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社的報導,中華電信引用遠見雜誌的調查指出高速寬頻可能供過於求,不知道各位讀者是怎想的?筆者想就個人的觀點來談談這個狀況,到底真的是消費者滿足現有的寬頻資源,還是有什麼原因讓消費者跟現在的頻寬與穩定妥協了?
筆者先引用中央社的一段內容:
《遠見》雜誌市調顯示,80%以上受訪者幾乎每天都會上網,但未來一年內,74.6%受訪者表示沒有需要升級網路或寬頻速度的打算,且只有7%可能會想安裝雙向100M,而消費者最主要上網目的為蒐集資訊和瀏覽網頁。
參考新聞:中央社"中華電:高速上網恐供過於求"
筆者先提一下對於台灣目前寬頻的印象,基本上速度相較鄰近國家沒有特別快,不過重點是部屬的狀況夠普及,無論都市或是深山內,只要有需求(加上有付錢),多半都能使用到寬頻網路。
聽起來好像沒啥特別的,不過筆者一位定居在美國俄勒岡的親戚家裡可是還在撥接上網,電話只有 2G 網路且還要"拜天公",只因那附近人煙稀少,電信商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要六戶人家支付 20 萬美金才願意強化手機訊號,台灣相對來說只要不要居民抗議,打通電話申訴通常都能改善收訊狀況。
不過台灣消費者到底有沒有需要高速網路?遠見公佈的數據不能說它錯,但卻不能用來導因為果,因為這份普查的盲點正是台灣網路的現況所造成的。這個情形就跟台灣高畫質電視為何始終未能普及有些相似之處:因為缺乏刺激,所以造成對現況滿足。
與高畫質電視狀況類似,現在多數人家中只要換上液晶電視,就已經完成終端的建設,但為何多數的收視族群未曾主動要求收看高畫質電視?主要還是在於沒有充裕且吸引人的資源。台灣多數收視戶收看的節目內容還停留在 480p 以下,而目前提供的高畫質內容又滿足不了多數收視戶,自然就不會造成收視戶對節目內容的要求。
而現在消費者之所以對更高速的寬頻網路需求不高,沒有感受到使用高品質數位內容需要那麼大的頻寬也是其中一個原因,而為何台灣缺乏這樣的內容?恐怕好一部分也是資源供應者考量到台灣目前沒有那麼大的頻寬可使用,所以也不敢貿然推出會大量佔用頻寬的服務,舉個例來說,壹電視網樂通後來會透過韌體升級讓使用者可以降低影像品質,恐怕也是因為頻寬不足。
另一方面就是每單位網路速度的支出問題,也許就純價格方面,台灣網路費用不見得比起鄰近國家來的特別高,但是如果連平均國民所得以及所佔的比例也考慮進去的話,沒有充足的誘因吸引消費者升級,升級的代價又比預期的高,那還不如乖乖等電信業者自動升級更實在。
然而,網路上高品質串流影音的到來,也許將會成為刺激消費者不得不考慮提昇網路速度的關鍵。尤其國外已經開始往 2K 與 4K 高品質影像發展, 1080p 的影像品質也漸漸成為海內外拍攝影像的標準,在設備端方面就連中高階智慧手機也開始提供 720p 解析度,蘋果的新版 iPad 以及 MacBook Retina 的高解析度化,也會讓消費者在比較下開始對於影像品質產生不滿足。
透過這些高解析度的設備收看高解析度的網路串流內容,就需要仰賴更高頻寬。例如同樣收看 Youtube 的影片內容,雖然有越來越多的內容已經是 Full HD ,但仍有為數相當的消費者因為家裡網路速度不夠,但又不想花錢升級速度,而遷就欣賞較低解析度的影像品質,這些族群並非不想要高頻寬,而是與需要付出的成本屈服之下選擇犧牲品質使用較少的頻寬。
雖說數字會說話,消費者真的不需要更高速的網路嗎?如果只從民調的量化結果來看似乎是如此,但引用這份資訊後,卻未質化造成這樣原因的理由,到最後才會得到這種由片面訊息引導出來的結論;並非消費者沒有高速網路需求,而是缺乏消費者決定升級的誘因,無論是價格或是內容...
12 則回應
說它錯,但卻不能用來"導"因為果----倒
台灣人對網路的需求是被養小了
只有台灣人才會說"P2P已經沒落,因為和HTTP的速度差不多"這種話
笑死人的新聞 如果降價到一條100M NT.100元 我再看看有沒有所謂的供過於求... 很想轟這則新聞很久了
台灣的3G 還真是浪漫(爛僈)
台灣的網路費用 真夠貴
再過一天是一天的心情下 短視近利
搭個油電漲 就借口反映成本
仗著公營轉民營 路線費(保護費)
多說無益 眼光短淺
供過於求.....呵呵,應該是指"現有價格方案的"供過於求吧,本來接近壟斷的廠商就是會為求最大利潤,而去提高價格啊,沒有超額利潤的事情幹嘛去做(尤其是對於有公營事業背景的公司而言,那種公務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就更重了)......
所以說看民調的心態,決定施政者的高度:
人民對高速網路需求不高→ 網力即國力所以要想辦法提升需求 v.s. 人民沒需要就不要做
三高年輕人結婚生子意願不高→ 優秀下一代是國家未來的根本所以要想辦法增加其生育率 v.s. 家庭政策算啥
...
搞不好哪天北市政府會搞出個台灣付費app現有市場不大(所以不需急於開放)的統計資料去為自己的app政策立場辯護~
要是一直被這些 右派守舊思想 的老種花電信員工和主管們 決定台灣未來的網路環境!
只能說, 台灣快沒競爭力了!!!!!
短時間沒有升級意願還不是因爲價格過高...
這樣就被說成供過於求噢 = =
種花電信的意思是,當年推行十大建設興建高速公路的那些人都是豬頭.
這就是只看短期營收,不想長期投資...
想撐久一點等成本下降再來鋪,或是忍久一點拉其他業者一起鋪?
我只想說
你沒有供過
我想求也沒辦法求
想裝個50M還被說接孔不夠
不能安裝
看到這種報導真讓人火冒三丈
但卻不能用來"導因為果",請改成「倒因為果」
蠢
就跟當年蔣經國要借錢蓋高速公路時被質疑當時全台根本沒多少車為何硬是要蓋,力排眾議完工後20年所有人都相信當年的決策是正確的。
被動...還是被動
蠢
就跟當年蔣經國要借錢蓋高速公路時被質疑當時全台根本沒多少車為何硬是要蓋,力排眾議完工後20年所有人都相信當年的決策是正確的。
被動...還是被動
怎麼讓我感覺現代人比過去的人更沒遠見了,真害怕面對未來的台灣,感覺連基本的什麼建設都沒有,更別說有什麼可以支撐的起「科技之島」這當初政府喊很爽的名號,中華別說話或許我們還可以先責怪一下開放最後一哩的建設之後各家 ISP 還是每個都繼續租用中華的線路而不是開發他們的固網建設...
短視所得的結果感覺台灣也快要可以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