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才是傑夫‧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的原因

by 虎嗅
2013.08.07 09:53AM
是我認為這才是傑夫‧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的原因這篇文章的首圖

本文作者 Henry Blodget 是 BusinessInsider 網站的創始人,後者也是貝佐斯投資的媒體之一。作為貝佐斯資助的創業者,同樣是媒體人的 Henry 如何解讀收購《華盛頓郵報》一事?原文來自BusinessInsider,虎嗅編譯:

傑夫·貝佐斯是 Business Insider 的投資人,在收購新聞公佈之後,許多人都會問我這樣兩個問題:

  •  創業的公司由貝佐斯持股擁有或投資,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 為什麼傑夫·貝佐斯要投資新聞業務?(這意味著什麼?)

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好極了。任何一家想要打造偉大產品和服務的公司都找不到比傑夫貝佐斯更棒的投資人了。他有耐心,聰明至極,以身作則:如果你不知道應該怎樣去做自己的事情,只要看看亞馬遜就好了。

與典型的資本投資者不同,傑夫·貝佐斯關注的是長遠計劃。任何時候,只要有機會將今天的利潤再次投入到一個在未來會帶來回報的項目當中,他一定不會放過。而當他是你公司的投資人時,你也會感到要去做同樣的事情。

所以,每一個堅信《華盛頓郵報》將會成功轉型一家成功數位業務公司的人,都應該為貝佐斯的收購感到激動萬分。(所有希望《華盛頓郵報》永遠不要改變的人,應該想想別的可能了。)

至於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貝佐斯收購《華盛頓郵報》⋯⋯

我不知道答案。

但是我很樂意揣測一番。

首先,我猜貝佐斯覺得擁有《華盛頓郵報》是一件很好玩、有趣並且很酷的事情。我猜如果全部原因真的就是這麼簡單的話,那麼傑夫貝佐斯本人對此也應該沒什麼意見。畢竟,這可是一個投資做火箭和原子鐘的男人。他並不一定是為了錢才去投資。或者是為了吹牛逼。或者是商業戰略上有配合。

第二,我猜貝佐斯認為數字新聞業務和他的行業(電商)之間存在某種相似的地方——而新聞行業裡尚沒有人真正將這一點資本化。

哪些相似的地方呢?

首先,數位新聞和電子商務是傳統競爭者無法進入的領域:無限廣漠且無限深遠(infinitely broad and infinitely deep)。商店和傳統媒體資產都受制於物理空間:要麼必須被垂直化,比如Best Buy或者Automotive Week,要麼就是普遍化,比如Walmart或者現在的《華盛頓郵報》。數字業務並沒有這些限制。

另外一個相似的地方是數位新聞和電子商務都可以被深度個人化定製。就好像每一個亞馬遜的訪客都會看到不同的首頁一樣,每一個訪問新聞網站的人也會被呈現不同的甄選內容。

第三個相似點是,做到業績優秀並不一定需要掌控整個市場。科技行業往往是贏家通吃的局面。媒體和電商領域卻有著規模龐大的細分市場機會,市場份額很小也可以最終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企業(你不需要統治整個市場來贏得勝利)。

最後,我猜貝佐斯覺得新聞業務可能有許多方式可以和亞馬遜形成互補。

這一點是為什麼呢?

一、亞馬遜已經涉足內容生產和分發業務——而新聞不過是另外一種內容而已。亞馬遜平台分發海量的印刷和數位媒體內容。《華盛頓郵報》發佈和分發的內容也可以進入這個渠道。同樣,亞馬遜生產的內容——主要與電商相關,但是逐漸在向媒體傾斜——也可以與《華盛頓郵報》的內容整合起來,向顧客和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

二、亞馬遜已經涉足訂閱和媒體設備業務。訂閱亞馬遜「Prime」遞送服務的用戶已經可以收看免費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亞馬遜Kindle用戶也有免費的圖書看。不難想像Prime訂戶和Kindle用戶很快就可以獲得便捷的《華盛頓郵報》免費訂閱服務——這一點會讓Prime和Kindle更有價值。《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們則能夠為電子書和自出版業務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三、「新聞」其實在數字意義上是等同於大流量網路節點的說法:人們瀏覽消費訊息的同時也會停下買一些東西。內容服務和電商公司一直都在將這兩種體驗整合在一起,但是從未有人成功過。考慮到亞馬遜在合作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和廣告方面的經驗,不難想像《華盛頓郵報》將很快成為下一代整合內容和電商的試驗田。

四、亞馬遜正在進入本地貨物投遞業務——這也是《華盛頓郵報》已經涉足的領域。亞馬遜的員工能否可以去遞送你每天的早報?為什麼不可以?你每天的報紙——或者一部分訂戶——肯定可以享受到亞馬遜員工的投遞服務。

長話短說,總之有許多很酷的商業協同是貝佐斯和亞馬遜可能會去試驗一番的。

當然,看上去貝佐斯也想要做一個合理的買賣。

貝佐斯以0.5倍的營收價格收購《華盛頓郵報》,或者是2.5倍的數位業務營收,如果你將印刷業務忽略不計的話。而數位業務營收仍舊在增長之中。考慮到《華盛頓郵報》現在每年損失5000萬美元,貝佐斯的最終開價可能有些高了。但是無論他怎樣處理《華盛頓郵報》,不太可能就這麼讓它一直虧錢下去。

經由虎嗅網

 

↓↓↓↓↓↓加入癮科技粉絲團,有更多歡樂有趣的科技新聞↓↓↓↓↓↓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1 天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19 個小時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10 天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20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可以與行李箱組合的三合一背包 我無法割捨Patagonia的理由
Gizmodo Japan
19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1 天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