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電子發票文章寫到自動領中獎獎金相關議題時,標題大概都會有「歸戶」兩個字,因為這算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字。但這篇是故意不將「歸戶」這兩個字放在標題內,最主要的原因是牽涉到觀念的釐清(本文後段會特別說明)。
電子發票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自動對獎,並且將中獎獎金匯到指定戶頭內。在本篇當中,就來談談這電子發票最後的環節。
一、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之所以要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幾位朋友提到電子發票真是個超爛政策,非常不便民,政府又沒配套措施,對發票搞得非常麻煩。
的確政府一開始做得還滿爛的,可以說是幹聲四起。不過政府並不是沒有做事,隨著時間的過去,也都逐漸做了一些修正與配套,像紙本電子發票的改進就不少,之前寫過「紙本電子發票的爭議與優勢」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不過說真的,換用電子發票雖然比較環保,節省了一些紙張,但環保這件事情真的離一般人太遠。一般人對發票政策的改變還是很幹,邊對邊罵政府搞這事幹嘛?
一來電子發票政策已成既定的事實,不太可能再回頭;二來電子發票政策對於環保的確也有幫助。因此如果有稍微研究一下電子發票的話,基本上應該還是會支持這個政策。
但支持這個政策,並不代表我們還要辛苦含淚對發票。的確,在紙本電子發票以及傳統發票兩個系統的紙張情形下,對發票比以往還要麻煩,可以說是消費者最頭痛的問題。但重點是在於既然稱之為「電子」發票,當然就是要走「電子」的方向,不要再圍繞在「紙本」上才是對的。紙本絕對不是電子發票最便利的一環,相反是最麻煩的。在7月之前拿紙本電子發票,可能是不得不做的事,但電子發票的配套機制現在已經整個建立起來了,如果還要再拿紙本的話,其實有點自找麻煩。(目前所欠缺的,就是實施電子發票的店家還不夠多,政府這部分還需要多點努力)。
二、要方便,首先就是發票真正要「電子化」,不要再拿紙本了
當發票流程都是電子化的時候,對獎這件事就變得單純。如果你現在還是跟以前一樣用紙本電子發票對獎,那麼非常建議你善用載具,你會發現罵政府的口水可以少一點XDD。
目前電子發票的載具非常多,但都有他的侷限性,比較起來最理想的載具有二:1、手機條碼,2、悠遊卡。
如果純論應用的話,悠遊卡應該算是較為理想的,除了捷運可用之外,在特定的店家消費也能夠用以付款。在付款的當下,就可以同時做為電子發票的載具,便利性非常足夠。不過悠遊卡最大的應用畢竟還是在捷運上,如果不是在台北縣市生活的朋友,用悠遊卡的機會就少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非常推薦手機條碼這個載具。
手機條碼如何申請,以及好處有哪些,之前所寫的「電子發票進階收納術:善用載具與手機 App」文章都有詳細說明 。簡單來說,手機條碼的好處有:
1、共通性:幾乎開電子發票店家都可以用的載具(理論上應都可以用,但因為導入時程的問題,所以有些店家不能用的,要再等一段時間)
2、不怕不見:手機條碼掉了不用怕發票變成別人的,再列印就可以了
3、製作多個:我自己是貼在好幾張名片上。
4、可以多人使用:在傳統發票時代,有些人發票是共同收集的,在電子發票時代用手機條碼可以解決這件事。
5、要歸戶其他載具時,可以取代自然人憑證的載具。
還沒有申請手機條碼的朋友,先上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申請吧。
三、電子發票對獎免花心力,但領獎要視載具狀況
使用手機條碼或是用悠遊卡當載具,自然就沒有紙本電子發票,也就能夠解決收納與對獎的問題。但這樣只有做到一半,若中獎的話怎麼辦?
