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一手可掌握的 APS-C 單眼相機, Canon EOS 100D 動手玩

2013.05.28 02:01PM
是真正一手可掌握的 APS-C 單眼相機, Canon EOS 100D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APS-C 單眼相機能多輕巧?在幾個月前各廠的入門級 APS-C 單眼仍在單機身 500 公克打轉,不過 Canon 前陣子公佈新一代 APS-C 相機後,與 700D 一同亮相、主打目前最小巧 APS-C 單眼的 100D 一口氣把機身縮減到不到 400 克,輕巧可愛的模樣霎時吸引相當多目光。尤其搭配 40mm F2.8 STM 直讓筆者想起當年 Olympus 的 E410 搭配 25mm F2.8 。

而且 100D 若是搭這顆 40mm 餅乾鏡裝上電池後更僅有 500 克,可說是目前 APS-C 單眼組合的最輕搭配。筆者就向 Canon 借了這樣的組合進行試用,不過筆者必須先坦承,礙於 APS-C 片幅等效計算,這樣的組合與筆者平時隨拍的焦段並不相同,筆者會覺得這樣的組合較適合人物帶背景的特寫照。

1d4e9b0da81fafdbab4b4f2856dda7f4

c56c9b3642b07a938ed4dc60aaa9dc14

100D 採用 APS-C 片幅 18MP 的 CMOS 感光元件,搭配 Canon DIGIC 5 影像處理器,而感光元件更是整合採用新一代 Hybrid 對焦系統,相位差對焦系統為 9 點分佈、中央點十字對焦的設計,感光元件上採用第二代的感光元件內嵌對比式對焦,提昇在 Live View 模式下的對焦速度。

2ba583e38e0af72c5bd66f65b813a3fe

100D 雖是定位在延續先前 1100D 等級的機種,不過 Canon 在機身規劃卻不吝嗇的給予 100D 相較 700D 更優秀的光學觀景窗,視野率與 700D 同為 95% ,放大率為 0.87 ,比起 700D 的 0.85 倍更好。

4ce01d4e0312bc1d19672e827e52f394

3f70b7f739c991ce1f09dee4f267a2ba

機背的 3 吋 LCD 為 104 萬畫素,雖不具備翻轉機能,不過搭載觸控功能,可用於控制部份 UI 以及在 Live View 下選擇焦點;而 100D 在 Live View 下還可套用多種濾鏡模式並且提供預覽功能, 100D 雖是正統單眼設計,也能讓單眼新手在 Live View 下快速選擇並套用這些濾鏡效果,拍出獨具個性的照片。

a73c2bbd71704f4929b370bb4e140b3e

小巧的尺寸肯定是 100D 最大的賣點,雖然按鍵配置等仍能看到 Canon 此級距機身的影子,不過 100D 的機身設計是完全不同於 700D 等級的機身,亦與 1100D 差異很大,畢竟光體型就比 650D 小了 25% , 100D 也是從許多方面進行瘦身才有這樣的結果。

fb44995709217b90bc6b5a66147c567e

握柄的設計應該是 100D 與 Canon 自家甚至它廠入門級 APS-C 單眼相機最大的不同,一般的單眼相機為了力求機身容易握持,往往會讓握柄凸出機身,從上方看下剛好呈現一個凹槽;然而 100D 由上向下看,手柄卻與機身融為一道直線, 100D 選擇從機身下方內縮的方式,等同是在機身鑿出握柄。

ed8e5bd490e5cb31b53a121b8718207a

也因為 100D 採用握柄內縮的方式,即便裝上口徑較大的大光圈鏡頭,即便如 100D 這樣謎你的機身,左右手操作相機時也不易干涉;此外, 100D 的按建配置雖延續 Canon 相機的特色,然而考慮到 100D 握柄縮小後使用者的單手操作性,也將主要按鍵排列在拇指僅需左右稍微移動就能控制主要功能的位置。

16e0e3f73a12168166f9aed2c7f25f21

100D 的蒙皮也與 Canon 多數機種延續底片相機風格的仿皮格紋路蒙皮大為不同,採用交錯式的紋路, Canon 是否從整體造型的考量而採用這樣的紋路不得而知,然而就握感方面不差,單手操作下也會滑手。不過由於 100D 相當小巧,對一般男性而言小指是勢必會懸空的,但不至於影響操作感。

