界的體感,除了要按住按鈕上下揮動雙手前進外...

不過不愧是被 Sony 視為 PS VR2 首發重點作品,不僅包括出色的遊戲視覺效果,包括來自裝置的細膩振動, PS VR2 Sense 的自適應板機傳來的回饋感,還有跟著頭部擺動、栩栩如生的空間音效等,除了雙腳無法與角色連動以外,都彷彿置身在地平線 山之呼喚的世界當中,然而也由於雙臂需要不斷地揮動,筆者玩了將近一個半小時後就覺得腰酸背痛了,但也是說服自己多運動好方法就是。

相較第一代 PS VR , PS VR2 的體驗有著顯著的升級,不光只是在 PS VR2 的 120Hz 螢幕或是 PS5 主機的性能增強,而是 Sony 開發團隊設法透過各種方式提升 VR 體驗的流暢性,因為若從 PS5 主機的原生性能,理論上在地平線 山之呼喚這樣 AAA 級視覺的遊戲也很難達到 4K 120P , Sony 將許多 VR 延伸出的技術如焦點注視渲染等套用到遊戲內容開發,同時 PS VR2 裝置本身據稱也具備大量能夠使遊戲達到高幀率的強化技術。

筆者覺得 PS VR2 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在於其影像已不像早期的 VR 體驗有著影像細膩度不足,或是實際執行幀率過低導致兩眼產生視覺不適,甚至筆者體驗畫面更動感的 Gran Turismo 7 時,視覺也仍保有相當的舒適性,只不過 VR 顯示器先天的短焦觀看產生的視覺疲勞還是免不了,筆者大概遊玩約 1.5 小時左右還是會覺得視覺出現疲倦需要休息,另外補充的是約略進行 1.5 小時遊戲後, PS VR2 Sense 控制器約略降低 1/3 電力。

相較使用 PC 為主機的 VR 裝置, PS VR2 雖然仍採用有線設計導致自由度略微受限,然而由於主機系統、硬體裝置與內容開發三者的緊密結合,其整體體驗則高出貴了許多的電腦系統不少(畢竟一套新一代 PC VR 裝置大概就可買一整套 PS5 + PS VR ),同時也可預期後續的 VR 內容開發也能夠由於有針對硬體的規範獲得最佳化,對於有興趣體驗進階 VR 內容的玩家, PS VR2 應該是相對經濟實惠的系統。

▲隨附的耳機可藉由機構與 PS VR2 整合使用,不過筆者良心建議換一副品質更好的耳機吧

雖然就事論事, PS VR2 裝置比起 PC 型設備確實經濟實惠許多,但仍高於 PS5 主機些許,同樣的價格也能買到表現不錯的電競螢幕,若非對 VR 內容有偏好,否則額外的裝置價格恐怕還是消費者是否買單的最大門檻,畢竟 PS VR2 作為周邊配件,也超越所謂可隨便出手的 299 美金門檻,然而至少 PS VR2 在一推出後就已經有不少遊戲支援,同時還有許多遊戲內容也在持續開發,也不至於買回來只有幾款內容。

▲從效果而言應該是目前 C/P 值最高的進階 VR 體驗組合,不過也待後續更多遊戲豐富可遊玩的內容

不過筆者認為,若要使 PS VR2 的聲光體驗更趨完美,也別吝於搭配較好的耳機使用,畢竟隨裝置的耳機雖然使用方便,不過筆者換上手邊的初燒等級耳機就會感受到無論是聲音的細膩度或是空間層次有進一步的提升,都已經買了將近兩萬元的 PS VR2 ,再挪出個至少 2,000 元的預算買耳機應該不算過分吧。

0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