我們的政府很用心畫了一張圖,上面步驟看來最輕鬆的是紙本電子發票,但事實上卻是最麻煩的,因為要收納還要一張張對獎。如果你已經申請手機條碼、悠遊卡、icash卡或是其他商店的會員卡,但還沒有進行其他設定,就不必人工對獎了,而中獎發票的通知要依相關載具規定。像手機條碼會用電郵通知,而悠遊卡或icash可用多媒體服務機(像ibon)查詢,會員卡的話通常廠商會發簡訊通知。
既然是電子發票,對獎通常不是太大的問題,比較大的問題是在於中獎後要怎辦?電子發票不是實體,所以領獎必需列印中獎的電子發票紙本出來。如果你是用手機條碼、悠遊卡或icash,難度可能還低一點,畢竟ibon這類機器普遍性很夠,要求不是很多,列印出來算是容易。但若你是使用特定店家的會員卡當作載具,那就需要依店家規定,比如說要帶相關證件或是保留中獎簡訊之類的,要列出紙本就麻煩多了。這也是為何在載具的推薦上,會比較傾向選擇手機條碼以及悠遊卡的原因之一。
但說到底,中獎的電子發票最後還是要印出來,還是有點麻煩。其實載具只要再設定一下,指定匯款帳戶,就完全不用再擔心電子發票的問題了。
四、 電子發票的最後一哩,自動領獎
談自動領獎之前,就需要談「歸戶」。說到歸戶這事,之前討論電子發票的過程當中,遇到幾個問題滿有趣的,其中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記到現在,那就是「手機條碼要如何歸戶?」
當然知道這句話所指的意思為何,但顯然這位朋友有點誤解「歸戶」的意思。朋友所問的,是要做什麼樣的手續,可以讓中獎的錢進到他的銀行戶頭內。簡單來說,他把「歸戶」理解為「將電子發票中獎的獎金,歸到他的戶頭內」。
的確,當談到電子發票的歸戶時,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在發票中獎的時候,獎金自動到所指定的帳戶,也因此造成了「歸戶」等於「將錢歸到戶頭」的印象。
但事實上歸戶並不是這樣的意思。我們來看政府的解釋:「指以買受人資訊或載具識別碼作為辨識資訊以儲存電子發票於整合服務平台。」解釋雖然很拗口,但從「識別、辨識」等字眼,應該可以了解就是要將「電子發票歸到你的名下」。
由於手機條碼經過了手機門號、電子郵件的認證,基本上就是等於歸戶的動作(所以在提到申請手機條碼時有特別列出一個優點,就是不怕丟掉)。因此申請手機條碼後,不需要再「歸戶」了,只需要設定匯款帳戶就可以自動領獎。以應用來說,的確悠遊卡很方便,但若以設定角度而言,手機條碼其實才是最方便的載具。
那要怎樣讓手機條碼載具可以自動領獎呢?至「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網站,點一下「手機條碼與愛心碼服務專區」,來登入手機條碼(若還沒有的話,請先按「申請」,步驟可依之前所寫的「電子發票進階收納術:善用載具與手機 App」文章說明 )。
登入後選擇「設定領獎資料」(按上方或左邊都可以)。並且在「啟用匯款」項目中,選擇「是」之後,就可以開始填寫匯款資料,完成後按「儲存」就OK了。
儲存之後會提醒你已開始啟用,以後你用手機條碼刷的電子發票就不用管了,有中獎錢會自動到你的戶頭去。
五、那麼悠遊卡呢?
至於悠遊卡就需要做「歸戶」的動作,讓電子發票有所歸屬後,才有辦法實現「自動將中獎獎金匯到你指定戶頭」這件事情。由於我們已經有了手機條碼,悠遊卡歸戶就變得超級簡單。直接去7-11花個三分鐘,利用ibon就可以完成悠遊卡的歸戶。順帶一提,除悠遊卡之外,icash也可以用一樣的方式來歸戶。
找到電子發票這個項目。
選擇「領獎資料設定」。
歸戶類別選「手機條碼」。
輸入手機號碼
還有驗證碼。
選擇你要歸戶的載具,原則上就是icash以及悠遊卡,本例選擇「悠遊卡」(上面已事先有icash的歸戶了)。
選了之後,螢幕會出現提示畫面,請依照螢幕指示。
在聽到嗶一聲後,將悠遊卡放至指定的位置。
不久後就會看到悠遊卡已新增完成,會跟你確認資料是否正確。
按下確認後,就完成歸戶的動作了。
之後再上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選擇「歸戶設定」項目(左邊或上面皆可)就可以看到新增的載具了。記得在「領獎方式」這一欄中,選擇「銀行帳戶」。當然你也可以選「自行對獎」,但這樣就失去歸戶的意思了。
電子發票的歸戶資訊,在網路上其實可以搜尋到不少文章,但幾乎都是在今年七月之前。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談歸戶的時候,絕大部分是建議要使用自然人憑證會比較方便,而且還會特別提到自然人憑證申請不麻煩,尤其在網路報稅非常方便。