試拍的照片如下

517e1808c8be87ad98808ff8c4d38dfc

7536563543a4b41cec7147b68ea27796

c9bfd5d3cc517488ca14bb79a404e215

bfc3105376304a16283d568e407bd527

39909ada35a8cb83a271c2b332ac561e

0aeeb59782bdd0aa11be481e6d97a660

3d0ccea943bb12c6e4a44e1bab3b4d19

ff65166effc4de09aa5fd78be3260d6b

5897d2b365189b557c2ddef827be130c

f3c57f33b7776fa2fcb9dcad952b08e4

3382fa101e0d25fc521d4c62fc22bf1d

414093f534ac81c57801171c3341505e

7080e379fccbaa2087bcf1289af063de

ff435fa7b1ef0399dc190d33f1ea126f

22313c475d4af39f8b5d71a4d030bd3c

f8e860aeeb30ecb00b9bc9851465225e

對焦速度在光學模式下維持 Canon 一貫快速的水準,畢竟整套對焦系統沒意外是直接從 650D 、 700D 移植而來;而新一代的混合式對焦系統在 Live View 模式下相較前一代有可感受的到的提昇感,然而暗部對焦相較它廠的可換鏡頭相機仍有明顯的猶豫感,撇開合焦精確率,合焦過程的嘗試次數也較多。

511a3b53bce38377338ee6ec6a0b9ded

雖在如連拍機能以及缺少翻轉螢幕, 100D 仍與 700D 有規格上的落差,但就拍出來的照片兩者卻未有顯著的不同,卻反而多了機身更為好攜帶的優點,尤其搭配 40mm 定焦鏡甚至可收納在一些高倍變焦隨身機或是可交換鏡頭相機的收納袋中,若能習慣 40mm 等效後約為 65mm 的焦段,就能體會 100D 的極致小巧迷人之處。

9ac95b321c80274d2486940243215529

即便搭配 18-55mm 或是 18-135mm 鏡頭, 100D 仍是入門單眼套組中最迷你的選擇;不過筆者個人並不推薦以 100D 般的尺寸去搭配過於大型的鏡頭,畢竟當鏡頭重量到了一定程度,與機身整體的平衡以及配重就相當重要,這時機身少了 200~300 克反而不容易握持,故筆者建議若有規劃要搭配高品質的大鏡頭,還是選擇 700D 甚至 60D 等級更為理想一些。

5457037156000d34e5a904da13bf4739

筆者個人推薦 100D 給想要享受輕鬆享受單眼的操作感,但又沒有搭配高階鏡頭需求,又是以隨身攜帶拍照為主的玩家, 100D 可以在幾乎只有中階可交換鏡頭相機般的重量,但有 APS-C 等級的感光元件與豐富的 EOS 鏡頭資源的優勢,尤其對講求輕巧好攜帶的女性朋友而言,不失為踏入單眼相機世界的好選擇,不過沒推出比較搶眼的顏色大概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吧?

4 則回應

  • 樓上的比錯對象了~ T3 是 1100D~ 

    http://snapsort.com/compare/Canon-Rebel-SL1-vs-Sony-SLT-A58

    2013-05-29
  • 同期同價位的SonyA58比較,見不到Canon有什麼優勢~

    http://snapsort.com/compare/Canon-T3-vs-Sony-SLT-A58

    2013-05-28
    • Chevelle.fu wrote:
      Kokoro wrote:

      同期同價位的SonyA58比較,見不到Canon有什麼優勢~

      http://snapsort.com/compare/Canon-T3-vs-Sony-SLT-A58

       

      光比基礎規格也許是這樣說沒錯,不過 Snoy 的半透明反光鏡設計不是每個傳統玩家都能接受,畢竟 EVF 與傳統 OVF 使用起來仍有差距

      此外 Canon 的原廠、副廠鏡頭群資源以及在朋友圈內同廠牌鏡頭的借用、市場的二手流通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地方

      在數位的時代很多相機使用者都會純以規格、影像品質考量,但操作的習慣、色彩的喜好等因素才是真正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不適合、用不順手的相機規格再好都沒有意義阿...

       

      Evf也有比ovf 好的地方,尤其入們級的ovf 有夠爛

      順手,顏色,也見不到有什麼優勢

      鏡頭多,但貴且重複,也對新手不是好事

       

      2013-05-29
    • Kokoro wrote:

      同期同價位的SonyA58比較,見不到Canon有什麼優勢~

      http://snapsort.com/compare/Canon-T3-vs-Sony-SLT-A58

       

      光比基礎規格也許是這樣說沒錯,不過 Snoy 的半透明反光鏡設計不是每個傳統玩家都能接受,畢竟 EVF 與傳統 OVF 使用起來仍有差距

      此外 Canon 的原廠、副廠鏡頭群資源以及在朋友圈內同廠牌鏡頭的借用、市場的二手流通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地方

      在數位的時代很多相機使用者都會純以規格、影像品質考量,但操作的習慣、色彩的喜好等因素才是真正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不適合、用不順手的相機規格再好都沒有意義阿...

       

      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