如果以當時的情形來看,以自然人憑證來申請是較好的作法,畢竟當時手機條碼有等於沒有,能夠使用的店家太少,算是廢物載具。但在七月之後手機條碼正式上路後,已不可同日而語,是電子發票最重要的載具之一,也因此非常推薦大家使用手機條碼。
六、在使用載具之後
發票能夠電子化,是因為科技發展的結果並成為可能,而傳統發票的形式不適合電子發票型態,因此紙本電子發票本身就是過渡時期產物。從大觀點來看,這過渡期可能會很久,但紙本電子發票並不像捷運施工交通黑暗期,你必須得忍受到施工完成後,光明才會到來。與其抱怨紙本電子發票收納麻煩,不容易對獎,其實只要主動花個幾分鐘時間申請手機條碼(如果有悠遊卡連申請都不用了),就沒有收納與對獎的問題。若再多花個幾分鐘設定一下匯款帳戶,根本就完全不用管電子發票了。唯一會抱怨的,大概就是沒有以往對發票的快感吧。
但因為大部分的人習慣以往傳統發票模式懶得改變,所以選擇了看來最容易、最輕鬆的紙本電子發票(連政府出的漫畫都讓人有這樣的感覺了),但事實上這是電子發票中最讓人感到麻煩的方式。
也許「載具」、「歸戶」這類陌生字眼讓人卻步吧,但事實上這只是花你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的事(手機條碼申請順利的話,不用1分鐘,個人覺得最難的大概是列印出來吧,比較花時間XD,然後用手機條碼將悠遊卡歸戶,只要依指示操作,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了)。如果是年紀比較大或是因為特殊狀況對於科技比較疏遠而無法理解載具或是歸戶而拿紙本電子發票還情由可原,但如果只是因為懶得理解而拿了紙本電子發票,就……只能說痛苦是自找的了。
我自己是使用手機條碼,悠遊卡兩種載具。平常買東西時若能用悠遊卡的話,就會用悠遊卡,若不能用悠遊卡的話,就是用手機條碼。至於icash,是寫文章時特別試用一下的。就實際體會來說,比以往對發票要輕鬆太多了,只要對少數幾張電子發票以及傳統發票即可,非常建議大家盡早使用載具,完成電子發票的最後一哩。
比較想要唸一下政府的部分是,可以不可以再快一點,希望有更多的店家使用電子發票。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4 則回應
上週五到財政部上課(感覺相政令宣導)也沒有很明確的時程。
另外像悠遊卡要參與電子發票載具更是困難重重,
並不是店家導入悠遊卡小額附款就可以在該店家當載具使用,
還必需雙方(店家及悠遊卡公司)都到財政部申請且都通過才行。
一般悠遊卡從申請到實際安裝至少要三到六個月,
如果在加上載具就要更長的時間。
雖然可以先使用小額附款在等財政部核發下來電子發票的載具申請,
但這樣就會多花一筆程式建置費用及測試時間,
因悠遊卡公司做事非常的小心,
程式建置必需將店家的POS放到特約商作測試,
OK後又要將POS搬到悠遊卡公司在測一次,
全部OK了悠遊卡公司才會安排時間去裝機。
現在有些手機 App 就可以申請載具,但不知道如果手機跟悠遊卡都有,能不能共用同一組載具編號?
有時候用悠遊卡消費就是懶得掏出錢包,但是用悠遊卡消費都還要拿手機出來顯示條碼感覺也很麻煩 :(
手機APP的條碼載具雖然很方便不用印出來,但並不是所有的店家都刷的到,
要可以掃二維條碼的掃描器才掃的到,但一隻最便宜的也要7、8千。所以要看
店家肯不肯花這筆錢了。
至於悠遊卡是否可以與手機載具共用,以目前政府的規劃應該是沒辦法。
現在有些手機 App 就可以申請載具,但不知道如果手機跟悠遊卡都有,能不能共用同一組載具編號?
有時候用悠遊卡消費就是懶得掏出錢包,但是用悠遊卡消費都還要拿手機出來顯示條碼感覺也很麻煩 :(
上週五到財政部上課(感覺相政令宣導)也沒有很明確的時程。
另外像悠遊卡要參與電子發票載具更是困難重重,
並不是店家導入悠遊卡小額附款就可以在該店家當載具使用,
還必需雙方(店家及悠遊卡公司)都到財政部申請且都通過才行。
一般悠遊卡從申請到實際安裝至少要三到六個月,
如果在加上載具就要更長的時間。
雖然可以先使用小額附款在等財政部核發下來電子發票的載具申請,
但這樣就會多花一筆程式建置費用及測試時間,
因悠遊卡公司做事非常的小心,
程式建置必需將店家的POS放到特約商作測試,
OK後又要將POS搬到悠遊卡公司在測一次,
全部OK了悠遊卡公司才會安排時間去裝機。
是的,所以是比較期望手機條碼能夠更普及一些,畢竟共通性載具的條件限制沒有這麼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